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2019-04-23陈俊
陈俊
[摘 要]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需在正确把握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93-02
课程标准强调,要利用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这个情境之中,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操作措施。
一、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
小学数学需要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教学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之中应用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学习习惯、学习特征以及心理年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导入生活情境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做到差别化对待。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有关这一方面的事物进行分析、反思与总结,这种方式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逻辑能力;对高年级学生,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形和圆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教学符合要求,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时必须遵循情境源于生活的原则。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结合生活情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学习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当前情况,采取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知识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将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使得学习过程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时,应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导入式教学,保证知识能够被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购物的情境,结账时有人付现金,有人刷卡付款,还有人用手机扫码付款,等等。通过这样的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燃起学习热情,学会联系数学与生活。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当今发展迅速的手机扫码付款、刷卡付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科技发展带给生活的重大改变。
立足生活创造高于生活的情境,进一步激發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对生活进行升华和提炼的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当尽可能创造一些生动的、高于现实生活的生活情境,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学习简便计算的技巧时,对于一些计算难度较大的题目,如239+199,传统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利用加一或减一进行转化计算,其实可以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找钱的场景,将数学回归到生活中,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优化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直观学习情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复杂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材料开展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沟通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将书本上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直观的生活化问题或现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在对数学概念进行举例说明时,最好也能将课本上的例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改编成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或遇到过的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对学生而言,抛硬币并不常见,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如果通过抛硬币来进行解释说明“可能性”,学生可能在学完之后仍然比较迷茫。而超市抽奖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则是比较常见的,不妨让学生回忆自己遇到的超市抽奖情况,向学生的生活经历靠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与认识,提高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教材中难免有一些抽象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会产生烦闷、烦躁等情绪。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构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以诱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时,大多数学生都弄不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等概念的含义。对此,教师给出一块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纸盒,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更加真切的认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将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游戏,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提升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时,可以设计让学生独立制作造型可爱的钟表的游戏。如此,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能细致地了解表盘、刻度、指针等的含义,深刻认识时针、分针、秒针与时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你问我报时”游戏,增强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还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强化学生的时间体验,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时间管理理念,学会珍惜时间,积极学习,从而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之掌握更多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素养。这也是将数学生活化的手段之一。教学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挖掘实际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例如,家具制作中所包含的测量知识,买房装修中的面积知识,等等。这些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降低知识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氛围。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