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单位英文缩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4-23黄洁
黄洁
[摘 要]通过分析计量单位换算错误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计量单位英文缩写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使用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丰富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约抽象之美。
[关键词]计量单位;英文缩写;符号感;简约抽象之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29-02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单元的“图形与几何”内容时,一道有关计量单位换算的测试题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题目如下:
3000 dm?=( )m? ( )m=90 dm
15 km=( )m 280 cm?=( )dm?
0.5 L=( )mL 0.32 hm?=( )m?
六(1)班和六(2)班共90人,全答对的有65人,正确率约为72.2%,六(3)班和六(4)班共92人,全答对的有82人,正确率约为89.1%。
同样是六年级学生,为什么前两个班级的正确率如此低呢?仔细查找原因,发现原来问题出在这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上。在二年级开始认识厘米和米时,虽然前两个班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形式,但是沒有提倡学生使用,学生一直用汉字形式表示计量单位;而后两个班的数学教师则一直鼓励学生运用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形式,学生对英文缩写形式的计量单位没有距离感,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用。之前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计量单位换算的题目都是以汉字形式呈现,直到六年级复习阶段才第一次全部以英文缩写形式表示计量单位并要求学生进行换算,由于前两个班的学生对英文表示的数学符号很不熟悉,导致面对英文缩写形式的计量单位换算一头雾水,进而出现了较多的错误。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又重新对六年级的四个班级进行了测试,这一次,把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全部改成汉字形式,数量稍作变动,题目如下:
2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 )米=78分米
5千米=( )米 38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5升=( )毫升 1.32公顷=( )平方米
测试结果:六(1)班和六(2)班,全答对的有83人,正确率约为92.2%;六(3)班和六(4)班,全答对的有85人,正确率约为92.4%。这一次的测试验证了笔者之前的猜想,学生第一次测试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不是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好,而是对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形式不熟悉,导致先要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而习惯书写英文缩写形式的学生则省去了这个“语言转换”的过程,能运用自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参与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方法,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数学符号,用英文缩写形式书写计量单位,可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书写方便快捷。有的教师不让学生写计量单位英文缩写的初衷是担心学生写错,其实大可不必顾虑,因为“平方厘米”与“cm?”相比,学生更愿意书写“cm”,多写几次,再反复读一读,就会习惯成自然,熟练运用,同时感受到数学符号的快捷方便。
第二,感受数学的简约抽象之美。数学符号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就是“数学符号”之一。可见,培养学生用英文缩写形式书写计量单位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需要。
第三,易于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衔接。打开初中数学教材,单位名称的英文缩写比比皆是,例如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后练习:
1.小丽t h走了s km,她的平均速度是 km/h。
2.回收废纸1 kg,可生产再生纸0.6 kg,某学校去年回收废纸a kg,这些废纸可生产再生纸 kg。
面对通篇这种英文缩写形式的题目,试想,如果学生没有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练习读、写、用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形式,培养符号感,那么到了中学就会出现知识断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还要试图“翻译”英文缩写,给理解题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个差距是很难弥补的。
那么,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计量单位英文缩写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单位名称的学习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每教学一个新的单位名称,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熟练书写、自觉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从商品包装、广告用语等日常生活中寻找、积累常用的计量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量单位的英文缩写形式。
二、自主分类,归纳整理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在学习新的计量单位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相关单位名称分类、归纳和整理。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以长度单位为例,可以整理成以下这种形式:
[1 mm ×10 1 cm ×10 1 dm ×10 1 m ×1000 1 km]
这种形式简洁清晰、层次分明,使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整理与复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1 mm是1 m的千分之一,1 mL是1L的千分之一,计量单位前加“m”表示千分之一; 1 km是1 m的一千倍,1 kg是1 g的一千倍;计量单位前加“k”表示一千倍;面积单位的右上角都标有小写的“2”;体积单位的右上角都标有小写的“3”,等等。学生发现得越多,对数学符号中隐藏的知识了解得越丰富,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越深刻。
三、适当拓展,开阔眼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计量单位的教学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数学教材,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原有经验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感受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之广,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如学习了上面的长度单位后,可引导学生认识比毫米小的长度单位,如微米、纳米,比千米大的单位,如光年,等等;在教学复合单位“千米/时”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它的英文形式,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写出“km/h”的形式后,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连贯性。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开阔了眼界的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说:“数学符号节省了人们的思维。”符号对于数学审美的发展极为重要,它的简洁之美摆脱了数学自身的抽象与约束。作为数学符号之一的计量单位英文缩写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符号感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表达式和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从体验到理解运用,从理解运用到探索创新,步步为营,螺旋上升,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郁松,姜今锡.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感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02-204.
[2] 王银.数学审美:超越数学思维的教学智慧[J].江苏教育,2018(9):44-46.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