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9-04-23马慧玲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摘 要:认真践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青少年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具体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家国情怀这几个主要方面,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最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应该怎样将核心素养渗透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 培养唯物史观

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其最基础的内容,这是一种能够比较正确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客观发展基础的重要历史观,利用唯物史观,能够对历史有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唯物史观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唯物史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在教学《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我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拓展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背景,我说:“同学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再加上水利设施的修建,使得农业经济取得一定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催生出了地主阶层,而地主阶层和以往的奴隶主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在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较量,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比较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这为‘百家争鸣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通过分析,学生对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解。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是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 掌握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观念,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都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时间、空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将历史地图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事件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讲解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展示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示意图,我问:“同学们,从时间来看,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呢?”一个学生回答:“北方战乱严重”,我说:“不错,北方战乱,人口随之南迁,这就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那同学们结合地图想一想,从空间上看,江南地区的地理条件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说:“地理条件优越,江南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最终,通过结合地图进行分析,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与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 理解史料证实

史料证实主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分辨,并利用具有可信度的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毋庸置疑,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证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历史分析都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清朝为强化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以及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发展,我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史料的搜集。我说:“同学们,就目前而言,搜集史料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两种途径,而网络资源过于复杂,大家可能无法正确分辨,所以大家可以到图书馆中搜集相关史料”,在学生搜集到相关资料之后,我还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对史料进行了分析。最终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 养成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家国情怀,才能对祖国形成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成就,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慢慢地形成家国情怀。

例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以及历史意义,我说:“同学们,丝绸之路是我国开辟的一条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陆上通道,这是我国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再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我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西方直到公元11世纪才建立了第一个造纸场。”最终,通过感受我国巨大的发展成就,使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渐养成。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神州,2018(26):107.

[2]李生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研究[J].教师,2018(24):65-66.

[3]陳亚云.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作者简介:

马慧玲,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