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真爱,上下求索
2019-04-23吴勇湖黄丹灯
吴勇湖 黄丹灯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我们所理解的“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位爱读书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书海里畅游,以“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为舟,“一课一得”为帆,各种课型为舵,驶向“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彼岸,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书为友,博读之
继2014年赴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届观摩研讨会后,学校又多次派老师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多地学习,并将所学通过做汇报和移植课的形式分享给在校老师。我们深深地被实验学校师生“感文字之美,享读书之乐”的氛围所感染,遂开启了阅读之旅。许多教师就此养成了阅读习惯,“每日最少二十分钟”成了我们彼此的心照不宣。其间,我们校长还赠送了一大批教育书籍给教师,如《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静悄悄的革命》《和孩子聊书吧》等,以此来激励大家读书。
“刚开始时,你会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但当你把自己真正逼进去后,会发现其乐无穷。所以,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要充当一把钥匙,去带着孩子把阅读之门打开。”“读书应不畏难,而且,你看了一些稍有难度的书后,再去看一般的休闲书,会觉得轻松很多。所以,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的稍难些的文章和经典的整本书。这样,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升。” 老师们读书后的体会都很深刻,老师们也慢慢地爱上了阅读,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共读之,共乐之
读书如此美好,又该怎样引导孩子去阅读呢?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体局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在校领导大刀阔斧的推进下,在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下,二小处处溢书香。
看,走廊上的文化墙,一部部经典童书推荐映入眼帘;开放式图书柜旁,每学期的“最美阅读之星”赫然在目。校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听,每周一国旗下展示的“最美诗歌”抑扬顿挫,不失其韵;周二、周四下午的“经典诵读”琅琅而诵,此起彼伏;课前三分钟同学们关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佳句分享或校本教材《最美诗歌》的诵读展示也是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探,强力推行“1+X”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课内阅读丛书;每周一节阅读课,每日二十分钟午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精心设计《阅读之旅》,分享读之获、积累好词佳句,并在开头几页对年级必读和选读书目进行推广;开放学校图书室,进行图书漂流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学校大氛围的熏染下,我们语文老师们做了以下尝试:
1.引领。低年级读绘本,中高年级读经典的童书,由老师根据自己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荐引。例如,五年级的幾个班,就在上学期的午读时间持续默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亲爱的汉修先生》《夏洛的网》等书。
2.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教会孩子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如,用“△”号标出好词,用“~~”标出佳句,用“”标出关键句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择一两处批上自己的读后感……最后,有些老师还会让孩子们用我们学校发的《阅读之旅》再梳理一遍。
关于批注式阅读,张晓艳老师班上的孩子做得最好,她曾经说过:“我在开学初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训练孩子批注式阅读,结果发现孩子受益良多,理解力和思考力大大增强,写作能力也有了飞越的提升。”
3.检测。我们会不定期地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孩子们聊一聊书中的内容、演一演书中的情节、谈谈自己的收获、写写读后感、办办手抄报……形式多样,孩子们择一即可。
4.激励。老师在暑期参加 “科学识记”特训时,发现有一个“记忆通关卡”很有激励性,就和同事们把它改造一下,在语文书的空白页上做了个“阅读大通关”。通关的方式很简单,读一读书中的精彩段落,或复述一下主要内容,或聊一聊故事情节,或谈一谈读书收获。通关成功者,将颁发“最美阅读之星”奖状。
5.实践。读写结合,把可理解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讲过:“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学习的这种一般规律,否则就要碰壁。2011版课标关键词也是‘实践。”学校坚持做了一年多,幸运的是,孩子们也有一点小小的收获:邱家浩、黄勇斌、严勇涛、肖明柯的作文相继见诸报端。
三、课之改,笃行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特点就是课内阅读、大量阅读,但是阅读时间从哪里来?我们坚持“一课一得”的原则去压缩教学时间,只用一部分课堂时间进行必修教材的学习,剩下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用来阅读。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1. 备课。首先,备课时我们要对教材深挖掘,把挖出来的东西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整理出“一得”,在“一课”中传授给学生。
2. “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就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三不讲”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3. 课型的整合。2014年从河南回来后,学校组建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小组,定期分享、交流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袁俐校长结合学校实际还整合出以下基本课型,由实验小组老师上示范课,引领全校语文老师走向实验之旅。这几大课型是:单元集中识字课、“1+X”主题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群文阅读提高课、主题阅读展示课、表达课、运用迁移课。
一堂课有一堂课的价值,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意义。当孩子从你的课堂走出来,或收获到知识,或能力得到提升……我认为就是成功的。我们应从学生着眼,从学生的视角想问题,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4. 管理方式——学习小组建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促使“语文主题实验”更好地开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我们学校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及动力系统的激励机制,(以班级为单位)具体操作如下。
(1)竞选小组长并进行培养。全校每个班在开学初成立小组后,通过竞选的方式确定好小组长和副组长。在初期,我们会对小组长们进行培训,教他们一些管理小技巧,比如每天的组内奖励分不要加给那些一直优秀的学生,而应该加给进步最大的那个人等。
(2)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原则。小组长确定后,请与组员商量,如果小组获得当月末位,将为班级做怎样的贡献?另外,个人积分纳入小组积分。比如一个字写得好,给孩子加一分,那么相对应的小组就会获得一分。
(3)积分。许多班是分为成绩、作业、卫生、纪律、课堂等几大块来体现的,如,阅读过了一关会加5分或上课发言发得好,也会加1—2分。但我们会经常强调,不是所有的言行都会获得加分,只会加一些有意义的分。并且,积分一定要有实用价值,像我班,就是学期末评优评先的依据。
(4)每月表彰。我们一般会表彰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们,在表彰的时候我们会邀请家长参加,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
《韩非子·八经》中云:“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我们让组员参与到小组管理,让组长与班干部为班级管理献谋献策……这样,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走向优秀的可能。
2014年至今,我们学校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呈现了“班班有特色、班班皆精彩”的可喜局面。例如黄美莲的自主识字教学、张小红的体验式写作教学、张晓艳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语文教学与研究,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为孩子的终身幸福着想,要拥有一腔对教育的真爱,上下求索。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教研室 江西省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