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中词的使动用法

2019-04-23张艳

现代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殷商甲骨文

摘  要:通过对甲骨文中词的使动用法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甲骨文中明确具有使动用法的词为16个,加上10个可能具有使动用法的词,共见使动词26个,在目前所见甲骨文310个动词中占比8.4%。这说明早在甲骨文时代,汉语的使动用法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关键词:使动;甲骨文;殷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远的书面语言材料①,尽管其语法现象不如后世文献丰富,但其语法体系已初具规模,使动词在句法功能、语义上已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特征,形成动词中的一个次范畴类。本文就甲骨文中词的使动用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早在甲骨文中,汉语的使动用法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一、进入a、b句式的使动词

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标准,我们在《殷商西周时期与使动式有关的复合结构》(2017:70)中提出,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必须能够进入以下两种句法、语义框架:

a.使动及物式:[致事]+动词+[施事/当事](X+V+Y);

b.自动不及物式:[施事/当事]+动词(Y+V)。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调查出甲骨文中明确具有使动用法的使动词共有16个,分别为“出、来、归、先(先行)、涉、去(离开)、入、败(毁坏)、(伤)、立、并、既(停止)、若(顺利)、永、宁、延”,这些词在甲骨文中都进入了a、b两种句式,各举例如下:

(1)a.甲子卜……贞:出兵,若?(《甲骨文合集7204》,以下简称《合集》)

b.丁卯卜,戍允出,弗伐微?(《合集28029》)

(2)a.贞:师般其来人?(《合集1036》)

b.戊寅卜殻贞:沚馘其来?/贞:沚馘不其来?(《合集3945正》)

(3)a.戊寅子卜:丁归在师人?(《合集21661》)

b.辛卯卜争贞:勿令望乘先归?(《合集7488》)

(4)a.其先马,不遘雨?(《合集27953》)

b.戊申卜:马其先,王兑从?(《合集27945》)

(5)a.戊辰卜,贞:翌己巳涉师?(《合集5812》)

b.癸巳卜古贞:令师般涉于河东?(《合集5566》)

(6)a.甲申卜,去雨于河?吉。(《小屯南地甲骨679》)

b.贞:王去朿于甘?(《合集5129》)

(7)a.乙亥贞:来,呼告其令入羌?(《小屯南地甲骨2585》)

b.莫往夕入,不遘雨?(《小屯南地甲骨2383》)

以上7个使动词中,“出、来、归、涉、去、入”均为位移动词。其中,“先”是“先行”的意思,在甲骨文中作谓语,“马其先”意为“马队大概先行”,“先马”即“使马队先行”,在殷代的战争和田猎中,马队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通常会在战前占卜是否让马队先行,打头阵。“去”的自动用法为“离开”义,用为使动用法后,“使……离开”,即是“除去”的意思,在雨水盛多易发水灾的季节,会有宁雨之祭。“入”用为自动时,是“进入”的意思,这里用为使动,“使某物进入”,即是“入贡”的意思。

(8)a.父乙不异败王?/丙子卜宾贞:父乙异隹败王?(《合集2274正》)

b.乙巳卜争贞:巴方其败?/巴方不其败?(《合集8411》)

(9)a.癸酉卜贞:六月工方?(《合集6293》)

b.辛丑卜宾贞:惠羽令以戈人伐工方,?(《英国所藏甲骨集564正》)

以上两例,“败”为“毁坏”义,“”为“伤亡”义,均为毁坏类动词。

(10)a.丙子其立中,亡风?八月。(《合集7369》)

b.王立于上。(《合集27815》)

(11)a.惠并,亡灾?(《合集37514》)

b.……奠望人并?(《合集4551》)

(12)a.丁亥卜,贞:既雨?(《合集1784》)

b.辛巳贞:雨不既,其燎于亳土?(《小屯南地甲骨1105》)

以上三个使动词“立、并、既”,都是动作类动词。例(10)中的“中”是“旌旗”的意思。例(12)中,“既”的基本义为“完成、完毕”,如:“于父己父庚既祭,乃?”(《合集27416》)由“完成”义引申出“停止”义,“雨不既”,即“雨不停止”;“既雨”则为使动用法,即“使雨停止”。

(13)a.乙酉卜宾贞:大甲若王?(《合集3216正》)

b.壬寅卜宾贞:若此不雨,帝隹兹邑龙,不若?二月。王占曰:“帝隹此邑龙,不若。”(《合集94正反》)

(14)a.惠壬田,弗悔?湄日亡灾?永王?(《合集28712》)

b.辛未卜暊贞:今日王永?(《合集27827》)

(15)a.癸卯卜,宾贞:宁风?(《合集13372》)

b.贞:今夕王宁?(《合集24991》)

(16)a.贞:翌甲寅延雨?(《合集158》)

b.贞:今夕不其雨延?(《合集12789》)

以上四个使动词中,“若、永、宁”均为形容词,分别是“顺利”、“长久”、“安宁”的意思,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16)中的“延”是“延长”的意思。其中,使动词“宁”在甲骨文中的用法已趋于固定化,作为祭祀动词,所带的施事宾语多为自然现象或疾病,如“宁风”“宁雨”“宁秋”“宁疾”等,这些都是祭祀仪式,动宾短语似乎已凝固化。在殷人的心目中,一切自然现象及疾病都如人一样有精神、有意志,并且受上帝、神靈所操纵,可以举行各种祭祀仪式请求神灵指使这些现象的出现或离开。所以,上文例(6)a、例(12)a及例(15)a、例(16)a中的宾语“雨”和“风”都是可以自主发出动作的施事者。

二、仅见于a式的使动词

甲骨文中有一类名词“咎、祟、孽、祸、害”,它们都有“祸患”的意思,如:“贞:余有咎?”(《合集21362》)“王占曰:‘有祟。”(《合集7156》)“贞:非孽,隹疒?”(《合集13845》)这四个名词还可以位于其他名词之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如:

(17)贞:隹妣已咎王祸?/不隹妣已咎王?(《合集2252》)

(18)贞:祖辛祟王?(《合集1735》)

(19)贞:祖乙孽王?/贞:祖乙弗其孽王?(《合集880正》)

(20)贞:隹父乙祸王?/贞:不隹父乙祸王?(《合集201正》)

(21)壬寅卜殻贞:河害王?/壬寅卜殻贞:河弗害王?(《合集776正》)

从句法、语义分析入手,例(17)~例(21)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这五例与下文例(22)相当:

(22)故扁鹊不能肉白骨。(《盐铁论·非鞅》)

例(22)中的“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肉白骨”即“使白骨生肉”。以上五例与例(22)在句法结构上都是N1+N2,它们的相似点在于,N1作为一种状态,N2起初都不具有,后来在外因的影响下具有了这种状态,这期间N2经历了一种从无到有的变化。“肉白骨”,指“使白骨长肉”,以此类推,甲骨文中的这五例名词应为名词用作使动,表示“使……生祸患”。《汉语大词典》词条“孽”、“害”下将它们的使动用法列入义项,如:“孽,为害,使受忧患。《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王夫之《通释》:‘革,变也。革孽,革夏祚而孽夏民。《吕氏春秋·遇合》:‘贤圣之后,反而孼民。高诱《注》:‘孼,病也。《史记·天官书》:‘土为忧,主孽卿;大饥,战败,为北军,军困,举事大败。”“害,使受損害;惩罚。《韩非子·三守》:‘憎人不独害也,待非而后害之。”

第二种理解,这五个词为名词用作一般的及物动词,表示“祸害”。如“祖乙孽王”就是“祖乙祸害王”的意思。尤其是例(21)“河害人”,不论是句法上还是语义上,与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害”似乎没有什么分别。

由于甲骨文体例和内容的有限性,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五个词的b式用例,因而对这五例词的性质难以下定论,暂且列出。

此外,我们怀疑甲骨文中“熯(旱)、沉、合、退、雉(伤)”等5个词存在使动用法,但并未发现它们能进入b式。相关例句在此一并列出:

(23)囗丑卜,贞:不雨,帝唯熯我?(《合集10164》)

(24)卯一牛,沉十牛?(《合集779正》)

(25)乙亥卜宾贞:合人、鬯大御于祖乙?(《合集1076正》)

(26)辛巳……即贞:今夕有退雨?(《合集24756》)

(27)贞:多射不雉众?(《合集69》)

以上五例中,“熯”,《说文》:“熯,干貌。”就是“干旱”的意思。董莲池、高云海(1991)、张玉金(2001)、陈年福(2001)都认为“熯”是形容词用作使动。“沉”,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动词,如“水手沉了船”“船沉了。”梁银峰(2006)认为甲骨文中的“沉”也是使动用法。不过,“沉”在甲骨文中是一个祭祀动词,主要用作用牲法,所谓“用牲法”,是指祭祀时对祭牲处理的方法;后来的“沉没”义,我们在《诗经》中才见到,如《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余下三个中的“合”“退”“雉”,我们认为它们在句法结构和语义上和上文的“并、既、”相同,可能是使动用法。

综上所述,甲骨文中明确具有使动用法的词为16个,加上10个可能具有使动用法的词,共见使动词26个,在目前所见甲骨文310个动词中占比8.4%。因此可以说,早在甲骨文中,汉语的使动用法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

[2]董莲池,高云海.甲骨文使动、为动用法举例[J].古汉语研究,1991,(3).

[3]张艳.殷商西周时期与使动式有关的复合结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9).

[4]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5]梁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殷商甲骨文
殷商遗址大搜寻
馆藏辉县出土的殷商青铜器族徽文字探微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从甲骨卜辞中看殷商政治伦理思想
“商”字与殷商国号考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殷商古城青铜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甲骨文敦促欧盟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