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的影响

2019-04-23

关键词:归属感团体恐惧

翁 洁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福建福州350108)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表达性艺术治疗主要是指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故事、心理剧、游戏、沙盘等形式,激活团体成员的原始动力,并通过成员之间的动力传递与能量渗透,赋予艺术元素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在整合心理资源、拓展心理空间的过程中,达到心灵成长目的的以非口语沟通为主的心理干预模式[1]。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舞动治疗等作为单一艺术形式疗法都属于艺术治疗的范畴,表达性艺术治疗则借鉴和使用了多种艺术治疗形式[2]。近10年,表达性艺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灾后心理干预、特殊儿童教育、艺术教育、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3]。单一艺术治疗形式如绘画、舞动、音乐等被用于提升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的自尊、自我概念,改善社交焦虑、交流恐惧[4-9];整合多种形式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可用于儿童哀伤辅导、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与自我发展,培养青少年自我复原、个体和集体成就感、团体凝聚力,预防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或问题行为等[10-16]。

团体归属感一般分为学校归属感、社区归属感和城市归属感,是指团体成员基于对团体的存在状态、发展状态以及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和境况等客观因素的认知,而在心理上产生的对该团体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17]。学校归属感与同伴关系、班级环境、自我概念密切相关,会受到学校适应、个体人际关系影响,它的缺失将导致学习动机、自我概念、集体效能的负面影响[18-19]。叶一舵等认为,团体归属感包括团体认同、主动参与、自觉融入、温情觉察4个维度,并在调查城市农民工子女、初中生农民工子女、高校大学生等对象的系列研究中发现其与个体人格特征、自尊、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相关。团体归属感对心理健康、学校适应有预测作用,自尊或集体自尊可在其中起中介作用[17,20-22]。

目前,团体归属感的研究大多是以中小学生或弱势儿童群体的现状、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主。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团体归属感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的支撑,一些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或缺乏对照组设计,或入组对象病态化等特点[8,23],有待相关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和补充。笔者采用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培养普通大学生在新建团体中的归属感,并探讨其有效性。考虑到艺术治疗有助于降低社交焦虑、交流恐惧,提高自尊和获得归属感[6-9],本研究将自尊、社交焦虑、个体交流恐惧感等作为辅助指标评估干预方案的综合效果。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干预效果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团体归属感问卷》《自尊量表》《交流恐惧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作为前后测评估工具。《团体归属感问卷》(GBQ)由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等编制,共15题,采用Likert 5点记分,1~5分别代表:与我完全不符、与我有些不符、与我有些相符、与我基本相符、与我完全相符;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团体归属感越高。该问卷共有4个分量表,分别为“个人对团体温情的觉察程度”(以下简称“温情觉察”)、“个体主动参与团体的程度”(以下简称“主动参与”)、“个体对团体的认同程度”(以下简称“团体认同”)和“个体的自觉融入团体程度”(以下简称“自觉融入”),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1,0.839,0.789,0.733[17],具有较高的信度。《自尊量表》由Rosenberg编制,含有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点记分,1~4分别代表: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总分范围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Cronbach α系数为0.88[24]283-285。《交流恐惧量表》(PRCA-24)由McCroskey编制,含有小组交流恐惧、二人交流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以及公众交流恐惧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个条目。总量表有2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记分,1~5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总分范围24~120,52分以下为低度恐惧,52~79分为中度交流恐惧,79分以上为高度交流恐惧。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超过0.75[24]207-208。《社交焦虑量表》由Fenigstein等共同编制,问卷含有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记分,0~4分别代表:非常不相符、有些不相符、说不清、有些相符、非常符合;总分范围0~24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高,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24]217-218。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招募自愿参与研究的在校大学生140人,每10人随机分1组,仅互相介绍姓名、专业、社会角色、个人座右铭后接受以上量表的测查。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筛选各量表得分相对匹配的大学生100人,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经一对一访谈,均无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且此前未接触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同样的方法随机分组和接受前测后,对实验组开展每周1次2小时、为期10周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而对照组不做干预处理。10周后2组均接受后测,实验组还被要求写下印象最深的活动和辅导对自己的影响。去除中途因个人问题无法坚持参与辅导或后测的被试,最后得到有效被试92人,其中实验组44人(男性7人,女性37人),对照组48人(男性8人,女性40人),年龄19~21岁。

以自然实验法,采用2(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实验组、对照组)×2(前测、后测)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干预情况(接受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与否),因变量为大学生团体归属感、自尊、社交焦虑和交流恐惧。问卷均现场施测和回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假设实验组后测团体归属感、自尊得分高于前测,也高于对照组后测;社交焦虑、交流恐惧后测得分低于前测,也低于对照组后测;对照组前后测各心理变量维持总体稳定不变。

(三)干预方案设计

干预总体设计以艺术性媒介(如粘土、舞动、绘画等)降低个体心理防御,帮助个体“主动参与”,设置团体任务促进个体“自觉融入”;在分享环节设置中使个体在团体中谈论自我经验、分享个人观点、情感体验、向团体寻找帮助,并接受团体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其“温情觉察”;在团体中分享观点的过程里促进个体“团体认同”。具体安排如下:第1次活动以建立团体和约定规范为主;第2次以粘土活动引导个体投射自我,并借故事初步融入团体;第3次以粘土自我像为棋子,借蛇棋游戏的通关设置,要求个体谈论兴趣、成功或挫折体验、对团员的印象、为团员做件小事等,加深彼此认识与好感;第4~5次借舞动和游戏增加团体成员肢体接触,引入组间竞争任务,促进团体凝聚;第6次借音乐和舞动的感染,定格个体对团体交往的渴望姿态,并在等待解救过程里体会复杂的情绪,分享体验,强化对团体归属的渴望;第7~8次借卡牌图片内容投射自我,并在分享和交换观点的过程里促进个体自我整合与团体认同,并在团体故事里融入自我;第9次借绘画投射个人困局,在团体支持与分享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获得行为改变意向;第10次借团体绘画构建团体成长方向的意象,获取彼此祝福,结束团体(表1)。

表1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干预效果的分析

(一)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各心理变量前测差异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各心理变量的前测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组团体归属感、自尊、社交焦虑和交流恐惧等心理变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在干预前没有显著差异,基线水平大体相当,符合实验设计要求(表2)。

(二)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各心理变量组内前后测差异比较

2组大学生心理变量的前后测数据分别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团体归属感各维度得分、总分及自尊水平都有明显提高(P<0.05),小组交流恐惧、会议交流恐惧、总交流恐惧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二人交流恐惧、公众交流恐惧和社交焦虑无明显变化(P>0.05)(表3);对照组大学生在前后测中各心理变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表4)。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前测差异比较

表3 实验组各心理变量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4 对照组各心理变量前后测差异比较

(三)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各心理变量后测差异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各心理变量的后测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经过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团体辅导后,团体归属感的温情觉察、主动参与、团体认同、自觉融入、总分以及自尊水平相比对照组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P<0.01),小组交流恐惧和会议交流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P<0.05),但社交焦虑、二人交流恐惧和公众交流恐惧水平与对照组后测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5)。

(四)实验组后测的主观报告

参与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成员的主观报告显示,印象最深的活动排序分别是:点石成金、卡面人生、飞越险滩和多样蛇棋。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点石成金”使自己体会到对被人接纳的渴望和对他人的感恩;“卡面人生”使自己获得了重新认识、整合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机会,加深了彼此的认识与了解;“飞越险滩”和“多样蛇棋”则使彼此有更多的身体接触,并产生倾听彼此看法、喜好的愿望,使团体成员之间心理距离更为接近(图1)。

实验组大学生的主观报告显示,辅导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大致分为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两方面,主要涉及“促进沟通交流”“尊重理解他人”“接纳自己和他人”“对人真诚友好”“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等。其中,“对人真诚友好”在人际交往方面影响最大;“完善自我”在自我变化方面影响最大(图2)。

表5 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后测差异比较

图1 印象最深的活动

图2 实验组主观报告的辅导活动影响

四、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案干预效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干预方案有效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为期10周的干预中,实验组的团体归属感各维度得分、总分及自尊水平均发生明显的提升,小组交流恐惧、会议交流恐惧和总交流恐惧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后测相比均有改善,而对照组在这一期间各心理变量无明显变化,符合研究假设;但干预方案对社交焦虑、二人交流恐惧和公众交流恐惧几乎没有影响,不符合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1)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案对大学生团体归属感的培养和促进是有效的,这与采用沙盘游戏疗法对中学生集体归属感的有效干预相似[25]。同时,它对提高个体自尊也有效。实验组的成员在主观题报告中提及自己在“自我完善”和“增强自信心”方面的成长,也从侧面说明了辅导方案对大学生改善自尊确有帮助。这与绘画、舞动对自尊的积极作用相似,但与李永慧的研究不一致[5-7],这可能与其方案并非为了干预自尊,而本研究使用的自我投射卡在设计上有积极的隐喻,并在活动中要求成员直接对彼此表达肯定和鼓励等有关。(2)干预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不大,这可能与干预方案本身并非针对社交焦虑有关。(3)干预仅对总交流恐惧、小组交流恐惧和会议交流恐惧有降低的作用,且主观报告在“促进沟通交流”方面有所收获也从侧面表明了方案对个体交流能力有一定的改善功能,这与李英等人的研究一致,而与史琼不一致[26,9],其原因可能是辅导中的团体发言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小组讨论和会议交流,可得到一定的干预,但二人交流恐惧和公众交流恐惧在非针对性的辅导方案中难以得到充分改善。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干预方案对团体归属感的促进作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被认为能透过艺术媒介、心象、艺术创作过程及当事人的感受来投射与呈现个人潜在的情绪冲突,促进人格、心智能力及兴趣发展[27];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用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展社会适应教育等等。本研究借助舞动、蛇棋游戏、粘土等艺术形式,有助于个体在游戏设置或艺术媒介的掩护下向内自我探索,向他人表达自己想法与情感,获得聆听他人看法,感受团体的支持。团体分享环节相关问题的设置对于鼓励个体在团体中分享表达自我感受、感知来自团体的新信息和情感支持有积极的作用。这样的分享设置能够让团员们形成良好的分享、倾听习惯,有助于形成安全、自由的表达氛围。在“点石成金”活动里,个体体验了期待被接纳的焦虑和“被解救”的感恩,在活动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个体对团体归属的渴望,强化了个体对团体的依恋。另外,在飞越险滩、舞动青春、团体印象画、困惑漂流瓶等活动过程中也不断增加团员之间的接触交流,建立和加强的团队意识,共同克服困难,设计机会让个体向团体求助、共同寻求问题解决,完成个人、团体目标等,这些设置有助于个体不断参与和融入团体。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可提高大学生团体归属感

有针对性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案设计可促使个体能够在活动里放下戒备、自我开放,并使团体成员互相倾听、接纳,拉近了彼此心理的距离。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辅导效果,可在高校中广泛地推广运用:(1)将团体表达性艺术治疗引入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对团体的归属感,促进入学适应和个人定位;(2)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导入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使学生从课堂上受益成长;(3)借助高校心理健康协会平台,指导辅导员、心理委员利用班会、团日活动、心理健康节等契机,推广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用于建立班级归属感、社团归属感、宿舍归属感、学习小组归属感。这些举措有益于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团体、理解和信赖他人,促进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和个体发展。

五、结 论

(一)干预方案有助于大学生团体归属感和个体自尊的提升

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从温情觉察、主动参与、团体认同和自觉融入等方面培养团体归属感,也能让个体的自尊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艺术媒介的使用与分享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大学生降低心理防御,在谈论自我、倾听他人、感受团体情感支持和观点共享的过程中,发展对团体的归属感。

(二)干预方案有助于交流恐惧的部分改善,但对社交焦虑不敏感

干预方案对个体的小组交流恐惧、会议交流恐惧和总交流恐惧能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对二人交流恐惧、公众交流恐惧以及社交焦虑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开展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个体在团体中表达,改善交流恐惧。

(三)实验组主观报告辅导收获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

被试印象最深的活动是“点石成金”和“卡面人生”,辅导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方面,涉及促进沟通交流、尊重理解他人、接纳自己和他人、对人真诚友好、完善自我和增强自信心。

猜你喜欢

归属感团体恐惧
价值感与归属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