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9-04-22童耀元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童耀元

摘要: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水利工程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与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需求密不可分。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小型农水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做了有益思考,同时提出打造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措施,希望有所指導和帮助。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长效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自1949年至今,我国在农业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逐步向机械集约化农业迈进,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仍有待提升,目前主要存在工程缺失及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对农业生产发展及农民增收产生不良影响。国内耕地总面积为18.27亿亩,其中仅有8.77亿亩属于有效灌溉区域,超过一半的农村耕地“望天收”。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不仅和灌区建设落后、水库干渠过少有关,更与小农水利工程缺失、利用度不高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对农业发展、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有直接影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不断增多,力度持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进步,但基础依然薄弱,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就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做了总结与思考,并提出问题和具体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1]。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 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无法正常运转,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灌溉功能

部分或许可以正常运转,但早期设计水平不高,或因没有现代农业发展思维指导,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还存在区域建设分布不均现象,不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均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农田土地规划的不合理、农田水利规划人员认知偏差等因素导致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重重,或缺失无用,或不符合该区域农业需求,水利工程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2]。

1.2 维护管理问题

农田水利维护管理极为重要,但不少区域使用维护管理职责不明,极为混乱,民众只知道取水用水,却忽视了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用水的时候蜂拥而上,水利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停转,又无人修理。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工程一直荒废,成为危病工程,汛期来临时无法拦水蓄水,甚至有溃坝的可能性,还要相关部门重点监控;旱季时也不能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充沛的水资源。

1.3 建设资金不足

主要与政策性支持规划不科学、不合理有关,不少区域小型农田水利设置建设存在资金支持不足问题。水利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项目资金来源、政府政策导向对区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就现状而言,国家对发达区域、广阔的平原区及粮食主产区给予了较大支持,此类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合理,且建设进度较快[3]。相对来说,一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由于人口密度较低,或者属于山地区域,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尚需加大开发和建设力度。此外,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多由村办或者个人出资修建,很少有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特别是农田地井建设。

1.4 立项审查不严,监督不足

主要表现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立项程序方面,难以给出严谨的指导意见,而且在专项资金使用中未能开展有效监管。一些地区的财政及水利部门未能按照既定原则选择项目,而是依靠主观上的选择和偏好,难以做到公正立项,项目审批太过随意,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家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部分地区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但是实际使用中漏洞比较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挪用和挥霍现象,甚至拖欠资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1.5 管理不规范、不严格

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会承担起保障社会发展和粮食供给的重大使命,所以在建设中要注意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验收,严把质量检测关口。但是不少区域在开展农田水利基建工作时管理不严格,或者不重视管理工作,做一做表面文章,从原材料供应、设计规划、施工到后期验收、投运,整个链条都存在管理漏洞,水利设施建设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2.1 加强工程维护与使用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管理与维护制度。对在建工程,应做到合理规划,参建各方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已经投运的项目,应做到管理有度,打造完善、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齐抓共管,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验收透明化,为工程的投运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在使用过程中,水利设施容易因年久失修而丧失既有功能,所以应着眼于长远,建立长效管理维护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长期、有效发挥排灌功能[4]。

2.2 农民自我管理

农田水利建设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也势必要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工程验收投运后,应打造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运行,这就要求农民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基建的运行管理中来,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一分子。建议遵循“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管理原则,将设施产权予以明晰,确立责任主体,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用户的身上,因地制宜来完善管护措施,比如成立用水户协会,为工程长效持久运行创造有利环境。用水户协会是现阶段农田水利基建管理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符合农村用水现状和改革趋势。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逐渐清晰,农水工程管理也应打造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落实自主管理[5]。

2.3 合理选择项目,规范申报立项程序

在选择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时,各级财政及水利部门应服从规划,秉承公平合理的原则予以示范推广,凸显“民办”特点,由政府部门提供资金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同时以奖代补予以激励。但应合理选择建设项目,并且对申报和立项程序予以规范,要求项目投运后应有效益,推动水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项目申报应遵循相关程序,将申请文件以及配套相关材料逐级上报,禁止越级申报,各级应对自身提交的报告材料负责,确保其合规、真实。

2.4 多方参建,按期完工并严格验收

工程质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因素,应落实工程管理制度及资金监督措施,做到统筹整合,多方参建。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遵循工程招投标、监理及合同管理等相关制度,统一管理和监控重点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杜絕随意挪用、滞留及贪污现象。此外,还应加强质量监管,从原材料、施工技术、工序到竣工验收,都应严格把关。尤其是竣工验收,各方应提交工程位置、平面布置、监理报告、决算报告、审计报告、验收总结、资金使用报告及验收统计表等相关材料,汇总后提交至水利部门审核。

2.5 引导农民树立科技认知,推行节水灌溉理念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普及和使用效率,农民的看法是重中之重。应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之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及经济投入收益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两个重要因素,这对农民选择生产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着眼于此点,既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又要加强对农民的普及宣教,使之认识并体会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益处,激发农民的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实现投运项目的有效管理,形成良性循环[6]。

3 小结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无论规模是大是小,都应针对当地农村农业生产发展需求来进行建设,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具有不容置疑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意义。农村水利建设发展到今天,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国家也陆续加大了农水工程的资金投入,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薄弱环节比较多,应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的检查和改良,同时着眼于宏观和微观角度,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要想确保小型农水工程建设有序、健康发展,除了政府的重视和投资支持、社会各方的参与、先进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我们还应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农水工程建设与投运后的运维工作,在长效管理机制的辅助下,实现水利项目的设计效益,使之能真正的服务民众、服务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阿里木江·依克木.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构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19):142-143.

[2] 罗芳,陈池波.群体异质性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自主治理绩效的相关性:基于用水者规模门槛回归模型的检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8):318-324.

[3] 何平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影响机理研究》简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2,97.

[4] 曾晓春.武都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探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9,55(8):63-65.

[5] 贺剑峰,沈刚,龚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4):24,26.

[6] 冯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农业工程,2019,9(6):86-89.

猜你喜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如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