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

2019-04-22阮巧容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图形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阮巧容

【摘 要】 代数与几何作为组成数学课程的两大部分,有关教学的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小学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两者的概念,学生对于这两者的理解也非常片面,认为几何就是图形,代数就是数字。尤其是几何上的教学因为抽象的原因,不太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信息技术进入了数学中的图形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形教学  信息技术

无论对于哪一个学科来讲,小学都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数学因为抽象的特点,在教学上也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文章就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开始展开讨论。

一、有关信息技术与图形的结合

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信息与技术的结合,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加工最后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相当直观的感受,这对图形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在图形教学的过程中为教师与学生架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教师与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同时,在信息技术被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改中的重要要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要充分进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发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信息技术与图形教学的具体结合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新兴起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教师并不是很了解,还有一些了解了却不能做到正确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最重要的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何图形的概念可以追溯至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体,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由于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学生最先接触到的还是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常见的楼房、箱子、书本等入手,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这些物体给了他们直观上的视觉冲击。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基本图形以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加固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在孩子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箱子、书等等,更是给他们以长方体的形象;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从这些熟悉的物体中抽象并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后,再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搭积木、制作模型等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然后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这种安排從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也初步建立了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2. 合理使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主要应用就体现在多媒体技术上,几何图形学习的难点就在于理解上的抽象。因此,教师在进行点线面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实例,在具体的背景中理解这些基本元素及其关系,了解它们的广泛应用,而不是从其抽象的形式化的描述中接受它们。当你远远地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都是一个点;交通图上的点用来表示一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而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这些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了“点”的真正含义及其广泛应用。“角”的概念也是如此,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角的形象。学生把这些形象印在脑子里,并从中抽象出角的本质特征。

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就是一个媒介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静的课堂活动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精神亢奋起来,这样才能紧紧地吸住学生的目光,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课堂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为了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或者把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或图像等演示给学生。像学习《圆柱侧面积》的知识时,可以将一个与圆柱体底面等大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这样不但直观,而且生动有趣,学生好像在观看动画一样趣味盎然,同时学会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三、信息技术在射线、直线、角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导入:在这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线段的相关知识,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组成。教师可以由此发问:一个端点的会变成什么?没有端点的又会变成什么?教师可以具体演示给学生,比如:手电筒照出来的一束光。

正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射线和直线的形成过程以简单的动画形式演绎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清楚这两者的本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性质和区别。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端点可以引出几条射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画下来的射线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见:在射线与射线之间会有一个空隙,这样教师就引入了角的概念。

总结:教师可以将三者之间的异同列成一张表格,方便学生直观地接受知识,而角就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的产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绘出一幅画,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几何图形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无疑还是太抽象了,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抽象的图形变得直观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图形教学中要多多应用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1] 艾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64.

[2] 夏翠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3):170-171.

[3] 赵吉丽.探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86.

猜你喜欢

图形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例谈小学数学图形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
例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