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户外活动寻“真”情境观察与反思

2019-04-22王蓓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观察思考游戏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户外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通过三次情境教学带给幼儿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真学习、真游戏、真表达,尊重幼儿并理解幼儿的行为和需要,教师从中懂得用怎样的态度及行为回应、支持幼儿,让幼儿自然拓展经验、发展能力。

【关键词】户外学习 游戏 观察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56-02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孩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倾向性,比如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操弄工具、建造东西以及表达快乐的情绪。”我园在大量户外学习实践中重新审视并逐渐认同: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各种活动能够带给幼儿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园应该发挥这一作用,设立更多与户外探索相关的课程,设计一个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的户外游戏化学习环境。户外学习环境作为教室空间的延伸,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户外学习活动为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世规范提供广阔的空间,孩子们往往从游戏中积累经验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幼儿园对户外环境及材料、活动形式的调整,让孩子在开放、开阔的自然天地间自由玩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成长。

一、追随儿童的“真学习”

情境1:伴随着夏季的到来,孩子们在晨间活动时间像往常一样来到树屋周围进行活动。他们发现树屋其中的一棵树(树桩)有一个很大的树洞,树洞里泥土、烂叶子,甚至还有许多虫子栖息其中,于是疑问产生了:“这棵树有个这么大的洞,它是不是死了?”幼儿紧接着又对园里其他类似的树桩产生了疑问:“这些树桩是活的还是死的呢?”孩子们的兴趣和发现,让“活的和死的”这一主题在大班户外学习中应运而生。

当孩子们对“树桩是否有生命”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后,他们在探究中不断总结,逐渐获得区分“活的和死的”经验时,班级自然角种植的康乃馨被孩子们确认:它已经死了。“活的(东西)为什么会死?”“生命是什么?”孩子们在一系列探究、提问、讨论的过程中,收获自己对生命的发现和理解。

【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户外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教师要让幼儿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感受环境、与环境互动,教师从中能够观察、解析幼儿的发展信息。孩子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引发对“生命”的探究,教师需要追随孩子的需要,给予一系列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保护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之心,孩子翻开一块石头,找到一块木头或捡起一片树叶时,去直接感知生命的存在和意义。教师始终以积极态度、行为、情感投入其中,鼓励、帮助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新的体验、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活动,孩子不仅获得知识,更培养了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

二、尊重儿童的“真游戏”

情境2:在户外体能活动中,喜欢玩轮胎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少。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为了避免发生碰撞等安全事故,某教师让幼儿玩轮胎时总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和路线进行游戏。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某教师明白正是由于规定了玩法,造成孩子们日益不喜欢玩轮胎。为此,教师调整了活动内容,采用每次活动前与幼儿简单讨论安全规则,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笔者欣喜地发现,喜欢玩轮胎的孩子渐渐地又多了起来。

【反思】《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时,教师要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积极进行游戏。儿童的游戏总是自成目的,他们会源于自己想玩、爱玩、好玩、开心等目的开展各种游戏。笔者在观察儿童游戏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玩的游戏,哪些是加入成人要求与设计目的的游戏,还给儿童自由游戏的可能性。教师随意干扰儿童游戏目的,甚至是破坏游戏,殊不知这种貌似“好心”的做法,结果却常常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理解并支持儿童游戏自我目的性,让儿童真正自主玩游戏。

三、欣赏儿童的“真表达”

情境3:秋天到来,菊花盛开,小班孩子们来到户外进行写生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欣赏着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菊花,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一个孩子用手直接沾上颜料画在纸上,旁边的孩子看见了问:“你为什么要用手去画画呀?我奶奶说用手画是很脏的。”但许多孩子看见同伴用手画出的菊花非常有趣,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逐渐大胆起来,用手抓颜料,把颜料涂抹、拍打在画纸上作画,以自己的方式将面前的菊花颜色和形状表现出来,有的孩子甚至画了一张又一张,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宽松的创作氛围让他们内心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反思】《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感受和欣赏美”“表现和创造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菊花的色彩和形状是他们最能直观感受和表现的元素,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支持幼儿进行表现和创造,感受和欣赏事物之美,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观察、发现,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地表现对事物的认识,这样的作品才是多彩的、有生命力的。色彩为主的直观美给幼儿以享受与引导,他们的作品不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感觉,而是能够关注到更多细节,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孩子们在户外学习活动中,模仿与表现、探索与释疑、交流与合作,快乐地参与游戏,积极地融入户外学习,体现了户外学习渗透游戏化的理念。

在深入学习和解读《指南》中,我园真正做到把视角转向幼儿、追随幼儿,教师对儿童的认识发生质的转变,儿童观的变化带来了教育观的变化。我园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更有效地理解幼儿活动中语言和行为的价值,更全面地解读和评估幼儿游戏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幼儿活动做出适宜而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指南》的引领,不断实践和反思提高专业化能力,通过学习、实践和教研追随幼儿的发展与需要,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户外学习。教师要本着“一个儿童,无限可能”的理念,随孩子的变化而变、随孩子的需求而动,坚定“儿童立场”,让孩子在寻真漫趣中乐享户外探秘之旅。

作者简介:王蓓(1977— ),女,江苏省镇江市解放路幼儿园副园长,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教育管理。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观察思考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