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2019-04-22钱洁
钱洁
【摘要】本文论述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提出在优化预习阶段的问题设计方面,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并抓住“文眼”;在优化自主探究问题设计方面,要体现问题设计的纲领性、启发性、艺术性;在优化课后延伸问题设计方面,要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76-02
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进行预习准备、自主探究、延伸巩固的重要推手,还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促进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而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教师在设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这个环节的优化?
一、优化预习准备阶段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一)了解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情感
只有明确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波澜,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特别是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时的特殊背景。比如,笔者在讲解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时候,在课前就预先设计预习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或者翻阅资料,了解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的特殊经历和仕途发展梗概,明确作者虽然被发配到蛮荒之地,但是并没有因此对这个国家心怀不满、怨愤自弃,反而意气风发、一心向国,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忠,到了这一步,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被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雄伟抱负深深打动,进而愿意继续深入地学习这首词。
(二)抓住“文眼”,把握整体
作品里的“文眼”,就是有助于揭示文章主题或者对主题有提示意义的关键词或句子。文眼是作者创作思路的集中体现,在文章的谋篇布局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语文阅读课前准备环节中找到了文眼,就相当于获得了解读文本的钥匙。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课题便是文眼,教师可以根据“背影”进行预习阶段的问题设计。笔者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课文中先后几次谈到父亲的背影?各自是哪种场景中的背影?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看似平淡无奇的几个问题,实际上它们已经连接了全文的各个场景,学生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必将被课文中所表达的父子深情所打动。
(三)适时进行迁移,通过对比强化学习效果
所谓知识的迁移活动,实质上就是启发学生把先前所掌握的方法与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结合教师授予的方法并参照文本的特点,通过列表进行比较,探索规律,以达到学习的横向迁移。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预习《变色龙》一文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里,菲利普夫妇对他们的亲弟弟于勒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是直接受金钱所左右的,那么在《变色龙》这一课里面,谁是人群中的‘变色龙?他的态度变化又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前前后后一共发生了多少次变化,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学生只要准确理解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横向迁移,对比预习。教师通过具有很强提示性质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迁移与对比的阅读过程中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能够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自主探究问题设计,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防止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可是,有相当多的教学案例都反映出了以下问题:没有分清主次,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缺少针对性,以及无法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积极性等。教师若想切实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自主探究性问题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纲领性
问题的设计应该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问题不但要把握文本的重点与核心,而且需要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部分语文教师喜欢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表现得非常随意,设计的多是一些无效的问题,以致于不能够准确地命中要害,失去了问题的价值,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結果导致精美的文章被割裂得零零散散,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要单纯地求全务多,关键是要做到“精”,“精”的核心就是问题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纲领性。笔者在讲解《范进中举》一文时,就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范进中举前后,他自己和身边的人各自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个问题纵贯整篇文章,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与线索,为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如此设计问题彰显了教师的智慧与能力。
(二)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有的问题还能够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他们的语言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例如,在《风筝》一文的教学方案中,笔者打算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不同意小兄弟放风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阻止他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作者面对自己错误的态度跟我们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升了他们思维的深度。由此启发学生对文本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促进了他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问题设计应具有艺术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注意问题形式的丰富多样,而且应该尽量让问题的内容有新意、有趣味,切实达到形式跟实质的有机结合,让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例如,笔者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议论文时,围绕文章主题创设了以下问题:“有人主张文章的标题缺少了一个标点符号,请同学们想一想到底是加问号还是感叹号?”这个新鲜有趣的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分别在文中搜寻证据,进行辩论。有新意、趣味的问题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三、优化课后延伸问题设计,实现知识有效迁移
课后延伸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以及时反馈的重要保证,是对阅读质量的检验和强化。结合这几年的中考阅读题的考试范围来看,它已经逐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一来,既突破了根据教材进行命题的约束,又丰富了试题的文化内涵,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到既照顾到文本的解读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尽量设计出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延伸性问题,以驱使他们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例如,笔者在讲完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之后,创设了一个延伸性的问题:“请你分别从课内与课外所阅读过的文章里面找到不同的例子来佐证你对本文主旨的看法。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既强化了他们对作者论点的理解,又复习了之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还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可谓事半功倍。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进行整合,进而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有效增强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就是问题设计,教师既可以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够借此明确他们的学习动态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科学的问题设计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进一步的复习巩固。因此,教师应合理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积极地进行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