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下北京市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文化内涵构建

2019-04-22王晓宇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幼儿园

王晓宇

摘 要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市农村学前教育在总量和规模上不断增加,出现了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为推进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价值,构建农村幼儿有文化内涵,首先要重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园所文化,然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文化主导作用,并努力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还要正确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幼儿园 文化内涵构建

1 城乡一体化对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文化一体化也在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大背景下,相互支持、协调发展,共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更是将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规划中提出:“构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体系,新建一批村办幼儿园,基本实现户籍儿童学前入园全覆盖。加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配置,支持各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试点。引导教师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北京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1.1 北京市农村学前教育总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乡镇政府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乡镇中心园纷纷扩大规模,并且承办分园和增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方式,以提供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与两年前相比,幼儿园增加了31所,在园幼儿增加了32.8%,专任教师增加563人,提高了35.3%。2016年,城乡师生比分别为1:8和1:6,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总量和规模上趋于均衡发展。

1.2 农村幼儿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由于北京市的功能区定位,农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村文化不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原有的乡土气息愈来愈淡。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受到现代化影响。

2 北京市农村地区幼儿园文化的转变

2.1 推进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融合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北京市投入大量资金到乡镇幼儿园中心园及分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中来,物质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一些幼儿园也引进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念和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如果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现代化,是不够的,而应从农村本土文化中探寻和把握文化价值,将教育的现代化转化成教育的本土化境界。

2.2 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价值,形成农村幼儿园本土文化

农村幼儿园应该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凝聚乡土价值,立足农村幼儿园的未来发展需要,选择具有地区特色、与幼儿和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精华内容来进行开发,建立文化共同体和基本发展模式,将多元文化、特色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环境创设中、主题开发等方面。将城市化的文化内容与农村本土特色相融合,将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本土特色有机融合,推动农村幼儿园的文化转型,结合幼儿园本体的内涵发展,形成自身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凝结成农村幼儿园自身的园本文化。

3 北京市农村地区幼儿园文化的构建

3.1 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园所文化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建、改扩建的乡镇幼儿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办园场所,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具有当地乡土气息的办园神韵和底气,这就是要蕴涵独居特色的园所文化。首先,要重塑观念层文化,立足农村幼儿本位,立足特色院所构建,在吸收城市多元文化的同时,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形成基于自身特色的一体化办园理念。其次,将具有乡土特色的一体化办园理念渗透到制度管理层面,从幼儿园的管理领域到课堂教育教学领域,以及教师和幼儿的发展领域,使园长、教师、到幼儿园的孩子,甚至是家长,都能够认可、接纳对幼儿园构建的园所文化理念。最后,是符号层文化的构建。从制度管理层文化中创生提炼出符号层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园所设施场地的设计文化、标志文化、环境创设、园徽、教师制服等视觉文化,从幼儿园的园训、园风、教训、学风等听觉文化,以及仪式、礼仪、典礼等行为文化,以这三个方面的精心设计,去服从制度管理文化,并且体现出融入乡土文化的一体化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比如,北京市房山区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当地的回族穆斯林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幼儿园紧邻清真寺,改建的幼儿园新址在建筑风格上与清真寺交相辉映,幼儿园内部环境设计,甚至不同班级的环境创设都体现着民族元素。幼儿园以“爱与包容”为办园理念,在管理上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饮食需求,关注少数民族学生,促进多民族学生的融合与交流。开展《家乡美》、《绚丽的民族》等主题活动,在教学中加入了民族自豪感培养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幼儿开展秸秆拼插活动,小班幼儿是玉米轴搭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小朋友的团结协作中,创造出具有民族元素的作品。而秸秆和玉米轴都是由当地农民家庭提供的,一方面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区资源,让孩子感受到變废为宝的快乐体验。这些园本特色教育主题课程充分反映了幼儿园“爱与包容”的办园理念,体现乡土文化。

3.2 充分发挥教师在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中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园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在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能力,以及对园所文化理念的理解与认同,能否主动去挖掘和创造有价值的农村文化,对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都会起到很大作用。教师主题课程的设计、教学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魅力都是园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开展,北京市教务支持各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试点,引导教师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农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外出交流、培训。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碰撞愈来愈强烈,教师也会把学习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自身活动设计和教学中来,尝试开发适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主题活动、儿童游戏等教学内容,以此来构建独特的农村园所文化。

3.3 培養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就是贴近自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展,城市幼儿园开发了农村环境的体验课程,有些国际幼儿园在农村开发了自己的农事体验园,配合不同时节的主题活动,带幼儿到农事体验园开展主题教学。农村幼儿园可以借助身边的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乡土文化,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环境创设,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布置、设计制作墙饰、挂饰,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走廊墙上。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教室的角落和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向幼儿传递乡土文化信息、创设氛围。“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提升幼儿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的游戏、玩具中加入乡土特色,购置蕴含乡土特色的绘本,供幼儿分区活动的时候阅读和使用。

开发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学习、体味乡土文化。教幼儿认识当地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安排幼儿观察原材料的生长环境,认识原材料,欣赏特色手工艺品,手工艺品制作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配合不同季节开发不同的农事体验活动,在幼儿园开辟一块小菜园,让幼儿播种、浇水,随着小幼苗的生长,引导幼儿观察、照顾作物,作物成熟后,让幼儿体验丰收采摘。北京的一所中心幼儿园,还配备烘焙教室,教师开发了“家乡特色小吃”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加工采摘的果实,做成家乡风味特色小吃,让幼儿互相分享,相互品尝,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孩子的乡土之情。教师就是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挖掘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去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3.4 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

农村幼儿园的文化也要争取到幼儿家长的认同,幼儿家长才能积极参与到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通过网页、微信等方式宣传幼儿园文化,通过农村幼儿园文化的视觉设计,让家长在参观、参与幼儿园活动时,感受幼儿园的乡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亲子活动,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幼儿园文化构建。

参考文献

[1] 纪德奎.我国农村学校文化转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魏玉萍,郭少兵.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学前教育,2017.7:107-109.

[3] 张更立.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促进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8):54-58.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农村幼儿园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