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案例的写作与教学

2019-04-22劳昕

科教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劳昕

摘 要 公共经济学是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经济学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教学案例写作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及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方法,并提出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案例写作 案例教学 公共经济学

0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①已广泛运用于法律、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育领域中。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引入案例场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深入讨论来开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思考,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直接单向的个人学习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间接双向互动的经验学习,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帮助学习者加速学习过程,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中用到的教学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真实事件,或者是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教学目标较为明晰,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会有所收获。教学案例只描述事件背景和发生经过,不做出任何分析和得到结论;教学案例不是事例,需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冲突性。

公共管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该专业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随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高校建立了公共管理案例库(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出版了一系列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并通过各种案例评比活动和学术研讨会等广泛交流与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方法。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仍未得到完善,本文将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应用,重点讨论如何开展案例写作以及案例教学。这对于提升高校公共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水平,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具备相当的借鉴意义。

1 案例写作

在开始案例写作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其写作标准,具体有以下几条:

(1)主题明确:主题要突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引言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2)情节完整:好的案例是讲述一个故事,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并最好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信息充分准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等信息要客观、具体、翔实,可以引述调研对象的对话、访谈记录、问卷调查数据等,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关于行动者、议题、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有关矛盾冲突等关键、必要信息一定要充分、准确,以支撑学员深入分析、有效讨论。

(4)结构合理:结构设计、逻辑安排要清晰合理,使得读者能够从案例提供的信息中把握事件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

(5)语言简洁生动:区分必要、重要与不必要、冗余信息,根据案例结构和内在逻辑呈现关键信息。

(6)包含决策主体:好案例是对真实公共管理情境的再现,一定要有决策主体以及需要做出的决策,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促其深入思考分析和综合考量,进而形成决策方案。

(7)凸显决策困境:案例的冲突性、典型性就体现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挑战和困境上,如行动主体面临的两难境地、多种方案的利弊权衡难以抉择等。

(8)具有教学价值:与相关公共管理理论、理念、方法高度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案例写作的主要过程如下:首先是案例选题——围绕案例线索,与相关教师沟通,确定案例要讨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阅读相关文献,搜集案例资料,在阅读相关理论和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案例主题;其次是案例调研——确定调研对象,准备调研提纲和调研问题,通过案例调研收集一手资料;然后是案例写作——在回顾案例事实的基础上,拟定案例框架,组织案例材料,客观、生动、具体地把案例描述出来,注重展现决策者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问题、冲突等;接下来是案例修改——检查脚注信息,拟定讨论问题,补充参考文献,添加有关附录;最后是案例试讲——通过对案例进行试讲,记录下教学反馈,根据教学反馈来修改和补充案例,最终定稿。

教学案例的结构包括以下六部分:案例的标题及适用主题、引言、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这里采用的案例是公共经济学中的排污权交易问题,排污权交易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污染治理的环境经济政策,属于公共规制中的一种环境规制手段,涉及公共经济学中的环境规制、公共物品、外部性、交易成本、公共政策工具等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1)标题和适用主题:案例的题目及案例的适用主题。本案例标题:《排污权交易在中国的实践》,②适用主题: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等相关课程主题教学中。

(2)引言:即案例故事的引子。本案例的引子:中国的排污制度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改革进程。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就已作出规定,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需向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1989年,国务院又进一步批准了实施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其优点在于,对申请排污单位的排污与否及具体排污量,环保部门可以进行审查批准以及监督检查。然而环保部门的相对弱势地位导致了许可证制度迄今为止仍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执行。

(3)正文:教學案例必须是较为完整的故事,包括核心人物或决策者,起、承、转、合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起是故事的开始部分,旨在引入地点、时间、起因等组成的场景,并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本案例的“起”是排污权交易的出现: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排污权交易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气污染控制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开始在上海推行;1999年4月,中美两国合作开展“运用市场机制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研究项目,江苏南通与辽宁本溪被列为该项目的试点城市,进行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本案例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是我国各级环保部门。

承是推出关键事件的部分,主要为了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本案例的“承”是引出各地地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保证排放配额的分配公平,如何精确检测企业排放,企业减排空间越来越小情况下如何保证交易量。

转是对故事进一步展开的部分,主要描述目前存在的各種困惑以及进退维谷的选择困境;继续深入开展令当事人没法预见事件结局的故事,或者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难以决断的事情。本案例的“转”是进一步描述了试点经验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很难精确测量企业排污信息,环境监察工作量太大,企业造假成本较低;企业的排污量大多超标,减排指标严重缺乏,如果购买减排指标成本太高,有可能滋生寻租腐败现象;在总量控制制度下,如何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增量,从哪儿获得新上项目的指标;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同,对排污权交易的认识和需求也大相径庭。

合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用于强调机会与制约因素,指出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刻。本案例的“合”是讨论了排污权市场交易较少、排污权必须有偿使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治污成本的定价(有偿使用价格)问题。

(4)结束语:点出核心问题,让读者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本案例结束部分点出了排污权交易的困境: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各地缺乏统一的立法和标准;排污权交易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出一个控制区域的最大污染物排放允许量;排污总量确定后,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给企业;如何限制地方保护主义。

(5)思考题:根据教学目标,通常设计3个思考题来帮助读者进行阅读时的同步思考。

思考题1:排污权交易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思考题2:如何解决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困境?

思考题3:国家是否有必要针对排污权交易制定统一的法律?

(6)附录:本部分是为了提供案例分析所需的额外信息,这些资料信息虽不适合放在正文中,却有利于读者对案例正文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有效的学习团队、在师生互动的讨论过程中传授批判性思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案例为载体,学习排污权交易的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排污权交易的制度经济学内涵、交易成本及制度规定;通过小组讨论再现案例情景,深入理解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排污权交易的困境、背后原因并尝试性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

2.1 案例备课

要根据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要围绕案例提出问题,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甚至能够形成不同的观点,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进行争论和讨论。一个案例,问题不宜过多,让学生集中讨论2~3个问题。当然,可以问题里面套问题,教师可以不断追问学生为什么,启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使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师需要事先熟习案例,做好备课工作:一是仔细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清楚地了解案例内容、背景及背后原因;二是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为了更好地引导课堂讨论,在每个可能的转折点安排一定的问题,并及时作出提示和归纳;三是温习与案例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在案例讨论前或过程中及时加以解释说明;四是正确理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设计者、仲裁者和主持人角色。

2.2 案例预习

将案例提前发给大家,要求每位同学对案例进行充分阅读,搜集、查阅和整理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通过思考形成针对案例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3 课堂教学

(1)案例介绍。课堂教学开始时,授课教师要对案例做简要介绍,并指出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环境规制、公共物品、外部性、交易成本、公共政策工具。

案例简要介绍: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污染排放在理论上已经得到大量证明,然而,在我国实践操作中“排污权交易”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由于测量技术不成熟,以及排污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使得排污权交易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建设都面临一定的问题。

(2)分组和动员。在案例讨论之前,要采用一些外在激励手段(如让学生相互介绍、自行分组、提出小组讨论评分标准)来吸引学生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进行动员。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讨论,5~8人一组,给每组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小组讨论意见。

(3)小组讨论。要求各小组选出各自的组长,由组长来组织小组讨论和安排记录员。教师统一安排小组讨论的论题和讨论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组长则负责控制讨论过程。教师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本节课堂讨论问题:①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哪些困境?②如何解决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困境?③国家是否有必要针对排污权交易制定统一的法律?

小组讨论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所有人都已认真阅读了案例并提前对问题进行了准备,各小组组长可以先要求大家针对案例简单地发表各自的看法,来检验大家的前期准备情况。讨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前因后果和连带影响因素等)、提出解决方案、理清人物线索(分析人物的角色及对事件的影响)、找出利害相关者、进行评价并总结经验教训。

(4)班级汇报。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记录整理好的小组意见以海报形式进行展示,同时邀请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陈述本小组的主要观点和解决方案,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班级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黑板上记下各小组发言要点,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

(5)收尾和小结。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并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一是回顾讨论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案例反映出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困境):关于排污权交易的立法尚不健全,排污权交易实际操作困难,排污量准确监测难度较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监管不力;二是对已有观点及讨论中未被发现的解决方案进行小结:建立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依据,逐步实现初始排污权分配由无偿分配到定价出售再到公开拍卖的转变,逐步实现初始排污权价格确定由按企业排放绩效分配到政府科学定价再到最优拍卖定价的转变,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监测体系,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效实施;三是提出理论分析框架:排污权交易机理的制度经济学解析(交易成本、总量控制原则),排污权分配方式的选择,排污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分析;四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相关对策),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2.4 教学评估

课后,授课教师可通过自行反思,开展对本课案例教学的评估:

(1)这个案例实现了主题的突出和目标传达了吗?怎么知道达到了这个目标?

(2)从案例的指出和引入开始,老师与学生相比,谁说的话更多?学生是否富有成效地投入了讨论?

(3)老师提了多少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多少补充问题或挑战性的问题?

(4)老师在教室的走动方式及在每个小组停留指导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5)学生笑了多少次?不过分严肃对待自己或指导教师时?

(6)讨论中是否存在一个高水平的“活跃期”?学生群体是否表现出渴望、进取心和激情?

(7)讨论的进展如何?是否具有连贯性?是否存在不确切的结论或主张,主要的见解和论点是什么?讨论的提纲是否模糊不清?

(8)讨论是否在越来越活跃时结束?讨论应当在高昂的情绪中结束,如果学生出了教室仍然在讨论课堂上的案例,那么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3 总结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对案例写作和案例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未来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的教学案例库,根据教学大纲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通过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

对于公共管理教育来说,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让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政府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分析复杂问题、并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教学互动过程力求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总的来说,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中国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研究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从而培养具有开放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创新性解决方案的公共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07):167-169.

[2] 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45-147.

[3] 龚虹波.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组合——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01):108-112.

[4] 江凌,覃华栋.公共管理类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8):173-178.

[5] 李春成.略論公共管理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09):121-124.

[6] 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2):103-110.

[7] 罗若愚,涂丁文.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5):99-100,122.

[8] 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01):34-36,61.

[9] 王娟.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113,126.

[10] 徐祖迎.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2):101-104.

[11] 杨爽.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公共管理行为过程》教学案例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09):67-68.

[12] 张长立,白现军.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02):115-118.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