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传统已死?
2019-04-22于群
于群
传统不是古板,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形式。我们现在提到传统,主要指的是泡茶的传统以及工艺上的传统。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传统意义上的茶道意味着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泡茶者衣着朴素的茶服、身上乱七八糟的珠子、墙上歪歪扭扭的“禅茶一味”的大字、還有房间里弥漫着不知名的香气。这就是通常茶道给人的印象,它深深地扎根在许多行内行外者的内心深处,这种茶的“传统”形象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茶道的标配。这种形象古板、教条,让许多年轻人觉得没劲,敬而远之。
对茶稍有点兴趣的年轻人,一遍又一遍地听所谓的茶文化、“人生如茶”昏昏欲睡,最后也没从中汲取什么有营养的文化。现在从事茶行业的人本身水平良莠不齐,很难对茶加以正确的引导。再加之社会节奏快,愿意喝茶的人看似越来越多,但是愿意静下来品茶的人却越来越少。渐渐地茶叶创新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包装,改工艺,改口感,改喝法。许多茶书上对工艺上的传统也是大加批判。因为效率低,造价高,而且成品茶苦涩的口感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因为追求效率导致市场上现在甜润茶大行其道,快销茶逐渐占据上风。略带苦涩的传统茶叶看上去似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到处在寻求改变。有些人也一直在呼吁中国茶叶复兴的问题,中国传统茶叶甚至还不如一些国外茶叶受欢迎。
传统已经死了吗?传统究竟意味着什么?
传统意味着坚守。有些茶,用传统工艺做出来,需等待长达一年的时间才能在市面上流通。比如武夷岩茶的焙火工艺,传统工艺讲究文火慢炖。真正吃进去火的茶,要退一年的火才会好喝。火还在的时候,香气滋味都会被火“压”住。火退了,茶才会释放出令人惊艳的味道来回馈这一年的等待。于是当年卖去年的茶,当年的茶要先放一年。这是时间的坚守,也是为了一杯好茶的坚守,试问现在在利益面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样的坚守?
传统意味着传承。越来越多的新工艺茶出现,使茶往快销品的方向发展。许多茶短短几十年甚至几年的历史,都开始出现“古法制作”。中国人崇尚轻饮,讲究滋味的变化。传统工艺的茶,是古人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是手和手的传递,是口口相传的技艺,绝非冰冷的机器可以替代。机器可以代替部分人工,可以把茶做的漂亮好看,可以把焙火温度控制的更为精确。但是对于品茶的人来说,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工,这不仅仅是—种情怀。而是魂牵梦绕的—种味道,—种传承的味道。我相信每—个吃过用柴火煮出来的米饭的人,虽然享受着来自现代社会燃气和电器的便利,但是明火煮出来的味道更让人时时留恋。茶味也是如此,传统工艺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她凝结了中国人对茶的探索和智慧,对大山的认知和尊重。这种传统茶的滋味无可替代。寻茶真味的品茶者们一代又一代的踏上前往大山的路途,去寻找大山深处那一口古老的味道,这味道纯正而亲切。喝的懂她,就喝的懂大山,喝的懂自然。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爱茶者应当去追求的传统。
传统还意味着对茶的痴迷。年轻的朋友们,喝茶不仅不落后,反而很酷。择一好水煮开,看热气升腾,听水声叮咚。择一好茶品饮,两三好友,或身处室外,鸟语花香,虫鸣鸟叫;或置身室内,安静祥和,内心平静。我们讲究用水、讲究茶、讲究器具、讲究气场,讲究品茶的人。每一杯茶都知其来之不易,才会对她倍加珍惜尊重。每一口茶都细细品味,认真琢磨。这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每一个真正的爱茶人,都愿意静下心来,看窗外人来人往,云起云散,四季更迭往复。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一种向内寻求的安宁。当你能静下来喝懂一泡茶与大自然对话,就会得到一种满足感。这是快销茶永远不能代替的体验和情感。
传统不意味着要身穿古装,也不意味着满口诗词歌赋,更不意味着刻意去复兴早已被淘汰的泡茶与饮茶方式。传统不是要加上许多条条框框,去刻意学那么多繁复的喝茶礼节。品茶者潇洒自然,不拘于形式,尊重茶叶本身。顺应茶叶的特点,看茶泡茶,看茶做茶。越简单越贴近自然,才越真实,越传统。
茶的传统不是外在的附庸风雅,而在于发自内心深处的喜爱。对于茶,要深入的了解它,认识它。了解它真正的工艺,了解它所处的生态,了解它能给人带来的快乐。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古老而缓慢的生活节奏已经不容易被接受。但传统的茶不应就此消亡,反而更应该得到保护。无论再过多少年,无论社会发展的有多么迅速,总会有这么一群人,穿梭于大山深处,跋山涉水,寻找古代先贤的足迹,只为喝到一杯好茶。我们社会越进步,烦恼和惶恐就越多。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一杯传统的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候水、饮茶,在滋味中体会变化,追求她的变化。她不仅不古板,反而很灵动。茶友们,这才是我们的传统。请了解这种传统,然后好好的继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