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体系构建与范式转变研究

2019-04-22吕添贵李洪义

大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吕添贵 李洪义

[摘 要]土地调查评价是破解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及有效工具。课题组在诊断土地调查评价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体系转变的现实需求,剖析了土地调查评价课程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构建时序安排、过程重构和能力构建的教习体系,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课程范式转变,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课程适应新时代需求提供了研究视角。

[关键词]生态文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体系;范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062-04

土地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载体,其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价值和利用等调查评价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因此,如何转变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体系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土地调查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门主干课程,整体偏向于土地实务,包含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土地污染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等,是当前资源科学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等领域[1-2]。近年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的土地调查成果在教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土地调查评价已逐步成为各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并已培养出一大批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需求,国家提出了全国第三次土地资源详查,将重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土地权属认定、专项用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需求的转变,对提升土地调查评价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普及和实践教学需求导向转变的情况下,土地调查评价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案例还相对滞后[3-5],如何构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如何提高土地调查评价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应用型土地调查评价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土地调查评价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土地调查评价课程特征与问题

(一)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课程特征

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土地调查评价需要对区域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在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地学、土壤学、遥感、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土地生态学、土地资源学和土地经济学等知识,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2.课程实践能力要求高。由于“3S”(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尤其是涉及土地数据汇总、变更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调查成果的整理与验收,以及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等方面技术性较强[6],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相关技术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3.土地调查平台智能化。土地调查需要获得多方数据,包括不动产权属地籍调查在内,还将启动包括卫星遥感、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登记实地调查核实等方式的技术手段。当前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和技术,将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提供数据支持。尤其是随着高分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测绘技术及应用的逐步成熟,大数据和云计算机的兴起,各类国土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产生,土地调查无疑将以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完整的工作体系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4.调查评价复杂程度高。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不仅需要学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还要掌握专项调查与评价,如耕地细化调查与评价等。为保证调查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还需学会相应的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及共享服务平台构建,课程总体比较复杂。

(二)土地调查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

土地调查评价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生掌握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礎性课程。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推广以及技术手段转变,土地调查评价课程设置及传统教学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及时反映新时代土地调查评价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不能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

1.土地调查评价教材时间比较久远。目前课程教材主要有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刘黎明教授主编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7]、2008年浙江大学吴次芳教授主编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8]、2009年程文仕等主编的《土地调查与评价:理论·实务》[9]和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袁春教授等主编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10]。尽管这些教材内容基本覆盖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内容,但由于这些教材至今已有10多年,尚未更新当前广泛应用的土地资源TDK无人机调查新技术、山水林田湖草综合评价等内容,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课程体系。

2.无法满足国家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任务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标志着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层面。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是自然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前提目标是统一行使所有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包括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调查内涵、统一评价体系、统一数据平台[11]。而目前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依然是以国土系统为主,而对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相应调查缺乏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调查工作重叠重复,调查数据矛盾重重,无法满足自然资源调查调查的要求。

3.缺乏对自然资源核算和土地污染调查专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需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作为报表的重要内容,会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整体编制产生重要影响,土地资源负债表所反映的土地资源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用途变更和资产性等特征,这些都需要在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中反映出来[12]。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出新的格局和空间分布,这些内容都需要课程及时更新体现出来。

二、土地调查评价教学体系重构

为了顺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需求,应将土地调查评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虑,构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系,土地调查评价还应从课程目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和内容体系构建等方面来提高土地调查评价课程的效果。

(一)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时序安排

土地调查评价体系由理论、实践教学、专题和数据库等各个要素构成[13]。目前该课程多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共3个学分(48学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该课程的基本知识,课程时序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理论部分应安排18个学时,实践部分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权属调查,实践部分则包括专题案例调查、数据库建设分析两部分。通过时序的重组,可以保证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满足当前需求(见表1)。

(二)土地调查评价教学过程重构

通过对土地调查评价课程过程重构,可以进一步地将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元化,提高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优化教学环节、开放实训室、增加课程过程管理以及完善考核体系。一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课程的灵活性。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将PPT、动画、视频等融入每个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污染评价专题之中,尤其是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土地调查评价知识,弥补理论知识的枯燥性,提高土地调查评价知识的可接受度;二是开放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向学生提供土地调查评价的实践案例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土地调查评价专题、探讨各类型专题设计思路,促进土地调查评价的规范化操作和科研思维的形成;三是强化土地调查评价课程全要素管理,从课前预习文献布置、课堂互动表现、课外表现和实验报告全过程考验学生们土地调查评价的认知水平;四是完善考核体系,主要体现为教学管理过程中,全过程要素管理的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均能够得到体现。为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水平,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外表现等,课堂活动(30%)、PPT答辩(30%)和实验报告(40%)。完善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客观体现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可以及时客观公正地反映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三)土地调查评价能力构建

土地调查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调查能力、评价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1.土地调查能力。该项能力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其表现为:一是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判读,二是地形测量,三是外业调绘,四是土地信息处理,五是编写土地调查报告[14]。

2.土地评价能力。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体现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等能力。

3.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资源调查课程的需求,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和实践需求,提出土地资源课程实践学习模式,力求课程知识点达到主线清晰、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而言,土地调查评价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区域案例分析研究,即南昌市土地分等定级、南昌县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

三、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教学范式转变

土地调查评价是一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课程,是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更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对于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教学范式还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转变课程教学理念,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要求

土地调查评价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类主干课,不仅要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还需要将新时代绿色发展、过程发展等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强调学生明确土地调查评价对于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新土地调查评价内涵

在新时代,不仅需要剖析生態文明视阈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土地调查评价与传统自然科学地理资源调查评价的差异性,还应将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用于评价分析,这是为了满足生态文明社会经济科学决策的需要[15]。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不仅涉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权属调查、专题调查等内容,还与将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目标密切相关,围绕这些目的展开土地条件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丰富新时代背景下土地调查评价内涵。

(三)转变课程传授方法,校内外专家共同授课

围绕新时代土地调查评价差异性,需及时更新与土地调查评价相关的知识内容。一是在理论知识上,可采用地图制图学、遥感应用方法对土地调查注意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结合提问、讨论、辩论等途径,让学生全方位掌握各项工作具体环节的操作技能,为开展专题实践奠定基础;二是专题报告,可由代课教师或聘请的校内外该领域的专家,通过土地规划及其评价中土地条件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土地类型调查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讨论、基础图件的特点与识别、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识别与注意问题、土地潜力评价技术与实践、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探讨[16];三是典型实践案例库构建上,可构建由区域的土地调查评价案例库,保证课程的现实性与时效性。

四、结语

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详查背景下土地调查评价课程特征与问题的梳理,有利于授课教师把握课程时序安排、过程重构和能力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突出土地调查评价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教学范式的转变,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调查评价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点,为土地资源管理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的人员要求,达到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详查三重宏观背景叠加下,如何从课程评价体系重构和范式转变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专题知识和案例构建等能力,以此多层次地提高学生水平是值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叶公强,陆红生.土地调查与评价[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程烨.土地调查的国际情况及其借鉴[J].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0(16):20-21.

[3] 王星,邹自力, 范亚楠.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820-821.

[4] 黄亮,姜栋.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理论与方法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6):79-83.

[5] 程文仕,黄鑫,徐波,等.全程案例实践教学法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土地调查与评价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5):99-103.

[6] 張定祥,戴建旺,季宏伟.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土地调查评价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C].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2009.

[7] 刘黎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8] 吴次芳.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 袁春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地质出版社,2011.

[10] 程文仕.土地调查与评价:理论.实务[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1] 严金明,王晓莉,夏方舟.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目标定位、价值导向与战略选择[J/OL].中国土地科.http://www.chinalandscience.com.cn/zgtd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doi=10.11994/zgtdkx.20180413.144140.

[12] 刘向敏.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核算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04):34-38.

[13] 梁甜.土地调查与土地评价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0).

[14] 中国国土资源报.生态文明引领土地调查创新发展[J].国土资源,2017(8):29-31.

[15] 和春兰,张洪,费丽娜.《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7).

[16] 进制张红梅,丁安心,陈孝杨,等.土地资源调查综合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1):126-129.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