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2019-04-22保承军岳桂杰

大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经济

保承军 岳桂杰

[摘 要]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民族地区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客观分析当前民族地区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深刻反思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科学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4-0046-03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理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包括民族特点与区域特点,有利于科学定位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民族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各民族地区经济的最显著标志,反映了民族经济的本质。从经济特点来看,回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但受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经济消费需求的影响,而且向外延伸。回族人民从事的商贸经济以茶叶、香料、珠宝、古玩以及皮毛等居多。在回族地区经济中,清真行业已从最初回族人民自身的消费逐渐演变为回族人民的特色产业,并且逐渐走向规模化、品牌化,成为回族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临夏州的清真食品已不仅仅是当地回族群众的传统饮食,东乡手抓羊肉、甜醅子、馓子、临夏酿皮子等民族风味食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开始走向更大的市场。河州牡丹砖雕、手工地毯、皮革加工等民族手工业正在转化为潜力无限的特色产业[1]。

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地方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每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临夏州毗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藏区,是连接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与藏区开展贸易是临夏经贸活动的一大优势,这由临夏所处的地域形成,反映了临夏经济鲜明的地域特色[2],此种情况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大约有30多万临夏人在藏区从事各类经济活动,这种行为不仅带给当事人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为开发青藏牧区经济、扩大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凸显了临夏在藏区与内地经贸往来中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建立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

(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体现的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工匠精神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转型升级时期,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政府、企业与个人应发挥各自的作用,齐心协力培育“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2]。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培养传承民族特色的“民族工匠”的需要,是打造具有“民族品牌”产品的需要,是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具体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作为对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最为敏感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的需求而变化。由于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各地经济发展与产业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职业教育人才目标的定位也要因地制宜。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要考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要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只有正确定位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功能作用。

临夏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紧密结合临夏州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多彩自然风光的优势,又要面临其经济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优,人多地少、贫困面大的基本州情。为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有“向内”取向又有“对外”延伸。所谓“向内”取向是指将职业教育定位于服务临夏州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加工业、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培养人才;所谓“对外”延伸是指将职业教育定位于促进临夏州富裕劳动力的对外转移,为提高对外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培养人才。临夏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要兼顾“向内”人才和“对外”人才的培养。

(三)适度扩大办学规模

对于主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言,其办学规模受到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与制约。地方经济发展规模决定人才需求数量,合理的职教规模应当与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这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的现实要求。当前,民族地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培训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主要责任者的职业教育,其办学规模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只有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学校数、在校生数等主要指标达到合理目标,职业教育才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有效促进就业。2014 年5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于职业教育的规模提出要“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4]。该决定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规模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临夏州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临夏州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2014年,全州只有11所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成并正式招生,结束了临夏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当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临夏康乐校区也在建设之中。虽然临夏州中高职教育的良好格局在逐步形成,但是接受中职学历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州高中阶段在校生的11.4%,职普比为1[∶]9,[5]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为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临夏州还需下大力气扩大招生规模。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