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9-04-22冯卿
冯卿
【摘 要】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从2016年开始,提出1.5+1+0.5模式,即在校学习1.5年,实习1年,再返校学习0.5年,其目的是与国家实施的在校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时间相一致。本文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良教学内容,加强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考前辅导等方面进行相关改革,从2016级护理专业开始实行1.5+1+0.5教学模式,以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率,以及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30-0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改革从2016年开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从三年制(2+1)模式,改为三年制(1.5+1+0.5)模式。2009年开始国家实行护理专业在校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高职院校推行护理专业“双证制”,即统一使用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毕业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教学模式。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对工作人员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成为我国护士管理工作步入法治轨道的重要措施,它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护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的检验和反馈。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安排就业提供帮助,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本文针对2+1模式中,凸显的教学、实习和就业出现的矛盾问题提出实行1.5+1+0.5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施1.5+1+0.5教学模式改革的缘由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医学类护理专业就业出现良好势头,在校生人数也呈现激增现象,就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类学生中,大专从2007年的第1个护理专业至今已有4个护理專业,中专护理专业也从2007年的1200人发展到了2018年的4900人(一二三年级总人数)。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护生实习考证就业与医院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凸显出来。
1.主要表现为。
(1)考证时间与护生临床实习中难以做到集中辅导相矛盾,致使学生考证通关率普遍不高。
(2)用人医院出现了季节性用工短缺现象。
(3)护生毕业前返校辅导难以集中完成的问题。
2.原因。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和在校生考试时间均在2+1教学模式的岗位实习时间段,学生分别分布于全国各医院进行实习,故难以集中辅导,加之护生在岗实习难以做到静心复习。为了提高护考的通关率,将岗位实习时间调整为:每年3月开始到次年的1月结束,为期10个月,3月份返校上课进行集中复习和辅导。
二、实施1.5+1+0.5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思路。
在原有2+1教学模式学时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来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关率,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做到不影响实习时间,不影响护考前的集中的复习和辅导。紧紧围绕教学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1]。
2.改革的目标。
(1)优化思想:理论学习加之临床实践学习,再次理论学习,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2)优化内容:在完成10个月的临床实习的基础上,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力和动手能力,并使之做到完美结合。
3.实施方案。
课程设置遵循了“用得上”的前提下,把所有重要课程调至入学后一年半全部完成,第4第5学期进行临床实习,第6学期根据护士执业资格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教师进行集中辅导)。
三、体会
1.5+1+0.5教学模式,学生一年半的理论学习之后,离校参加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感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感受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压力,会产生回归学校、尽心读书的心理,最后半年返校的集中培训,学生会更能集中精力备战护考。当然,此种模式也会有它的局限性,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护理临床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思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华鹏,高娜,王娜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08):9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