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研究
2019-04-22张雪渊
张雪渊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而支付方式、网络贷款等新兴事物也随之诞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甄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列举支付平台、“P2P”网贷平台和理财平台等校园常见互联网金融产品,从导致过度消费、泄露身份信息、造成经济损失的角度分析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最后提出加强入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适当讲述必要的金融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27-02
近年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便捷、成本低等特点迅速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高利贷、套路贷、过度分期付款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不良事件不断发生。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在合理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生活品质的同时,正确认识并规避相应的金融风险是高校教育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校园常见互联网金融产品
1.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时代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现代大学的校园里已经很少看见现金的身影,大学生出门必备的物品不再有钱包,而是手机和钥匙。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又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为常见。水果店、超市、饭店都必备支付宝或微信的付款二维码。除了少数只能使用校园卡的食堂摊点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几乎统治了所有支付渠道。
2.“P2P”網贷平台。
“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产品。“P2P”网贷平台主要由金融机构作为担保,采用传统的金融制度,帮助进行借贷双方进行直接的借贷行为。由于网络技术的存在,大大缩短了资金流转的速度,客观上提升了借贷行为的效率。
3.理财平台。
理财平台的功能类似于储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多余的钱存进平台中赚取利息。为了吸引资金,理财平台的收益通常高于普通的银行储蓄。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也最为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平台是阿里巴巴平台的余额宝和腾讯平台的理财通,主要以货币型基金和保险理财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平台的存在,有一些理财平台甚至投资于股票和期货等收益和风险都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
二、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
1.导致过度消费。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应注重物质享受。我们国家也一直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传统。对于家长而言,也一直在着力控制孩子在学校的各项支出。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学生的过度消费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支付平台实现信用卡的功能,而“P2P”的网贷平台更是让大学生可以借款消费。这些都为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埋下隐患。
2.泄露身份信息。
金融平台对于使用者的身份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使用者必须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以进行金融操作。但是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注重对于身份信息的保护。通过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泄露学生身份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尤以一些不法的网贷平台利用个人信息发放高利贷的情形最为严重。
3.造成经济损失。
大学生对于财产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尤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安全防护措施尚不成熟,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支付平台盗刷、盗用的现象时常出现,非法盈利模式的网贷平台也经常导致大学生难以偿还巨额高利贷款,而近年来部分理财平台倒闭或者跑路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导致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大学生群体遭受经济损失。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入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
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会对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工具,使用者终究还是人,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学生的理财和消费观的相关教育,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告诫学生既不要沉迷于物质消费,又不要贪图各种高收益和回报率的便宜,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
2.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
金融工具的运行一定要在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之下。而很多非经济专业或者理工科的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对于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都一无所知,而这恰恰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在各项学生教育中适当加入基本的金融知识,让大学生有基本的概念,对于支付平台中的信用功能有基本的理解,加强对于网贷平台的审核防范,同时不盲目追逐高额的理财回报率。
3.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金融风险的发生说明防范意识的缺乏。大学教育必须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面对困难不至于手足无措,导致掉入陷阱,越陷越深。对于各种典型的诈骗案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法律意识,对于遇到金融风险事件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法律援助,帮助学校走出困局。
4.建立防范-预警-解决-备案机制。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类问题难以真正得到避免。而金融工具本身具备私密性,政府和学校都只能对学生加以引导,难以用强制手段进行规范。因此,除了基本的理财消费观、基础的金融知识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之外,政府、学校甚至基层的大学生辅导员都应该建立详细的应对机制。从防患于未然开始,加强对于各类事件的防范教育工作,对于可能出现或已经有一定苗头的事件进行及时预警,从学校或学院的角度设立问题咨询和解决机制,协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最后对于已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备案,提醒进一步的防范和预警,指导新一轮的防范和预警工作,开始下一循环。
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颇受大学生的欢迎。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引了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的加入,但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高利润意味着高风险,低门槛的背后暗藏高代价。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无力偿还而躲债甚至自杀的悲剧。这警示着高校管理工必须绷紧风险教育这根弦,加强大学生财商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胜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7).
[2]李孟渚.“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研究[J].金融经济,2015(18).
[3]张绪美.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