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东至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9-04-22王海彬王小琴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塔龙灯民俗文化

王海彬,王小琴

1.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2.青阳县第一中学,安徽青阳,242800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体育活动活跃。舞龙民俗体育在皖南及周边地区盛行。徽州地区的板凳龙和青阳陵阳滚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板凳龙和滚龙以长条板凳或者其他木竹为龙骨,外表裹布形成龙身,配以龙头。本文要介绍的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东至木塔平安草龙灯。平安草龙灯由稻草揉搓成的草绳捆扎构成龙身,配以龙头。龙身插满香烛,凹凸感明显,形态逼真,具有其独特的表演程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皖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木塔平安草龙灯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皖赣交界处的安徽省东至县木塔乡一带,该地区是徽文化和浮瑶文化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皖赣边界文化。

木塔平安草龙灯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但因诸多因素制约,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不足,成果匮乏。因此,研究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挖掘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的内涵,分析其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对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指导意义,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1 木塔平安草龙灯的缘起及其制作

据至今保存完好的《方氏族谱》记载,木塔平安草龙灯始于宋朝后期。至元朝时期蒙古族专政,担心人数众多的汉族聚众谋反,推翻政权,于是禁止汉族民间一切民众聚集性活动,方氏家族舞草龙灯的习俗随之被禁。至明建文四年(1402年)恢复汉族文化,方氏家族草龙灯复兴,并随朝代更替赋于更多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方氏舞草龙灯连年举办,促进了传统习俗的健康发展,赋予草龙灯文化以加强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的蕴含[1]。

木塔平安草龙灯全长8 m,腰围宽1.2 m,角长1 m。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轧制草龙,制作工序严谨、精致,形式独特。草龙从头到尾圈圈扎紧,浑然一体,龙身、龙头、龙眼、龙嘴、龙舌、龙脚、龙尾、龙鳞栩栩如生。龙身内有碗口粗的草绳龙筋,与龙身紧密契合,融为一体,龙身下固定8根木柄,以供人把控(图1)。

图1 木塔平安草龙灯“草龙昂首”

2 木塔平安草龙灯的演出程式

木塔平安草龙灯以木塔方氏家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2]。平安草龙灯舞蹈仪式严谨,先后经过神龙点水、迎中秋、点睛、张彩、神龙出游、行火升天6个环节(图2)。

图2 木塔平安草龙灯“行火升天”仪式

2.1 神龙点水

水是农耕之本,是召唤神龙的圣物,龙掌管行云降雨,直接关系到农耕文化祈求的风调雨顺[3]。木塔平安草龙灯舞蹈演出程式伊始,舞龙传承人沾水洒向龙头,点香三根拜草龙。

2.2 迎中秋

“迎中秋”在农历八月十五当天举行,仪式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上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奔向村口(横山村连接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口摆香案,祭拜菩萨,迎接神龙下凡。“十番”(十番鼓)曲调丰富、优美,在池州地区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十番”在保持传统民俗等场合表演的基础上,适应社会需求,显现出地域性文化的共同性与普遍性[4]。骏马(纸扎)前后各两匹,有跳五猖(人带脸谱,手执钢叉跳傩舞)、抬轿子(轿内供菩萨)、游八仙、敬地方(地方为神仙名称,身穿长褂,头戴高帽)、纸扎八吊等活动内容。仪式祭祀寓意大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达的意愿。

2.3 点 睛

传承人呼喊点睛词,点睛人(地方政府官员)执笔蘸朱砂点睛:一点国泰民安(左睛),二点风调雨顺(右睛),三点五谷丰登(左睛),四点百业兴隆(右睛)。

2.4 张 彩

执龙头者唱彩词,舞龙众人高声附和“好”字,声音嘹亮、悠长、又亲切。彩词内容积极向上,紧贴社会时代发展,饱含深意。彩词内容:一条黄龙下天庭,平安草龙池州行。我今本是黄龙后,平安草龙保太平。和谐社会家庭美,和睦友爱土亦金。实现伟大中国梦,家家户户小康奔。保护老人多福寿,保护后代健而康。国泰民安千家乐,风调雨顺积谷仓。我今本是黄龙后,天增岁月人增寿。万户千村同起舞,万里河山景色秀。

2.5 神龙出游

晚七时,随着族长一声令下,木塔平安草龙灯游舞正式开始,龙头高昂,龙尾摇摆。草龙在龙珠的牵引下,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草龙沿街巷、古桥由近及远而行,家家户户摆贡品,燃爆竹,跪地拜迎[5],村民点燃香火,祭拜草龙,而后依次插到草龙身上,以示祈福祝愿,庆祝丰收。

2.6 行火升天

木塔平安草龙灯游舞仪式持续至午夜十二时,队伍抵达村口,执行“行火升天”仪式,仪式庄严而神圣。草龙盘旋摆放,龙头上扬盘踞在中央,烧黄纸、点爆竹、上香祭拜后,开始点燃草龙(从龙头开始)。草龙燃尽,仪式结束,瘟疫、霉运也一并离去,这预示来年风调雨顺、日子红火。

3 木塔平安草龙灯的文化特征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历史悠久,制作独特,艺术张力强,集舞蹈、声乐、工艺制作于一体,同时也展现了山区人民淳朴、直率、宽容的性格,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好、圆满的愿想。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3.1 本源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源于农耕文明,有刀耕火种的印记。基于非遗文化视角,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印证了《孙膑兵法·月战》中“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的观点。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是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和木塔方氏家族人心归向合力而成。木塔平安草龙灯神话传说及历史沿革均印证了时代背景和机缘对平安草龙灯发展的影响,历史更迭导致了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发展跌宕起伏;木塔处在皖赣交界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交融,让平安草龙灯有了生存的基础;平安草龙灯最初是木塔方氏家族本族祭祀活动,方氏家族为木塔当地的大户,人丁兴旺,家族团结和睦,平安草龙灯有了传承和发展最核心“人”的因素。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生长于此,经历荣辱兴衰,发展传承至今。

民俗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时空制约性,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民俗文化形成种种鲜明的地域性特征[6]。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与当地生活生产有机融合、不可分割。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依附于木塔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得以发展传承,如若其脱离母土,即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2 时令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仪式,有特定的时间限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农历八月又值江南秋稻收获时节。当地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中秋佳节,约定成俗在这天举办庆祝仪式。经过人们世代相传,便形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办木塔平安草龙灯仪式的习俗。

根据历史记载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木塔平安草龙灯白天完成相应的祭祀仪式,夜晚舞龙游行。龙为上神,凡人不得亵渎神灵,应规避,而夜幕是最好的掩护。午夜执行行火升天——烧龙仪式,增加了神秘性,火的光明与夜的黑暗恰恰形成鲜明对比,带给人的冲击更大,显得更神圣,世人会更加虔诚。

3.3 功能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当地老百姓诸多美好祈愿,具有祭祀祈福、教育娱乐等功能,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提高、民风改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龙象征祥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在科技文明落后的农耕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缺乏足够且科学有效的认知,人们无力改变困境,借助神龙图腾驱赶内心的恐惧,祈求得到神助。人们祭拜草龙,一则是对未知的恐惧,渴望得到庇护和眷顾;二则是对美好的向往,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融入当地方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人情世故和子孙教育中,指引木塔人民世代与人为善、爱国敬业。人们通过舞龙仪式,缅怀先祖,感恩天地。舞龙仪式规范严格,告诫后人要懂得规矩意识和礼义廉耻。每年在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节时,木塔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尽情享受。平安草龙灯民俗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宣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3.4 文化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起源于本土方氏家族,在历史变迁中,融入了道家、佛家、吴越等多元文化,成长为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旧时,木塔平安草龙灯是地方家族活动;现在,木塔平安草龙灯文化开放包容,积极吸纳外族力量,成长为一种社会性的传统文化节日。

木塔地处皖赣两省交界,多丘陵,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九华山地藏佛文化、本土道文化、徽文化、浮瑶文化在频繁的人员交流和文化碰撞中,深深影响木塔人的民俗民风。平安草龙灯在多元的文化交融中,融合了各文化所长,逐渐形成了新的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成为外界了解皖南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

3.5 传承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在700余年的历史更迭中,经过历代木塔人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在传承人、舞龙制作、舞龙技艺、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均有较好的延续与发展。

传承人传承,平安草龙灯实行传承人退出机制,目前已传承至第98代,最老在世传承人为第95代方桂芳老人。目前四代传承人在世,对木塔平安草龙灯的挖掘保护起到关键作用。木塔平安草龙灯的核心技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技艺传承,平安草龙灯制作技艺及舞龙技艺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以人为载体,通过口头相传、面授技艺等方式,使平安草龙灯相关技艺得以传承,保障了平安草龙灯民俗的长久不衰。

文化传承,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富含深意,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的推动和方氏家族的带领下,草龙灯民俗文化通过表演、说唱、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传颂,在皖南和赣东北区域拥有较好的辨识度。

3.6 时代性

木塔平安草龙灯在继承了传统技艺和习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草龙制作原是把稻草捆扎在龙骨上,工艺繁杂,易脱落,后改为草绳,工艺简单,结实美观;木塔平安草龙灯原是龙身插满香火,木珠为龙睛,为保障安全,减少了香火密度,插入电光塑料纤维,电筒为龙睛。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契合时代背景,充分吸收优秀文化充实到平安草龙灯民俗中。平安草龙灯仪式唱彩词环节,增添了新鲜元素,在保持祝福的主题下,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如“中国梦”“和谐社会”等词语,彩词与时俱进,又贴近生活实际。木塔平安草龙灯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赋予新内涵。

4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立足于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7]。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塔平安草龙灯,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保护与传承。

4.1 “迎中秋”仪式停滞,复原任重道远

“迎中秋”仪式是平安草龙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迎中秋”仪式有严格的规则和时令节气要求,早年连年举行,曾于1950年活动一次,至今近70年未舞,文化濒临灭绝。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转向城市,农村主要人口以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为主,“迎中秋”仪式复兴和传承被搁置。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多次要求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迎中秋”仪式的停滞,破坏了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的完整性,为了充分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迎中秋”仪式复原及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4.2 民俗商业气息浓厚,原真性遭受破坏

随着美好安徽建设的推进,地方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俗文化,使其融入美好乡村建设中去。木塔平安草龙灯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与开发,宣传力度增大,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平安草龙灯受邀汇报表演的机会也在增多。汇报表演过于商业化,破坏了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特有的文化气质,民俗文化一旦离开本土,便会失去灵魂,文化的原真性遭到破坏,造成“假保护,真破坏”。

4.3 文化专项理论研究未形成体系

当地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对木塔平安草龙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建档,并采取分级保存的方式。市县文化部门建立了文化遗产资料库,主要对非遗文化的非物质形态进行保存,比如文字、图片、影像;乡镇及农村主要是对非遗文化实物的保存。当地政府对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理论研究做了初步整理和归档,但是对其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对文化的发展缺乏前瞻性,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研究匮乏,没有形成较好的理论研究体系,进而影响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4.4 文化宣传被动、乏力,渠道单一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宣传主要依托地方的文字、图片记载和实物展览,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舞龙队,均未做行之有效的宣传,宣传力度和深度欠缺。文化宣传被动,仅把其作为一项民间技艺,而非优秀的民俗文化。目前,网络上可以搜索到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简介、零散的图片和视频,但是缺乏系统的后续更新和跟进。文化宣传手段单一、范围窄,过于依赖口头相传和传统媒体。因此,外界对平安草龙灯民俗有一定的辨识度,但是对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尤其是青少年。

5 木塔平安草龙灯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5.1 适时复原“迎中秋”仪式

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性开发,适时复原“迎中秋”仪式,补齐平安草龙灯民俗短板。民俗文化保护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民俗文化的原真性,避免“假保护,真破坏”现象。“迎中秋”仪式是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重要的一环,在不破坏原有文化的基础上,适时复原,构建完整的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

5.2 文化保护立足美好乡村建设

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保护应扎根于本土,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保护和维护古文化遗迹,合理开发乡村旅游,建设保护原生态村庄。木塔乡地处皖赣交界处,宜充分利用这种交界文化的缓冲特点,做好徽文化和浮瑶文化的文章,打造木塔文化特色,将平安草龙灯的文化精神积极融入美好乡村建设之中,使之成为木塔文化的主打品牌、明星品牌。

5.3 深化文化学术理论研究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和发展,要竭力整合平安草龙灯目前所有的优势资源,使其资源利用最大化,着力打造以东至花灯(国家级非遗)、木塔平安草龙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着力提升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理论研究层次,全方位搜集资料和相关实物,运用文字、录音和录像等方式整理归档。

5.4 加强民俗文化宣传力度

民俗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增强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提升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让民俗文化进入课堂。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要充分依托新媒体,把民俗文化做“活”,让人们愿意和乐于学习了解民俗文化,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辨识度和认同感。适时邀请民俗文化传承人及表演团队走进校园,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有益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6 结 语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文化的延续[8]。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链传承发展相对完整,在皖赣两省交界处有较好的辨识度。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作为传统的优秀民俗文化,受到商业化、娱乐化、快餐化等文化现象的冲击,破坏了其有限的生存空间,影响了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民俗文化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木塔平安草龙灯民俗应充分依托美好乡村建设,适时复原“迎中秋”仪式,深化学术理论研究,借助新媒体自平台,加强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但应注意的是,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不能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更不能借保护之名,搞破坏性开发,行“假保护、真破坏”之事。

猜你喜欢

木塔龙灯民俗文化
舞龙灯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揭牌成立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传承化龙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舞龙灯
山西:应县木塔能否“带病延年”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