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社会空间效应
——以苏州市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

2019-04-2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卓玙琪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江原住民商户

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卓玙琪

1 研究背景

1.1 苏州城市发展概况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吴文化中心地带。苏州的城址中心历经2500年,几经兴衰未有较大改变,使城市具有历史连贯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苏州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多年来,成功实施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古城内街坊基本完成了有机更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是城内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也是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区。

1.2 旅游绅士化

戈瑟姆(Gotham)认为旅游绅士化是指通过休闲娱乐和旅游业发展,使中产阶级居住的邻里地区转化为相对富裕和专有的区域的现象。对于旧城改造类型的旅游开发项目,旅游绅士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

1.3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有效保护了与苏州水街相接的城市格局及历史文化遗迹,在建筑空间环境方面保护了街道整体风貌,对物质空间环境进行了较高质量的修缮和保护。城市物质空间的变化、新功能的植入造成社会空间变迁,原有居民被旧城更新浪潮裹挟而被迫迁居,古镇古街的历史文化属性日益淡化,造成社会阶层空间分化与旅游绅士化等现象。

2 研究目标

研究以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例,重点调查分析街区更新对城市社会空间造成的影响,具体关注以下问题。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对居民、租客、游客、商户等多元社会利益群体的影响有何差异。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引发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即被置换的原住民群体的新居住区位与生活如何。

3)在内城更新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下,保护更新规划应如何转变。

3 研究路径

3.1 调研区域

选择平江路作为调研地,此外,因街区更新导致大量居民外迁,外迁居民的主要集聚地——官渎花园小区是另一重要的调研地(见图1)。

图1 调研区域

3.2 研究方法

如图2所示,本次调研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座谈4种方法,根据地点将调研分为2部分。

1)调研改造后的平江路商业步行街片区,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向游客、周边市民、商户发放问卷实现。

2)调研搬迁至安置小区官渎花园的原平江路居民,了解平江路改造对其造成的影响,此部分调研通过向居民发放问卷和访谈实现。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率为96%,其中搬迁居民80份,平江路商户26份,外地游客120份,平江路居民80份。

图2 研究技术路线(自绘)

4 调研与分析

调研报告宏观上从社会群体结构变化论述街区更新的社会空间后果,微观上关注更新对不同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考虑到影响程度与因素的差异,对街区更新置换出的居民进行单独分析以评估旅游绅士化现象。

4.1 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

通过对平江路现有人群和原住民(包括平江路内部未搬迁的老居民与搬迁居民)调研问卷中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信息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构成由以工人为主转变为以游客、服务业人员为主 原住民中退休、无业或其他人员比重较高(21%),个体工商户占比较大。改造后,原有居民搬迁,遗留下的民居被改造成商铺以租给商户,平江路人群的职业结构随之转变。

2)人口年龄结构由以老人为主转变为以中青年为主 40岁以上原住民占原住民总人口65%以上,现状居民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给地块带来了更年轻的居住与就业人口,缓解了老龄化趋势,提升了街区活力。

3)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 调研对象中超半数原住民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水平,而现状居民近70%达到本科教育水平,仅有12%是高中及以下水平。

4)收入水平提高 改造后平江路年收入10~20万元的人群由原先的9%上升至17%,比重明显增加,5~10万元收入的人群由30%上升至38%,同时0~5万元收入的人群由61%降至45%。总体来说,低收入群体减少,中等收入群体增加,社会收入结构逐渐向健康的纺锤状发展。

4.2 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

4.2.1 对游客的影响

平江路以年轻游客为主,40岁以下游客占87%,学生群体最多。

1)对平江路历史街区改造的看法 游客对平江路改造褒贬不一。超半数游客喜欢改造后的平江路;44%的游客则感觉一般;43%的游客支持平江路发展为商业性景点,因其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4.1%的游客支持商业化改造,因此举有利于了解平江文化,26.0%的游客认为平江路改造只是在顺应苏州的景区发展趋势;反对平江路改造的游客占20%,主要因其破坏风土人情(24%)及影响居民生活(17%),还有少部分游客表示平江路的商业化改造造成游览目的本末倒置且会淘汰部分传统产业(11%)。

2)对原生态居民生活的向往 调研发现多数游客参观平江路后对苏州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而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民俗活动则缺乏体验,同时79.6%的游客希望在平江路体验到更多的市民本土生活。

3)对现在平江路的感受 多数人最喜欢当地传统建筑及苏州特色景观风貌,一半游客喜欢当地的民俗风情,其中小吃和民宿体验均是游客较认可的项目,多数游客表示平江路现有商铺已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另有14.8%的游客认为商铺过剩。

4.2.2 对商户的影响

平江路改造对商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户数量增加、商户之间竞争加剧,但旅游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客流量的提升,总体来看,平江路商户营业额呈上升趋势。

1)商户数量增加 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提升了该地块的商业价值,吸引了大量商铺入驻,商铺数量目前已上升到100余家。

2)竞争压力加剧 商户数量增加加剧了商户之间的竞争,表现在租金上涨及相似业态重复。店铺极少能常年驻扎平江路而不被淘汰,18%的商户表示改造后店铺租金大幅增长。平江路业态集中于当地小吃和丝绸服饰,两者各占25%和47%,相同性质的店铺数量较多,相互之间的竞争激烈。以餐饮为例,全长仅1km的平江路上有26家当地小吃店、15家咖啡简餐,可见竞争压力之大。75%的店铺经营时间在3年以下,从平江路改造初期至今无店铺持续经营。

3)客流量增大 多数商户认为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其带来了更多客户。40%的商户表示选择在平江路开店就因其客流量高。虽随着时间增长,更多、更有竞争力的商户入驻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给原有商户带来较大压力,但平江路的整体发展也吸引了更多人流,创造了更多商机。

4)营业额上升 46%的商户表示在平江路开店营业额有较明显增长,也有商户表示平江路作为旅游景点,游客数量猛增,但消费群体不增反减,大量游客的涌入和参观已影响到店铺的正常营业。同时也有27%的商户表示营业额无明显变化。

4.2.3 对平江路内部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居民包括平江路街区内部和周边小区居民。多数居民对现在的生活表示满意。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平江路,近半数居民表示对二者都喜欢,35%的居民认为现在优于过去,17%的居民则表示更喜欢过去的平江路。

1)居住环境较差 调研发现倾向于原平江路的居民多居住于平江路内部小巷,主要不满意居住环境,67%的居民认为基础设施质量与过去10年相比无太大差异,而33%的居民表示质量与过去相比甚至趋于恶化。实际走访发现,平江路街道对外商业建筑虽为旧有民居但都经过修整且质量良好,巷内居住建筑质量较差,铺地、墙体、装饰物颇为老旧。生活噪声则是另一严重问题,超半数居民(55%)表示噪声问题严重,已影响个人生活,噪声主要来源于游客和部分设施,部分居民甚至在自家巷口标示“私人院落,请勿打扰”。

2)生活环境改善 公交及就医便捷度方面,绝大多数居民表示满意,81%的居民认为相比之前有了显著提高。公共游憩空间方面,多数居住于平江路内部的居民认为供其开展公共活动的空间无大变化,而绝大多数周边地区的居民认为公共游憩空间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游憩空间虽改善,但居民参与公共活动的频率未随之增长,61%的居民认为与过去相比无显著变化,10%的居民认为不如过去。

3)利于文化传承 调查发现77%的居民认为平江路改造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播。

4.3 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

4.3.1 居住区位的边缘化特征

在改造中,住在临街建筑的居民从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的平江路搬迁至古城外的官渎花园。平江路文化历史街区位于市中心,靠近地铁、交通便利,周边娱乐商业设施云集,且有优越的医疗教育设施;官渎花园附近1000m范围内仅有1所小学、4所幼儿园,医疗方面仅有小型诊所。

官渎花园是现代化小区,建筑整齐统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则变化多样,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官渎花园道路封闭仅供内部居民交通使用,而平江路街道既是交通空间又是左邻右舍交流的社会公共空间,向外延伸、沟通内外。

平江路原住民从传统民居搬至现代小区后,生活居住条件大幅改善:①住宅建筑质量良好,不再出现漏雨等问题;②卫生条件改善,每户至少有1个室内卫生间,水电等市政服务设施良好;③封闭小区有严格界线,配备了相应的安保人员,为居民营造了安心的居住空间。

4.3.2 对搬迁居民的影响

搬迁居民是改造中受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是地区空间更迭过程中被迫从原有居所迁移的群体,故笔者针对平江路的原住民进行深入调研。

1)生活环境改善 搬迁前后,原住民的生活环境总体改善。大部分居民对买菜、购物、就医、子女上学、公共交通等表示满意,但买菜这项数据与其他几项差异较大。实地调研发现,居住区现状周边缺少菜市场,居民平时买菜只能依赖小区门口的摆摊商贩,但就居住环境而言,相较平江路老宅陈旧的房屋、缺失的生活设施,搬迁后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就业及收入无太大变化 就业及收入方面,89%的老居民表示搬迁未对其工作产生太大影响,原因是大部分居民年龄较大,在平江路改造时已退休或临近退休。

3)社会网络改变 搬迁对居民的社会网络产生巨大影响,在心理层面有诸多不适,63%的受访居民表示,搬迁后其社会关系网络被摧毁,原有的社交网络因空间位置改变而无法维系,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逐步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4)不满拆迁方式 多数搬迁居民对拆迁方式表示不满,认为政府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拆迁态度强硬且不讲人情,对经济补偿方式也不满意。

5 平江路开发改造建议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确保水电设施齐全、公共厕所充足。

5.2 实现居住空间改造

开发不仅要提高具有商业价值地区的物质环境条件,也要提高周边地区的物质条件,避免空间分异导致的城市贫困区域化。平江路街区的公共空间使用频率较低,建议增加居民需要的公共空间设施,组织集体活动并引导居民主动融入公共空间,提高公共空间使用率。利用绿化等方式在游客和居民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既避免噪声影响,又为游客和居民创造交流场所。

5.3 政策措施改进

现行保护更新多将原住民搬迁后进行更新改造。政府可尝试为部分有能力的原住民提供经济技术支持以辅助其自行更新改造,而对其他居民实行协商搬迁改造。

相关部门在拆迁中保留街区内经营良好或具有地方特色、历史意义的商铺,部分修缮或提供支持,使其更好的经营,为原住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绅士化街区更多样,避免破坏当地风土人情,使游客能体验居民的本土生活。

5.4 加强公众参与

政府在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前,应听取市民意见,鼓励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改造区原住民在搬迁中获得相应赔偿;在尊重原住民意愿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经济帮助,为原住民搬迁后重返故地获取“一席之地”;在制定搬迁补偿和选择拆迁安置小区时,听取搬迁居民意见、理清搬迁费用及居民收支等情况;历史街区改造,尤其是室内空间改造,应充分了解商户对空间的需求;公共空间的环境改造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融合,全面了解游客、商户、原住民对空间的需求。

6 结语

平江路的保护性开发优化了物质空间结构,改善了社会群体结构,完成了城市功能由居住向旅游、商业服务转变,复兴了旧城街区,也对多元社会群体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为各类人群带来机遇与挑战。平江路更新改造虽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旅游绅士化现象对平江路总体的作用是积极的,促进了地块本身和相关社会人群的发展,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城市遗产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平江原住民商户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