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低渗油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

2019-04-22王文刚于向前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井网压力梯度水驱

乔 良,陈 晨,王文刚,于向前,高 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1 油田地质及开发概况

1.1 油田地质概况

G271长8油藏构造位于陕北斜坡中段西部,主力含油层系长812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体走向近于北西~东南向,呈条带状展布;储层为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好。平均有效厚度13.2 m,平均孔隙度8.6%,平均渗透率0.3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区域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裂缝方位NE66.8°~75°,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现今应力场分布规律,最大主应力方位为NE108°左右。区域内的油水井多数于2010-2011年投产。原井网为井排距480 m×130 m的菱形反九点井网。

1.2 油田开发概况

G271区勘探工作始于2009年,在该区部署并完钻评价井G271,长81钻遇油层15.5 m,试油21.76 t/d,从而发现了刘峁塬G271长81油藏。2010年围绕探评井G271井进行滚动开发,截止2013年12月,共建油水井485口,其中采油井365口,注水井120口,平均井深 2 750 m,建产能 45.0×104t,动用含油面积52.0 km2,地质储量 2 670.72×104t。

至2018年10月,G271长8油藏全区总井数571口,其中油井439口,开井398口;水井132口,开井124口。 平均单井日产油0.94 t,平均单井日产液1.58 t,平均单井日注水17 m3,月注采比2.5。全区累积产油量 147.7×104t,累积注水量 667.8×104m3,累积注采比2.4,综合含水41.1%,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8%,采出程度5.5%。

1.3 开发存在矛盾

(1)油藏水驱矛盾突出,油井采出程度偏低。受注水影响导致含水上升的油井占开井数的25.9%,这些采出程度仅为2.45%。平面上,一是受局部裂缝发育影响,油井方向性见水明显;二是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注入水易沿渗透率高的方向突进;剖面上,由于纵向非均质性,注水沿高渗带突进,均匀吸水比例仅为41.9%。

(2)压力保持水平低,有效驱替体系难以建立。储层物性差等因素影响,G271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大,油藏有效驱替体系难以建立,油藏局部呈低压、低产,致使油藏整体采油速度仅为0.54%,制约了油藏的效益开发。

(3)部分油藏局部单元一次井网适应性差,水驱优势方向与井网长对角线方向不一致:导致裂缝主向水淹,侧向不见效矛盾突出。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1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剩余油分布进行模拟[1-3],平面上主力层长8121与长8122整体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油井间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裂缝窜流区,采油井与注水井连通,裂缝侧向驱替范围有限,剩余油主要分布于裂缝侧向。

2.2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

剖面上,剩余油主要受裂缝影响,裂缝线上注入水快速波及,水洗程度高,裂缝侧向剩余油富集,水驱动用程度低(见图1~图3)。

3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

3.1 井网优化技术

超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区别于中高渗透性油藏中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当注采井间驱替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时,该点油层动用,当注采井间最小驱替压力梯度大于最大启动压力梯度时,有效注采关系才能建立,合理井网井距对油藏动用至关重要。

图1 裂缝线上剖面剩余油

图2 平行于裂缝线上剖面剩余油

图3 垂直于裂缝线上剖面剩余油

以G271区不规则反九点井网为例,基于渗流力学理论,考虑渗透率各向异性提出了根据最佳井网密度求取最优井排距。单井最优控制面积为式(1):

式中:Aopt-井网控制面积,m2;fopt-井网密度,口/平方千米;dx-排距,m;dy-井距,m;ky-水平渗透率,mD;kx-垂直渗透率,mD。

将实际数据代入公式(1)、(2),理论计算合理井距282 m、排距143 m。对比分析加密动态,考虑到原始井网的因素。水驱优势明显的区域合理排距为130 m左右,对应注采井距为230 m左右;能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并防止见水。

在合理井距的前提下,避开水线,通过数值模拟对G271四套加密井网进行优选综合比较,开发效果:井网 3>井网 2>井网 4>井网 1(见表1、图4、图5)。

3.2 G271注采井网调整试验及效果

2014-2017年在G271油藏中北部采用240 m×130 m×NE42°矩形反九点井网和 270 m×75 m×NE108°菱形反九点井网实施加密调整,建油井87口,注水井13口。

表1 试验区不同加密方式示意图

图4 不同加密井网下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5 不同井网下累产油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单井产能对比

图7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采油速度对比

3.3 有效提高了采油速度、采收率,提升了稳产水平

加密调整后试验区采油速度由0.68%上升到1.49%,动态预测阶段采收率由18%上升到21%。目前加密井产量占油藏总产量的1/5,加密区采油速度是非加密区的3倍。加密调整对有效动用剩余油,提高采收速度和采收率有积极作用(见图6、图7)。

3.4 改善了井间储层连通性,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

通过加密调整重新构建了驱替系统,改变了一次井网水驱模式,扩大了水驱波及范围,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最终波及系数从0.36提高至0.65。

3.5 驱替系统重新构建,注采压力场分布更加合理

加密后裂缝侧向井地层压力由13.9 MPa上升到16.1 MPa,压力保持水平由74.3%上升到86.1%,水驱主侧向压差由15.1 MPa下降到10.2 MPa。加密调整后有效驱替系统更易建立,平面压力分布更加合理。

3.6 加密调整井生成稳定,减缓油藏递减

目前87口加密井平均单井产能1.05 t/d,高于加密区老井(0.90 t/d),对比G271区新井投产12个月后递减情况(拉齐平均),加密井递减1.0%小于老井2.8%。目前加密井月度递减0.6%,老井月度递减1.0%。

4 结论

(1)G271加密区平面上油井见水主要受NE108°裂缝影响,侧向波及体积小,剩余油富集,剩余油呈条带状分布在裂缝侧向,为后期重要的挖潜方向。

(2)原始井网对于水淹导致储量失控,实施井网加密(矩形反九点、菱形反九点)均可有效提高采油速度(0.4%),采收率(3%~5%)。

(3)井网加密技术有效的动用了超低渗透储层,改善了井间储层连通性,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驱替系统得到重新构建,注采压力场分布更加合理,加密调整井生成稳定,减缓油藏递减。

猜你喜欢

井网压力梯度水驱
压力梯度对湍流边界层壁面脉动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特低渗透油藏定向井动用半径对产能的影响
致密-低渗透油藏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规律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水驱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对应关系研究——以GX2-2油田为例
安泽南区块井网井距优化及小井组产能预测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基于几何约束的最大控油面积井网自动生成算法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