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2019-04-22林任勇谢江崔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四川成都60000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0000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四成都60000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3期
关键词:四川省白酒废水

何 林任 勇谢 江崔 超(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四川成都 60000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0000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四成都 60000)

1 研究现状

我国白酒产业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四川作为中国西部农业大省,凭借拥有适宜各类粮食作为生长与繁殖的良好自然环境、广泛而优质的水源以及不可复制的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地域生态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坐拥长江、岷江和赤水河流域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是国内最大的原酒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并逐步的向绿色生态发展转型。对资源节约、对环境友好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绿色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将生态文明水平提高,并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当前,国内白酒产业绿色发展包括了国家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撑、产业发展模式、管理模式、金融政策扶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1][2],从环保政策层面看,国家已出台了《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HJ/吨402-2007)》和《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1—2011)》,对白酒行业环保工作进行管理。2016年,环保部下发了《关于征求〈白酒制造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技术文件意见的函》,对今后酒业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3]。

从收集的文献来看,大多以白酒行业的个别企业为案例,对白酒行业类企业的能耗及目前发展模式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白酒行业“三废”现状及“三废”治理手段进行分析。如肖振华等针对白酒生产的废水治理进行研究,通过生物学治理与生态环保的结合分析废水的降解[4]。施安辉对国内白酒固体酒糟的环保处理进行研究,结合酿酒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对酿酒工作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5]。赵凤琦结合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对白酒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茅台、洋河、秦池为例,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及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对未来白酒行业的绿色发展做了简单描述[6]。部分学者结合当前政策环境对未来白酒行业的产业发展困境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也对未来白酒行业环保有部分提及[7][8]。

国内学者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中国白酒整体的生产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而尚为有针对四川白酒特点和区域特征进行区域研究。本文针对目前四川白酒产业高速发展暴露出的一系列环保问题,从绿色发展角度探索四川白酒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

2 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2.1 四川省白酒行业基本现状

白酒作为四川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整体实力已稳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支柱性产业。四川省白酒主要企业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四川省白酒主要企业分布情况表

图1 四川省白酒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2年四川省完成白酒产量29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8%,居全国第一。但受国内外整体经济运行趋势、政策调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变化,国家出台政策,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持厉行节约,限制了高端白酒消费需求,超高端、高端白酒销售下挫,行业增长放缓,川酒也由高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但是白酒产量没有出现减产现象。2013年四川省白酒产量仍达到336.4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27.4%,201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生产白酒350.0万千升,同比增长5.6%;2015年生产370.9万千升,同比增长6.0%。四川白酒酿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泸州、宜宾、邛崃和遂宁地区,绵竹等其他地区也有所分布。2017年,四川省白酒产业实现产量430万千升,产业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见图1,图2)。

图2 四川省白酒产业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2.2 四川省白酒产业布局

作为典型的地域资源型产品,近年来,四川省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白酒产业,构建了以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为核心区,以涪江和岷江流域沿线为延伸区,以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及高原地带为协作区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集中发展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的泸州市、宜宾市白酒产量之和占全省白酒产量的50%以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表2 四川省主要白酒产业园区分布情况表

2.3 四川省白酒产品结构

2.3.1 白酒香型

我国白酒不同的主料与辅料配合,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微量香味成分,因而形成不同香型的白酒。公认的有五大香型分法,即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其他香。四川省酿酒生产主要采取固态法白酒。固态法白酒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为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

根据四川白酒的产品结构,四川生产的白酒主要香型为浓香、酱香和清香,其中主要以浓香型为主,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全兴大曲、丰谷等;酱香型白酒主要以郎酒、泸州羽丰为代表;清香型白酒企业主要集中于泸州、南充等部分小酒厂。

2.3.2 白酒酒精度数

白酒分为高度酒(酒精体积分数在40%以上)、中度酒(酒精体积分数在 20%~40%)及低度酒(酒精体积分数在 20%以下)。目前四川市场上较为畅销的白酒品牌主要以42度和52度两种为主,占据市场约九成份额。

2.3.3 白酒酒质

白酒从酒质上可分为:高档白酒、中档白酒、低档白酒。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高档白酒销量约占总数的1%,销售收入约占白酒行业总数的15%左右。四川省五粮液所占市场份额最大,所占的份额为整体高档白酒的35%左右,其次则是国窖,1573和水井坊,占高端市场10%左右的份额,剑南春集团东方红高端白酒占高端市场3%~5%的份额,而其它品牌销量则较小,年销量不超过200吨。由此可见,四川省在国内高档白酒份额占比较大约为80%。

2.4 四川省白酒行业排污现状

根据收集资料,对四川省规模以上505家白酒类企业的排污数据进行统计。

2.4.1 废水排放情况

从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水排放情况来看,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氨氮排放强度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53.19万吨/亿元和5.9万吨/亿元,废水量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废水排放强度为11.89万吨/亿元。废水排放强度方面对比见图3。

图3 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水排放强度与全国白酒行业废水排放强度比较图

2.4.2 废气排放情况

从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气排放情况来看,单位产值废气排放量强度高于全国水平,为11.89m3/万元,烟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废气排放强度,分别为12.4吨/亿元、27.63吨/亿元和36.25吨/亿元。废气排放强度方面对比见图4。

图4 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气排放强度与全国白酒行业废气排放强度比较图

2.4.3 固废产生情况

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丢糟、锅炉灰渣及粉尘、废窖皮、碎酒瓶和污泥,其中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丢糟,每产1吨白酒的同时也产生2~4吨丢糟,据统计,四川省白酒行业每年的丢糟产量为750多万吨以上。

3 四川省白酒行业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

3.1 产业政策限制、环保手续滞后

酿造白酒生产线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对白酒酿造项目的环评审批、土地使用、银行贷款都作了限制性规定。就环保而言,自2005年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以来,省内除资阳宝莲酒业(退城入园)、绵阳丰谷酒业(灾后重建)、宜宾叙府酒业(退城入园)、宜宾高洲酒业外,其他白酒酿造项目环评未获批复,而四川白酒酿造企业众多,绝大部分企业难以合法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白酒产业发展,也难以有效实施对所有白酒企业生产的事中、事后环保监管。

3.2 白酒企业“小、散、乱”现象明显

四川省白酒企业众多,行业结构参差不齐,除部分名优白酒或大中型企业入园规范发展外,众多小酒厂、小作坊仍是乡镇企业模式,不利于白酒产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3.3 四川省白酒产业布局区位生态环境敏感

四川白酒产业的聚集地主要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泸州和宜宾,包括泸州石洞白酒产业园(泸州石洞)、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泸州黄舣镇)、泸州郎酒二郎酱香基地产业园区(泸州古蔺)、宜宾五粮液产业园区等,所涉及地表水体为长江、赤水河和岷江。而上述水体大部分河段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对区域白酒产业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3.4 四川省白酒产业布局与周边场镇的发展形成制约

根据调查,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距离黄舣镇场镇仅200m;石洞白酒产业园紧邻石洞镇场镇;古蔺县经济开发区紧邻二郎镇场镇;宜宾市五粮液白酒园区因历史原因位于旧城区西北部,地处城市其他功能区(居住、文教、卫生等)的上风、上游。从空间用地上来看,将对场镇的发展方向形成一定制约,另外一方面也将带来对该区域白酒企业产排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燃料使用、总图布置等方面有一定限制。

3.5 白酒企业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从废水治理上看,我省大型白酒企业总体上都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基本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但部分指标(总磷)要达到更高的出水标准较困难;小酒厂仍存在采取简单处理或尚未设置处理设施导致废水超标排放的现象,加之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不重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技术力量弱,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了不利环境影响。如泸县众多小酒厂,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后排入濑溪河、九曲河,龙马潭区石洞镇三系酒厂排入龙溪河。另外,调查还发现除大型白酒企业外,其他白酒企业的冷却循环水几乎未回用,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从废气治理现状上来看,部分白酒企业仍使用燃煤作为主要燃料,未对燃煤锅炉废气进行有效处理;部分城市建成区内白酒企业还保留有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大型白酒企业在原料、曲块破碎中采取了相应的除尘措施,但绝大部分白酒散户和小作坊等未对原料粉碎工段采取除尘措施。此外,白酒行业VOCs产排放量大、但几乎未治理(泸州市、宜宾市和邛崃市白酒企业外排VOCs分别占到该市工业企业排污量的9.7%、34.3%和52%);涉及丢糟干燥处理的,基本未对丢糟干燥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

从固废处置现状上来看,我省白酒企业酒糟等固废的主要处置措施为外售作饲料或燃料等,但对于大型白酒企业,每产1吨白酒将产生2~4吨丢糟,以泸州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为例,规划20万吨基酒能力,每年将产生丢糟40万~80万吨,由于丢糟酸度较大,水分含量达65%,不易储存且易于腐败,若得不到妥善处置而堆存,则易造成异味恶臭、渗滤液等二次污染,因此丢糟的有效及时综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四川省白酒行业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第一,产业政策、环保准入。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四川省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指导白酒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白酒行业环保准入条件,重点对名优大型白酒企业进行扶持,积极培育白酒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等方式关停、搬迁、和整合小酒厂,以提高白酒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白酒产业绿色发展。其次,积极培育白酒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区内大型龙头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促进集群内产业专业化分工协同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产业集群的整合和优化;第三,结合国家规划的白酒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省市县政府应相应出台相关政策,细化与落实金融信贷、土地使用、税费、环境保护等方面支持政策;第四,白酒行业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白酒工业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清洁生产的相关标准制定。使白酒全行业、及整个生产流程都有明确的绿色生产指标来指导。

第二,白酒产业规划布局。在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的情况下,加快白酒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通过园区规划环评,优化园区产业用地布局,引导园区可持续发展。如未来白酒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除考虑白酒酿造的自然环境外,还应重视废水排污口的布置和论证,避免生态敏感区及生态红线障碍。针对白酒园区(或依托的集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白酒企业排污口所在江段涉及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应严格遵守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在保护区内新增排污口,白酒园区(或白酒企业)外排废水须依托现有排口、达标排放,同时应做到现有排污口总量控制;其次,针对纳污水体无水环境容量的白酒园区或企业,首先,应加快白酒园区(或白酒企业)污水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根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具体情况,外排水污染物浓度应提标升级至Ⅳ类水体或更高要求的Ⅲ类水体标准,方可排放。在受纳水体总磷超标的区域,尤其加大小酒厂环保整改力度,通过“关停一批,整合一批”等方式,削减区域总磷排放量;鼓励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限期淘汰燃煤锅炉,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尽快对区域各白酒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对于目前不能达到环保要求或相应清洁生产水平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

第三,小酒厂规范环保管理。当地政府牵头对小酒厂进行整合,可按照“一厂多区”发展方式,纳入统一环保管理,在片区建立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站等环保、公辅设施,由第三方污染治理单位运营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

第四,白酒行业污染防治和企业技术升级。水污染治理方面:鼓励白酒企业加热蒸汽和白酒蒸汽冷凝水封闭循环回收利用、洗瓶水净化再利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等技术,实现分质供水、循环使用、串级使用;鼓励利用再生水替代新水,实现源头用水减量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到2020年,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白酒废水应遵循“分类收集、资源回收、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原则,尤其是原酒生产的高浓度白酒废水(锅底水、黄水、废醪液)应单独收集和资源化回收预处理;企业外排废水严格执行《发酵酒精及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中的相关标准要求,优化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注意对污水处理前端的悬浮物进行有效去除,降低后端处理负荷,重视非酿造期时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确保处理效果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等)作燃料,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超标区域,应提出禁煤要求。通过技术革新改造,升级现有燃煤锅炉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采取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限时淘汰燃煤锅炉;原料输送、粉尘中粉尘鼓励采用袋式除尘技术;并同步加强企业VOCs的治理;固废处置:加大对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领先技术,构建酒糟综合利用的静脉产业,加强白酒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现酒糟的变废为宝,鼓励多途径实现固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最后,推广白酒企业机械化改造技术,鼓励机械化酿酒工艺,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达到占整个行业的3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白酒质和量的稳定。并鼓励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采用机械压缩装置或喷射压缩工艺予以全部回收。通过技术升级,促进行业的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白酒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结语

本文从四川省白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四川省白酒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进行介绍,对四川省白酒产业的布局进行了解。文章相应介绍了白酒香型、白酒酒精度数及白酒酒质,对四川省规模以上505家白酒类企业的排污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表明:从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水排放情况来看,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氨氮排放强度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53.19万吨/亿元和5.9万吨/亿元,废水量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废水排放强度为11.89万吨/亿元。四川省白酒行业废气排放情况来看,单位产值废气排放量强度高于全国水平,为11.89m3/万元,烟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废气排放强度,分别为12.4吨/亿元、27.63吨/亿元和36.25吨/亿元。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丢糟、锅炉灰渣及粉尘、废窖皮、碎酒瓶和污泥,其中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丢糟,每产1吨白酒的同时也产生2~4吨丢糟,据统计,四川省白酒行业每年的丢糟产量为750多万吨以上。最后针对白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介绍,并针对四川省白酒行业绿色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四川省白酒废水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我国现存白酒相关企业20.08万家
蒸发浓缩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白酒局变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皮革废水治理方案的探讨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2018年1—5月中国白酒产量422.8万千升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太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