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

2019-04-22寇晨欢冷志杰贾晓菁

统计与决策 2019年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物流

寇晨欢,冷志杰,贾晓菁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中央财经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1)

0 引言

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耦合体,具有动态性、非线性、大跨度性、他组织性及自组织性等动态系统特征[1],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也是区域经济系统演进和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的流通规模和频率正相关[2],而区域物流系统又以其宏观效益支持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降低社会经济交易费用,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3]。可见,区域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具有从属作用和引导作用,其合理性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有重要意义。

区域物流系统能力表现在物流系统供给水平,具体为物流基础设施水平、物流人力资源水平及物流市场需求水平[4]。当前国内研究主流是基于物流基础设施展开,从已有文献来看[5-9],一方面,当前研究多用计量分析方法,缺乏结构性演进和系统内部因果机制的考量,而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中存在的时滞、多重反馈、趋稳收敛等现象,使之很难用简单方法进行模拟和分析;另一方面,当前研究多选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视角,缺乏物流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支持机理研究。而已有文献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贡献率仅次于省际地域固有因素[10],人力资源质量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物流企业一体化成功的相关系数为0.54,显著水平为0.01[11],且我国物流产业人力资源,普遍学历、技术水平较低,研究生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的0.47%,大学本科学历占5.62%[12]。可见,物流人力资源质量正逐步成为制约物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系统发展的“瓶颈”,在展开研究时不能忽略其影响。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并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处理复杂时变、多回路非线性的系统具有独特优势,且系统动力学建模比数学计量模型更能刻画区域经济系统与物流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比一味追求数值的精确求解更具应用价值。故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选取区域经济值、产业产值为因变量,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人力资源为自变量,物流需求总量和物流供给总量为中介变量,构建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剖多重反馈机制和交互作用过程。本文提取黑龙江省2004—2015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模型结果,发现优化系统行为,得出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支持的机理和优化的实施路径,强化区域范围内物流系统对经济系统发展的支持力度。

1 模型的构建

1.1 模型系统边界确定

系统边界的合理选取是模型成功构建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将模型研究的边界确定为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物流系统。其中,模型的现实领域和控制领域分别为:

(1)现实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物流市场需求水平、物流系统供给水平等。

(2)控制领域:经济系统政策、物流系统政策等。

系统行为的变化取决于上述系统要素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因果反馈模型。

1.2 因果反馈模型的构建

因果反馈模型是通过原因和结果间的反馈作用机制来对系统内部各变量关系进行研究,揭示系统内部产生问题的制约性因果链,并加强核心促进因果链,以促进管理对策实施[13]。本文通过综合选取区域经济值、产业产值为因变量,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人力资源为自变量,物流需求总量和物流供给总量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图1所示核心因果反馈图。“→”指信息、订单或资金的流动,“→+”指正反馈链,即箭头两端变量同向变化,“→-”指负反馈链,即箭头两端变量反向变化。

图1 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因果反馈关系模型

模型中包括3个核心因果反馈环,如图2所示。

(1)负反馈环1:区域经济值→+产业产值→+各产业物流需求量→+区域物流需求总量→+区域内物流供需紧缺度→-区域经济值,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和区域经济的聚集扩散理论[14],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人力资本流、商流、资本流等生产要素将会向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或地区进行集聚,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极能够扩散到其他行业或地区,以乘数效应推动其发展,并且派生出物流服务需求,但同时也会加大物流紧缺度,造成“物流瓶颈”,制约区域经济的增长。

(2)正反馈环2:区域经济值→+区域内社会总投入→+区域物流系统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物流系统供给总量→区域内物流供需紧缺度→-区域经济值,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极”形成,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入比例增加,带动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而区域物流系统在带动生产要素向“经济增长极”集聚的过程中,促进区域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内企业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企业“有限理性”而发生的交易费用,降低社会经济交易成本。

图2 核心反馈环示意图

(3)正反馈环3:区域经济值→+区域内社会总投入→+区域物流系统建设→物流人力资源建设→+区域内物流系统供给总量→区域内物流供需紧缺度→-区域经济值,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促进区域内物流系统发展,随之使得物流产业人力资源建设投入增加,进而增强区域内物流系统供给能力,形成自增强的动态过程。

1.3 系统流图构建

系统流图是在因果反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流位变量、流率变量、辅助变量等描述系统内部的逻辑联系和控制过程,刻画系统内在作用机理和反馈规律[15],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流图变量公式如下页表1所示。系统流图中常量及表函数含义解释如下页表2[7,16-18]所示。

表1 系统流图变量公式

表2 系统流图参数、表函数变量含义

2 模型仿真与结构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流图(见上页图3),以黑龙江2004—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例,应用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型仿真起始年限为2004年,终止年限为2020年,仿真步长为1年。由于模型影响因素较多,较难得到所有参数的精确值,且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核心在于信息反馈结构,故部分模型参数通过已有文献和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结合计算的方式进行取值。具体取值结果如表3[7,16-18]所示。

2.1 模型真实度检验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2004—2014年GDP数据进行历史性检验,检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模拟值和实际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拟合误差在±5%以下,故模型具有良好的行为复制能力,能够反映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后续变参数仿真。

表3 模型参数初值和单位

表4 区域GDP模拟值和实际值对比表

2.2 物流基础设施驱动区域经济的机理仿真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将物流设施投资比例从0.1依次调整为0.2、0.4,令方案一为设施投入比例0.1,方案二为设施投入比例0.2,方案三为设施投入比例0.4,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与区域经济系统作用机制仿真结果图(单位:亿元)

从图4可知,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比例增加,能够明显带动区域经济值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且第三产业经济值增长最快。可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同时达到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的目的。

2.3 物流人力资源驱动区域经济的机理仿真

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系数从0.05依次调整为0.1、0.2,令方案一为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系数0.1,方案二为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系数0.2,方案三为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系数0.4,仿真结果如下页图5所示。

由图5可知,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系数的提高,同样能够明显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值的增长,其中第三产业仍然增长最快,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目的。并且,对比图4和图5发现,从仿真第7年起,物流人力资源建设对区域经济系统的促进作用力度将明显超过物流基础设施,模型后5年预测结果表明,这种经济驱动力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图5 物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系统作用机制仿真结果图(单位:亿元)

2.4 仿真结果分析

模拟仿真是通过模拟政策措施,发现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敏感因素和稳定性特征,以识别系统潜在问题和发现系统优化路径。

2015年数据表明,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平衡。其中,省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具备一定规模,但与经济发达区域比,物流需求增速缓慢,物流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物流费用与区域GDP率明显高于发达区域。且当前省内仅有12所普通高等及民办院校开设了物流及相关专业,普遍无硕士、博士培养点,缺少高素质物流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黑龙江地区物流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点原因[19]。

模型仿真到2020年,获得的优化系统表明,当对物流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和建设后,区域经济值将快速发展,且产业结构也会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进行调整,鉴于在发展后期,物流人力资源的经济驱动力度将超过基础设施,且作用差距越来越大。因此,黑龙江政府应该合理定位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向,在产业发展初期整合存量资源,建设增量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的提高。当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时,更要积极推进物流产学研用结合,着力完善物流学科理论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物流人力资源素质,比起一味盲目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更能最大程度提升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论

区域经济系统与区域物流系统是多接入口的复杂系统,不仅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复杂,而且各要素间的合作和竞争将使系统在演变过程中出现各部分不具备的整体功能。本文以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机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范围的物流系统驱动经济系统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并以黑龙江省2004—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实例进行模型验证和仿真评价,综合得到以下结论: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建设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并促进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其中,物流人力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优于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因此,黑龙江省应遵循在整合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资源,建设增量资源的基础上,出台加大物流产业人力资源培育的政策,积极推进物流人力资源建设的物流产业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物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