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危险感知力是种什么“力”?
2019-04-22王秋鸿
文/王秋鸿
驾驶人的危险感知是指驾驶人识别交通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能力。
有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由驾驶人的危险感知错误导致的交通事故大约占事故总数的40%-45%,可见对驾驶人危险感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危险感知?
危险感知是一种情境风险意识,是个体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
知和评价以及做出相应的准备行为。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必须不断感知环境信息并加以判断,以确定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危险性,这个过程就是驾驶人进行危险感知的过程。环境中突然出现的一些信息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交叉路口有自行车突然蹿出、前方停靠的公交车站有刚下车的行人出现、同车道前车突然停车等。如果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及时观察并感知到这些信息及其危险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面对交通中存在的危险信息,如果驾驶人能及时感知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者极大减轻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危险感知可以分为显性危险感知或潜在危险感知。
显性危险感知
显性危险感知是人们通过肉眼观察或者仪表设备直接观察到危险。
在驾驶活动中,驾驶人的显性危险感知是指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可以用肉眼观察到道路交通环境中的危险源,如:前方道路因道路施工而出现的障碍物、交叉路口正在通过马路的行人等。此时,驾驶人比较容易察觉到危险源,可以在驾驶过程中进行初步判断并做出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如变道或减速避让等,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引起驾驶人注意,且能提前进行相应操作避免险情。
隐性危险感知
驾驶人除了通过对显性的明确的危险进行判断外,还会根据驾驶经验等,主动对目前还看不到、但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测,这就是隐性危险感知。
驾驶人的危险感知是指驾驶人识别交通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能力
驾驶人的这种感知能力是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或者通过专门的驾驶危险感知培训所形成的,可以根据当前的交通环境信息来预测可能要出现的潜在危险,进而为自己的避险行为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来保证安全。如前方道路中间有一个足球,隐性危险感知能力强的驾驶人会据此预测附近可能会有儿童突然冲出来捡球,从而会提前减速让行或者停车观察,确保安全后再通过。隐性危险感知能力是一种需要培养且可以通过培训练习增强的能力,对保证驾驶安全非常必要。
影响驾驶人危险感知的七大主要因素
面对同样的交通环境,不同的人的感知和反应非常不同。受一些个体特征和情境特征的影响,不是所有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危险时都能认识到同样的危险水平,不同危险知觉的人将会搜集不同的情境信息。如果驾驶人感知到环境中较低的危险信息,或者有的驾驶人高估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那么他会降低对感知到的信息的危险程度评价,就更容易出现比较冒险的行为,或者不会采取一些应对危险的操作。
具体来说,影响驾驶人危险感知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驾驶经验、人格特质、情绪、驾驶状态及交通状况等。
(一)性别
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加关注和重视潜在的风险。男性驾驶人在对危险的态度以及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度、冲动性等方面,均比女性要高。部分男性对自己的驾驶技能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又能力应对驾驶环境中的各种状况,于是对环境中的危险信息也不予关注。总体上,女性比男性的危险感知能力、危险感知意识更强。
(二)年龄
许多研究表明,年长驾驶人感知到交通风险的程度比年轻驾驶人要高。有研究发现,年长驾驶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遭遇危险的几率比年轻驾驶人高,从而保持对风险的警觉,而年轻驾驶人则认为他们遭遇危险的几率和年长驾驶人相当。年轻群体比年长群体更爱冒险、喜欢寻求刺激,也更爱自由,因此很多时候不容易感知到环境中的危险信息,或者将年长者认为的危险情境评价为不危险,也有部分年轻人对自己的驾驶反应能力和技能水平非常乐观,觉得出现状况自己能够应对,从而整体驾驶安全性比年长驾驶人要低。
(三)驾驶经验
驾驶经验是影响危险感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隐性风险感知方面,驾驶经验的逐渐积累能够帮助驾驶人更好地识别并预测潜在风险的发生。
许多低驾龄驾驶人,特别是新手驾驶人,尚未积累足够的驾驶经验,甚至面对的道路交通场景也不够丰富,对交通中何时会风险、会出现怎样的风险缺乏了解,对隐性风险的预测能力明显不足,而对显性的风险,又可能会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于前方的交通环境、对周围其他信息关注不足而无法及时发现显性危险,或即便发现危险,也容易导致紧张,从而应对危险的策略上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驾驶经验不足的驾驶人,其危险感知能力相对较低。
如果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及时观察并感知到危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属于较为稳定的特征。对危险感知有显著影响的人格因素包括,焦虑性、感觉寻求、内外向等,焦虑性高的人,对自己可能卷入交通事故的危险认知水平也较高,从而倾向于关注交通环境中可能出现风险的信息;感觉寻求高的驾驶人,普遍有追求变化、新异和复杂刺激的需求,爱冒险、更喜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将变化的信息感知为危险的水平也较低;外向性格的人易激动、冲动,比内向性格的人具有攻击性,在驾驶行为方面动作较敏捷、自信心较强,存在易忽视环境中危险信息的倾向。
(五)情绪
情绪对危险感知同样也有重要影响。如在愤怒情绪下,驾驶人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中的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发现,或是发现了危险也不以为然,在愤怒状态下,驾驶人甚至存在做出危险驾驶行为的倾向;悲伤状态下驾驶人容易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会变窄,对环境中潜在的危险疏于察觉,进而影响后续判断和反应。
(六)驾驶状态
驾驶过程中要求驾驶人始终集中精力来不断地处理各种与行车有关的信息,尤其在交通环境复染的情况下,驾驶人的眼睛和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驾驶时间的增加,非常容易出现疲劳。疲劳状态下,驾驶人注意力分散、感知迟缓、判断能力降低、动作反应变慢、意识水平下降,对潜在的危险感受不足,对显性的危险也可能因为反应不及时而无法避开。
(七)交通状况
交通状况特别是交通量决定了整体的行车速度、交通流的行驶规律以及驾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交通状况简单、交通流较小时,驾驶人容易高速行驶,且注意力容易放松,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下降,不能及时预测危险,面对突然出现的危险状况,反应也会不及时;交通状况复杂、交通流量较大时,交通信息变化多样,车辆行驶速度低,行人、非机动车行驶的随意性很强,在混合交通路段容易突发多种险情,而且交通流量大时驾驶人改变车辆行驶轨迹比如变道、超车时需要等待的时间长,容易引发驾驶人急躁的情绪,其危险预测能力会有所降低,且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都增大。
危险感知能力对安全行车有重要意义
在恶劣天气下,交通状况更加负责,驾驶环境也相对恶化,驾驶人的情绪、体力、驾驶能见度都会不同程度的变差,驾驶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确保车辆正常行驶,在危险识别和预测方面的所能分配的注意力就会减少,且恶劣天气能见度不足,更加影响驾驶人对潜在危险的差别,从而影响安全行车。
如何提高驾驶者的危险感知能力
危险感知能力对安全行车有重要意义,应提高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危险感知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加强危险感知训练,培养危险感知意识
危险感知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升的能力,可通过模拟驾驶、情景练习等方式,将一些在事态发生初期不易觉察但很快会出现危险的情境纳入驾驶人培训,让驾驶人熟练掌握驾驶情境中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提高危险感知、特别是隐性危险感知的意识,做到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境就自动形成可能会有危险因素出现的判断,从而提前采取合理应对措施。
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避免情绪降低危险感知水平
各种各样情绪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情绪调节或者情绪管理同样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驾驶人应该有意识的让自己慢慢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方式,从而提高自己在驾驶时的情绪控制能力,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在驾驶过程中遇到外界不良事件的干扰、或被强行超车等引起急躁、愤怒情绪时,要及早意识到这种情绪对安全行车不利,将注意力从这些事件上转移开,尽量将精力集中到驾驶车辆和平稳操控上,
提升驾驶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驾驶人培训或者日常的教育中,在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驾驶人应急处置能力的训练,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因为交通状况瞬息万变,有时候感知到了危险却没有采取合理的避险或者应急处置操作,同样会导致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能在危险即将发生时通过适当的处置降低事故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