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车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看货运平台如何完善服务生态圈
2019-04-22楚峰
文/本刊记者 楚峰
全国接入平台车辆超过600万台,累计接收轨迹点数据超过60661 亿条,货车行踪里程累计11945 亿公里,已通过车机下发提示63 亿条……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简称“货运平台”)大屏幕映入记者眼帘,一个个醒目的数字彰显了其运营6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重载货运的运行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在奔波于高速公路、生产企业与物流场站的同时,也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货运平台实现了对重载货车行驶特征的数字化,为行业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利的抓手。”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工作组主任温洁禹在接受《运输经理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根植于道路货运行业的科技企业,中交兴路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用大数据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助推和实践货运行业转型变革”。
应对挑战,深耕平台推广
“从研发到启动,再到运营和维护,货运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工作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推进。”跟随着温洁禹的回顾,货运平台的创建与发展历历在目。
为配合交通运输部启动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兴路”)承接了货运平台的建设任务,2013年1月1日,平台正式上线,9 个示范省份8万台北斗终端安装落地工作稳步推进。
到2013年底的时候,货运平台接入11 万台车辆,超额完成任务。接下来,2014年52 万 台,2015年250 多万台,2016年400 多万台,再到如今的600 多万台,平台数据不断飞跃,这背后是货运平台团队克服挑战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
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工作组主任温洁禹
“从平台建设到推广应用落地,是技术团队与业务有效配合,政府与企业高效合作的成果。”温洁禹详细介绍,“建设平台,首先是内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我们从海量数据的并发接入,到快速处理,在技术层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在平台架构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未来支撑着PB 级海量数据分析、挖掘和治理所需的高扩展性,从容支持亿级快速检索访问,实现毫秒级响应;其次就是平台的全国推广,我们同通信中心一起到各地协助各个省做政策落地和平台使用培训等相关工作。”
挑战不可避免,运营团队迎难而上,奔走全国各地做政策解读,让各个省的管理部门理解透做这件事的意义,比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车辆监管水平的提升等,逐渐从事后执法向事中、事前监管转变。
“在推广落地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审车的工作人员配发U key,只有用U key才能登录平台进行相关操作。可以算一算,每个省有十几个地市,每一个地市又有十几个县,全国就有3000 多个县,绝大多数地市或者省里的运管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申领U Key 并学会使用,同时还有对从业人员、货车司机、车主的普及推广,工作量非常大。针对各种情况,我们一一做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大家最容易接受并理解的方式进行培训、推广和普及。”温洁禹向记者详细介绍。截至目前,货运平台已为全国各个省份免费配发U key 超过8000 个,全国每天有2000 多个运管所使用平台为车辆办理年审业务。
另外,终端安装也是一大挑战。温洁禹把这块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前装,这情况比较好解决,只需对接车厂,直接做配套就可以;另一种是后装,市场情况比较复杂。几百万的车辆已经流通在市场中,“车在哪儿?怎么找到它?车来年审的时候,怎么快速地帮其安装上线?”这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团队来做,这就有了服务商。全国有1000 多家服务商,都是各省自主设置准入标准并自行选定的,完全是市场化的竞争。货运平台工作组则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每月都对他们的数据进行清洗并督促改进,保障数据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服务商、车主,或是地方管理部门,我们提供的对接服务都是免费的。”温洁禹介绍,“同时通过数据直联、并行分发的模式,确保货运平台进行安全监管的时候,数据能达到最及时、最准确,也确保需要对车辆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业管理部门、大中型运输企业、定位服务商都能同时准确的收到自己管辖和服务的车辆数据。”
赋能行业,监管和服务“两轮并进”
“杭州高速交警提醒,为了您的安全,困了累了请到前方富阳出口防疲劳停车区休息,有服务、保安全、零收费。”这是一辆正在从杭州绕城高速转入杭新景高速主线的半挂大货车里传来的语音预警。
货运平台衍生出多元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应用服务
“这是在我们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为杭州高速交警研发的智能防疲劳驾驶干预系统,也是全国首创利用车联网大数据预防疲劳驾驶的解决方案。”温洁禹介绍,“通过实时分析货车行驶时长、速度、路径等多维度驾驶行为,当系统监测到符合系统阈值的货车即将到达‘防疲劳停车区’时,平台会自动下发语音提醒,指引驾驶员驶入‘防疲劳停车区’安心休息,实现点对点精准提醒干预引导,有效破解高速公路货车夜间疲劳驾驶‘顽疾’。”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货运监管效率,让货运行业发展更智能、更安全,是货运平台的担当与愿景所在。”温洁禹进一步介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每个货运环节的信息数字化并实现线上连接,推动货运过程透明化。自2013年上线后,货运平台建立起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自动化监管,实现“自动提醒、自动转发、自动报警”,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第一级是“自动提醒”,货车的数量非常大,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提醒是很难实现的,货运平台通过系统自动来提醒司机超速、疲劳等,提醒的及时性特别重要,如果超速两分钟后没有得到改善,第二级就是“自动转发”,平台会自动转发到车主或者负责车辆安全的监管人员,如果司机仍继续超速驾驶5 分钟或者疲劳报警后继续行驶20 分钟,就启动第三级“自动报警”,直接共享到公安部交管局。
在系统自动化监控的基础上,货运平台又深化了安全服务的方式,针对高风险违规行为进行了个性化服务,包括人工提醒、风险预警服务以及针对高速公路异常停车这一高风险违规行为进行精准化提醒等。杭州的“智能防疲劳驾驶干预系统”,就是其延伸出来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之一。
“货运平台为管理部门搭建了一条和每一辆车连接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衍生出两个关键词:监管和服务。”在温洁禹看来,“用监管促进服务,用服务带动监管,两者相辅相成。用监管的手段把车辆数据整合收集起来后,下一步要给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通过服务输出创造价值,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深化服务,完善公路货运服务生态圈
有效解决个体货运车辆和中小货运企业车辆监控主体缺失的问题,合理分担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压力,加速货运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实现货运行业智慧型监管,中交兴路一直积极探寻前沿技术,丰富货运平台功能,为行业持续赋能。多维、实时的智能大数据与相关场景叠加,又形成了一幅以“人、车、企”为维度的数据拼图,为展开多元化、专业化、定制化的数据应用服务,加速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货运监管效率,让货运行业发展更智能、更安全,是货运平台的担当与愿景所在
以外协车辆的管理为例,温洁禹介绍,通过车联网大数据可以实现运输过程数字化、可视化车辆管理。比如一辆货车从上海拉货到北京,车辆的出发到达信息、实时位置信息,在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在关键节点上,平台还发送提醒信息。比如货车在不该停车的时间地点出现“异常停车”,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提醒信息。这样一来,就有效地解决了物流企业外协车辆过程管理和信用管理的痛点,并实现降本增效。
货运平台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服务,使重载货车事故率大幅降低,无形中也为保险行业创造了价值。根据保险公司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平台上线以来重载货车的出险率降低了6.5%。可以这样算一笔账:重载货车车险保费1300 亿,出险率降低6.5%,那么基本上赔付率会降低8%-10%,也就意味着节约了100 多亿。这里面,保险公司是第一受益人;投保的车主或车企也是受益人,降低了事故率,提升了安全水平。
如今,货运平台的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对象也涵盖了主管部门和公路货运相关行业等方方面面。通过货运平台,可以推进道路货运企业及其车辆、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安全事故等相关信息跨部门共享;可以为交管部门提供重点车辆管控和事故辅助分析,加大对违法失信经营主体的惩戒和定向监管力度,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可以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远程治超解决方案,在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全面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加快推进车辆信息、执法信息共享;可以助力交管部门大型会议期间的交通安全保障;可以加强运行动态监测,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道路货运市场运行监测分析能力……
比如,长安大学已经开始运用货运平台的车联网大数据,开展道路货运行业景气指数体系研究,通过这个指数反映道路货运的货运量、货运效率等信息,预测未来道路货运业的发展趋势,为行业分析、政策制定、政策评价等提供参考,并通过预警机制等方式避免市场的剧烈波动。
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让行业获益,也给司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数字化手段和多部门联动形成的管理闭环,使重卡运营的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司机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使行业可以为司机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提升司机的归属感和社会地位。在2019年“十大最美货车司机”评选中,货运平台就对入围者的安全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评测,为评选工作提供定量依据。在司机之家推广的过程中,通过货运平台也可以更精准的向司机推送相关信息,使司机之家提供的服务更落地。
围绕着打造整个货运服务生态圈,中交兴路深度挖掘车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科技手段与业务场景相结合,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公路货运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共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初心不忘,深耕不缀,让货运大数据发挥更大的行业价值。”温洁禹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