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

2019-04-21杨雪松

现代交际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

杨雪松

摘要: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精神、孝道文化。当代大学生存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程度不高,对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的现象,亟需从高校、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同向发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当代大学生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35-02

一、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意蕴

(一)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民族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家,崇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传统节日总是充满着浓厚的亲情味。如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又是亲朋往来的契机,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其乐融融,亲友之间要相互拜年,互祝安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了中秋,中国人赏月亮吃月饼,月饼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体现中国人追求团圆的生活信念,使出门在外、四海漂泊的人们更加向往与家人的团聚,寄托亲人永远健康平安的希冀,亲人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这中秋月圆之夜共同欣赏圆月,表达了对亲人的一种祝福和思念。天上月满星稀,正是人们期盼团圆时的联想,无形之中强化了中国人团圆的意识。而渴望团圆美满的生活,正是传统节日中极具民族精神的所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这种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得各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团结有爱,才有了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才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每个古老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拥有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流传了许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民谣诗句。“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耳熟能详的民谣,简单明了地叙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特点。提到端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身贵族世家,却不与无知、自傲的贵族为伍,屈原虽忠心为国,却屡遭奸臣陷害,国破之时他痛不欲生抱石投入滚滚汨罗江中以身殉国,可歌可泣。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充分体现了屈原大夫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屈原死后,人们划船到汨罗江并向江里投入粽子等食物,想让鱼儿吃光这些食物不去啃咬屈原的身体,因此每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殉国的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喝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因此后世也有诗人评价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的死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甚至使端午节成为中国诗人自己的节日。这不仅与他的高尚品格有关,还与他的爱国精神有关,通过周而复始的节日活动,使屈原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三)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孝道文化

中华传统节日大都与“孝”密不可分。清明孝祖祭亲,为的是思亲报本,慎终追远,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怀念和尊敬之情。九九重阳登高望远,遍插茱萸,为的是替亲人长者消灾辟邪,體现出对长者的一种敬重之情。这是我们民族包含孝心的习惯,也是我么常说的孝文化,它架起了亲人之间思念的桥梁。笔者认为“孝”和“家”是联系在一起的,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个人生命价值的源头,生命中一切有意义的事只是为了人,这个“人”指的就是我们的亲人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事都是为了给亲人父母幸福。现如今,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但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过节都要回家与亲人父母团聚这一孝的情感表达始终没变。“孝文化”是支撑我国几千年社会关系延续的根据,也是我们传承给子孙后代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现状

(一)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认知度不高

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大量西方文化涌入我国,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利用网络信息、游戏软件、影视节目等,大肆宣扬西方的文化及其价值观,使蕴含着西方精神的意识形态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所接受,并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以西方的“洋节日”为代表在全球化浪潮的助推下西方文化迅速席卷高校,加上一些商家被利益所驱使,也大肆炒作宣传洋节日时尚浪漫的氛围,使人生观、价值观刚刚成型的大学生们觉得这些洋节日是标榜时尚前卫的手段,狂热地追捧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流行于西方的节日,其热衷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这个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反观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却流于形式,诸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常被大学生忽视,例如:在过节时家里的晚辈要给长辈叩头祝辞,被认为是封建余毒。甚至在一些大学生眼中传统节日不过是“普通的假期”,不过是出门下馆子的理由。更有大学生认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就是传统节日,劳动节、父亲节、妇女节也被他们当成传统节日,而对寒食节、乞巧节、上巳节等非节假日的传统节日却一无所知。《中国教育在线》的相关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失去了兴趣,百分之四十表示无所谓,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关心传统节日文化,这虽然只是针对部分学生,却反映出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在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所缺失,我国的各级学校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课程设置上,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科目和内容都较为缺乏,特别是小学到中学是人的思想体系成型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中没有单独成体系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学校教材上很少介绍传统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仅仅是在语文课本里添加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内涵的有意义的故事,直接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进而对这些节日的情感渐渐淡漠,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不感兴趣,记忆模糊,使知识和情感缺乏连续性,弱化了作为拥有五千年传统文明大国的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路径

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力量,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一)高校层面:以课堂为主阵地,建设校园文化

首先,应该使传统节日文进入到高校的课堂当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最便捷的手段,所以,应当开设一门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公共课程,强化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青年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辉煌历史,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极大地加深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构建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身在其中的青年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体现这一所学校的精神与形象。我们可以运用传统节日文化,营造出彰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一切资源,如乞巧节可以在宣传栏张贴牛郎织女的画报,也可以在学校的礼堂组织学生演出有关牛郎织女传说的话剧,增添节日的烂漫氛围。端午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在食堂内开展包粽子比赛,向一些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讲述如何包粽子,既传递了中华传统的饮食文明又传播了知识。在重阳节来临之时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老爱老精神。借助这些有意义的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记忆与理解,还强化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心,并使他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社会层面:发挥新闻媒体引领作用,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引导

首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传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更需要传承与传播,媒体理应体现出社會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为提高传统节日在整个中华民族中的影响力,为保护并传承寓意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重新唤起青年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热忱和关注。同时,也要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展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的宣传及活动等。其次是注重民间传播,我国的传统节日富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更有受国人乃至“洋人”喜爱的物质文化,如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窗户上剪纸,中国人称呼其为“窗花”,是只用剪子就能在红纸上面剪出栩栩如生的人像或灵气生动的花鸟鱼虫的民间艺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保护传承这些宝贵的带有传统节日文化印迹的民间艺术,使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并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政府层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充分发挥政府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主导作用。首先,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保护,重视传统节日的申遗工作,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5000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作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者与主导者,在加大对传统节日申遗工作的同时,还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工作,如象征团圆的“世界饮食”饺子文化,惟妙惟肖的窗花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这样不仅对保护传统节日起到积极作用,还有效地弘扬了中华传统文明。其次,我们可以合理地吸收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西方节日,以更纯粹的精神信仰和意义追求节日内核,以鲜明的节日符号、鲜活的节日内涵来表达情感,彰显节日文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2]严敬群,章斯予.传统节日诗词荟萃[M].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3]王文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
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