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脱欧僵局:一场预先注定的悲剧

2019-04-21刘淄川

记者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守党悲剧英国

刘淄川

1月15日,一场预先注定的政治悲剧如期而至。英国议会以432票对202票否决了特蕾莎·梅政府拟订的脱欧协议。在现代英国政治史上,230票的落差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惨败。值得注意的是,317名保守党议员中有118名投了反对票,这也反衬出梅政府的协议所得到的支持是何等薄弱。

不过这场惨败并不意味着梅政府必定垮台,因为保守党内的分歧是围绕脱欧协议这个具体问题的,并不代表根本性的分裂。但无沦如何,特蕾莎·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年半时间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就此被否定。英国脱欧的一道最具确定性的大门已经关闭,接踵而至的必将是更加混乱、更具不確定性的政治乱局,英国国内各党各派以及欧盟各方,都将是这场大乱局的参与角色,但剧情将如何发展,尚没有任何确定的剧本。

新的事态意味着,假如英国无法制定并通过新的脱欧协议,就面临着在3月29日“无协议退欧”的前景,这将必然是一场政治与经济灾难,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未来的主要看点是,各方将如何努力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可以说,现在已经不是英国能不能以低成本顺利退欧的问题,而是各方如何“救灾”的问题。而这场政治灾难,早就埋下了伏笔。

当然,从逻辑上而言,在3月29日之前梅政府拟订新方案,与欧盟达成一致,并在议会通过,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本次投票如此大的落差,意味着对目前协议文本的攀体性否定,也意味着梅需要推倒重来才行。梅很早就确定了英国脱欧“红线”,包括英国退出欧盟单一市场,退出共同关税区,结束欧盟法院对英国事务的管辖权,同时在爱尔兰岛卜不出现“硬边界”等等。而目前的协议就是在这些“红线”约束之内的最可能实现的协议,除非她改变“红线”,否则任何调整后的协议,几乎会无例外地再次被议会否决。

在投票后,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明显议会不支持这项协议。但本次投票并没有告诉我们,议会究竟支持什么。”这句饱含怨气的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梅的无奈,“你们不要这个,但你们究竟想要什么?”而悲剧就在于,议员们并不负责回答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政治责任已落在梅的肩头,但梅在现有条件下能提出的方案都无法让议员们满意,更无法代表英国社会的共识。英国人在2016年通过公投决定脱欧,但并没有想好脱欧之旅将怎么走;精英负责规划出路,但民众发现其实也许精英更分裂、更迷茫。

再把时间推回到近两年前。2017年3月29日,梅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开启“脱欧”程序。按这一条的规定,“脱欧”必须在最长两年的时间段内实现。现在看来,这相当于开启了倒计时器。从这个时刻开始,钟表就开始滴答作响,越接近今年的3月29日,就响得越急迫,越令人紧张。梅政府严重低估了它在两年时间里促使各方达成共识的难度,然而计时器并不等人。

当然,规定也不是死的,例外情况是,英国可以与欧盟伙伴达成一致,延长最后期限。但是,欧盟方面是否愿意给英国这样的缓冲?假如欧盟预计英国国内还会激烈争斗、莫衷一是,那么提供缓冲有何意义?欧盟已经不愿再向梅的“硬脱欧”愿景做出更多让步,只希望梅走向更“软”、同欧盟联系更为密切的方向,例如继续留在共同关税区里,但在把共同关税区视为“陷阱”的英国强硬脱欧派看来,这不过是欧盟另一个削弱英国的诡计。夹在英国议会与欧盟之间的梅会更加步履蹒跚,而欧盟也有动力冒险尝试一下在3月29日与英国“分家”,因为这毕竟主要意味着英国自己的麻烦,更何况很早之前,欧盟就对卡梅伦政府举行脱欧公投的决定耿耿于怀。

的确,在本次投票后,欧盟对焦虑中的梅政府态度冷漠,主要在催促英国人先把自己的“家务事”处理好。因英国要离开而“深受伤害”的欧盟,并不想扮演救火者的角色,通过斡旋或施压来促成英国人达成共识。但是,欧盟中的一部分人确实在心底里希望英国不要走。比如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在推特上写道:“既然达不成协议,又没有人愿意看到无协议脱欧,那么谁会最终有勇气说出,唯一积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脱欧根本就不应该发生——这就是图斯克想说但没有明说的“解决方案”。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英国通过二次公投或其他方式推翻2016年的脱欧决定,是值得欢迎的选项。若如此,不仅当下的纠结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还能威慑其他欧盟成员国里的脱欧派,有助于维持欧盟的完整性。毕竟,即使是在像法国这样的欧盟主体国家里,也有强大的疑欧势力,如近期的巴黎“黄马甲”抗议者中就有激烈的反欧盟论者。若能让英国脱欧彻底泡汤,对这些力量应该是重大的打击。但二次公投可能让英国的脱欧派产生更激烈的反弹,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政府对民众诉求的背叛。这会加剧英国的社会冲突,所以英国的精英对此肯定不得不慎重。除非发生政府更迭,否则在梅政府继续掌权的情况下,二次公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预先注定的悲剧中,梅政府自身的决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2017年6月举行的提前选举。梅本来信心满满的要赢得大胜,以扩大保守党的议席优势,从而稳稳地掌握脱欧主导权。结果适得其反,科尔宾领导的工党席位大增,保守党优势大减。今天投票失败的结果在一年多之前就已注定,甚至可以说梅一年多来的努力都是在做无用功。

未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也许需要画一张密密麻麻的图才能展示。这张图涉及各方各派,肯定会像一座迷宫,不要说普通人,即使政治家和专家也会被绕得一头雾水。然而假如我们透过这程序性的重重迷雾去看问题的本质,可以发现,英国脱欧意味着一场后现代的政治悲剧。并不是发生冲突和流血才算悲剧,这里悲剧的含义是一种谁也无法掌控的命运,一场由各种人的愚蠢、误解与错觉导致的令人五味杂陈、无话可说的局面。

最根本的矛盾在于,2016年的全民公投意味着公民意愿,但政治家无法找到出路来落实这一意愿。而这就必然要引出一个疑问——这样的公民意愿是否理性。早在2016年之前,无数的各界学者就警告,脱欧相当于打开“潘多拉魔盒”,而且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但多数英国民众还是选择了脱欧。对移民的焦虑、财富不平等的拉大、城乡间的差距、地域与民族矛盾,针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人们只想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一一脱欧。在民粹主义政治家的煽动下,人们误以为一切困境的根源都在于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只要离开了欧盟,不仅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与痛苦统统消失,而且英国会恢复大国、强国地位。然而真实情况是,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思考,制定精细的解决方案,也需要人们具备高度的认识能力与互动能力,以及相互妥协的能力。当人们冲动地把问题归咎于“欧盟”这个“外部势力”时,悲剧就已经注定。

同时,少数人会挟持多数人。梅之所以要做出一系列“硬脱欧”承诺,以至于现在把自己卡死,主要是因为她不愿看到保守党分裂,她要迎合疑欧派的愿望,这也关乎她自己的政治命运。但问题在于,强硬派的要求永无餍足,他们只是要求一劳永逸地离开欧盟,并为此煽动起民众情绪,却无力提出任何妥当的脱欧路径,并掌控这一进程。疑欧派给其支持者传递的讯息是,英国脱欧等于摆脱了麻烦,可以好好地享受自己的“光荣孤立”,甚至恢复昔日的神威。但问题是,在二战后衰落的英国,其经济命运已经与欧盟密不可分,再多的帝国怀旧情绪也无助于逆转国运。

一个鲁莽、不明智的决定使麻烦如滚雪球一般增大,直至身处局中的人也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亮。当然这不是否定民主机制的意义,但要改善一个国家的命运,也许除了制度之外,还需要理智、善于沟通和妥协的公民,以及真正为公众而不只是自身政治利益负责的决策者。

猜你喜欢

保守党悲剧英国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画家的悲剧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近视的悲剧
卡梅伦 成功连任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