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开放的基本内涵与推进路径

2019-04-20李顺毅

对外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基本内涵

李顺毅

[摘 要]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充分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开放之路。绿色开放是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就是在开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理念和开放方式,将绿色发展融入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我国绿色开放需要构建绿色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在拓展全面开放格局中关注不同地区生态承载力差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开放合作的新作为之中、在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中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协调推进绿色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绿色开放;基本内涵;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2-0099-03

Abstract: I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 should fully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green openness.Green Openness is the organic unity between Open Developm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In opening up, we must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m an open concept and a way of opening up i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We will integrate green development into all aspects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open economy.To promote green opening up in China, we need to establis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mechanism of green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expanding the overall opening up pattern,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actions of opening up and cooperation,guard the bottom lin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romo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 efforts to promote green openness and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een Openness; Basic Connotation; Propulsion Path

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紧密相连,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过程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外开放既有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也有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并不是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能够自发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更加有意识的关注和行动。因此,为了防控全球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我国就需要采取适宜的开放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充分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开放之路。

一、绿色开放的基本內涵

绿色开放是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就是在开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理念和开放方式,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和行为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对外开放之中。

绿色开放是积极顺应和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绿色开放中,通过充分协商、共同努力和共享可持续发展成果,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协同推进绿色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的双向开放,积极开展绿色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绿色发展资源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在开放体制创新中,提高对外开放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完善相关法规,在贸易、投资及其他对外合作领域确立合理的生态环境标准和负面清单,阻断污染和能耗向我国转移;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做好环境与贸易相关协定谈判和实施,减少绿色贸易壁垒,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以技术手段降低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平等共商,积极达成企业国际投资中减少对投资国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约束机制和自律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多融入绿色发展的积极行动,更加注重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风险的共同防控和生态环境技术、项目与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绿色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各方面必须协同推进。当前,全面深化我国对外开放,需要更加关注对外开放的质量问题,对外开放的质量高低不仅包括其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包含着它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放质量的提升必然包含防控生态环境风险的要求,这就需要坚持绿色发展。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深化对外开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的开放不能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不仅在开放中要严格防控好生态环境风险,而且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以此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从促进我国绿色发展的要求来看,一方面,生态问题具有国际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妥善处理好对外开放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内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也需要合理利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更宽领域的生态环境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为我国的生态环保事业提供更多支持。

二、推进我国绿色开放的主要路径

(一)构建绿色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

在我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促进绿色发展也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的合理机制。在吸引外商投资中要更加有意识地引进生态环保型企业,尤其是生态环保技术企业,中国生态环保市场巨大,通过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对国外生态环保技术企业的吸引力将更加增强。我国也需要进一步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在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国际合作。绿色开放要求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绿色发展要素,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技术、资金、人才资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生产能力提升。

(二)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基础上推进绿色开放

绿色开放要与生态环境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差异明显,尤其是西部许多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承载力较低,因此,开放型经济具体发展路径要因地制宜,事先明确生态环境底线,西部地区不能盲目效仿东部的开放模式,要根据当地生态承载力条件制定引进外资的环保标准、选择适宜的外向型产业发展路径;同时也要更有针对性地积极引进适合于改善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的生态环保技术项目,提升通过绿色开放促進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精准性。

(三)通过更全方位、多样化、创新性的开放合作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

要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生态环境协议的达成,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影响力。在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键技术自主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生态环保产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多的生态环保项目中以合适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生态环保科技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共建生态环保工程技术试验中心、共同研发中心、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积极探索通过项目制、候鸟制等形式引进生态环保领域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通过更灵活和更有激励性的人才政策,支持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引进国际高端生态环境科技人才。

(四)在促进对外开放更加深入和便利的同时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在制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时,要因地制宜更具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设定适宜的生态环境标准,并确保严格执行,超标企业决不允许进入。扩大生态环保产业对外开放,一方面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生态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发挥溢出和带动效应;另一方面,以开放倒逼改革,刺激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竞争力。在自贸区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要求,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条件,鼓励绿色产业在区内集聚,率先形成我国高端绿色产业的示范区、聚集地和扩散源。推进绿色贸易发展,培育绿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相关标准规范,促进绿色贸易发展。根据实际需要,更加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生态环保服务,扩大生态环保服务的进口;加快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推动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绿色产品标准,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在促进双向开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中,要坚守国际生态环境责任,决不进行以转移污染产业为目的的对外投资。

(五)协调推进绿色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注重生态环保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积极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相关战略、规划开展对接

推动形成多渠道、多层面生态环保立体合作模式,加强政企统筹,鼓励行业和企业采用更先进、环境更友好的标准。推动企业遵守国际经贸规则和所在国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高度重视当地民众生态环保诉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拓展绿色环保技术、产业和工程的国际合作。一方面,通过投资、贸易、合作等方式,积极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中适合我国的生态环保技术和产业引进到国内的适宜地区,共建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产业园区;充分利用我国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产业合作;积极开展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需求,积极推进我国生态环保企业、技术“走出去”,提升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快培育我国国际绿色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1]龙永图.新常态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J].探索与争鸣,2015(2):4-10.

[2]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4):8-17.

[3]裴长洪.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 2013(4):5-16.

[4]王红,齐建国.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2): 105-108.

[5]钟茂初,史亚东,孔元.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顾晓滨 梁宏伟)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基本内涵
豫南山区特色农业推进路径研究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