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笔下“智者”的属性
2019-04-20张晨
摘 要:“智”一字在现代用法中通常为褒义,是聪明、智慧的象征。然而,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却代表了某一类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人。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真正的爱智者看来,他们排除于主流哲学之外,是诡辩家的同义语。本文通过对《智者》一书的深入阅读与分析,探讨了智者学派的真实属性,以及他们是如何为真正的爱智者所区分的。
关键词:智者学派;技艺;影像
在《智者篇》一开场,苏格拉底就向一位来自爱利亚的客人求证出——智者、政治家和爱智者是三类不同的人,要清楚地界定三者并非容易之事。由于仅仅谈“智者”的名称太过于空泛,因此客人表示将通过“定义”来探求智者的真实属性。然而,还需克服的一个问题是,“智者”这一种类过于抽象,不像身边的一些事物那样易于阐述,因而,客人表示自己将会从易于理解的事物入手,层层推进,以小见大。
1 占有术
不同于难对付的“智者”,爱利亚的客人首先从大家都了解的“钓者”入手,称他为有技艺的人,从而引出技艺的两个类型:将事物从无到有的“制作术”和将现有事物归为己有的“占有术”。显然,钓者的钓术属于占有术的一种,因为钓鱼的过程并不是生产鱼,而是将已有的鱼拿给自己。此外,我们知道钓术是“水中捕猎术”,那么与之对应的另一种捕猎术即为“陆上捕猎术”(柏拉图笔下的事物具有二分性)。为了探求智者的定义,客人继续将陆上捕猎术划分为暴力型捕猎和说服术。显然,智者采取的是后者,他们口口声声宣称是为了提供教育、培养德性,实则是在用说服的方式,私下里进行赚取酬金的活动。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智者就是一个拥有捕猎技艺的猎人。然而,他们这类人之所以能迷惑众人,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拥有一项浅陋的技艺,而是分有更多的种类。
同样是出于二分法,我们不难承认占有术也可一分为二:一是如钓术那样由一方支配另一方的“控制术”,二是出于双方自愿的“交换术”。控制术下属的争斗术中的辩论术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消遣的饶舌术,另一种即是智者用于赚取钱财的智术,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对控制术进行详细展开了。爱利亚的客人此刻着重强调了交换术中的市场经营术,同其他事物一样,市场经营术也分为“交易术”和“自营术”两种。先说易于分析的自营术:之所以称该技艺易于分析,是因为其主要关涉对象是其自身。我们有时会称智者为自营者,因为他们会自己生产出独树一帜的学问而后用于出售。其次,交易术又分为“零售术”和“商贸术”。零售术与自营术有何区别以及它与智者又有何相关性呢?客人表示,零售术是智者用来贩卖他从别处得来的学问的技艺,而自营术属于自产自销型,因此我们亦可以恰当地称智者为零售商;不过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零售术只是针对本城邦内的销售,而商贸术是智者在不同城邦间进行贩卖关于“德性”的学问,所以智者此刻又被称之为商人。
综上,爱利亚的客人告诉我们,智者拥有的并不是某种浅陋的技艺,而是分有着比其他事物更复杂的技艺,他们不仅扮演着捕猎者的角色,同时还分饰辩论家、自营者、零售者及商人等多个角色,这也是他们能够得意游走多年依然受无知青年爱戴,同时以巧妙的方式开脱而未被揭穿的原因。
2 制作术
在前文中,我们阐述了智者所分有的占有术的相关技艺,批判了智者的行为实则通过拿来他人之物进行包装贩卖,此种行为令真正的爱智者十分不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抛除他们所抢占的他人之物,假设智者正如他们所夸口的那样知道如何通过一门技艺来制作出一切事物。首先,能制造一切或者仅仅说知道一切就是一句儿戏之言,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制造一切,他们只是在尽力做出诸实在的模仿者。因此,我们可以称他们拥有的技艺是影像制作术。
根据上文的流程,在还未发现最终的智者与影像制作术的关系前,我们仍需按照二分法继续划分下去,即影像制作术同样是由两种技艺构成,一种是完全按照摹本的比例和颜色等进行全盘复制的“仿像术”,另一种则是背离实体,按照看起来美的比例进行制作的“幻像术”。如果说智者完全照搬“诸实在”的摹本他们定会断然否认,称其融入了自身的智慧;如果说智者使用了幻像术,他们依然会进行狡辩,然而将该技艺划归于他们再适合不过了。基于臆见而非知识,智者通过自以为是地模仿,私下里进行学问的卖弄,因而可以说,智者是实实在在的模仿者了。
3 划分术
在上文中,爱利亚的客人谈到了智者如此多变的属性,对智者学派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讽刺与批评。然而,他并没有一味地全盘否定,在后文中竟也从智术中划分出较为可取的方面。既然提到了“划分”,我们不得不提一句,前文中的各类技艺中,抽象类的大到占有术、制作术,细节类的小到钓术、说服术,这所有的范例都具有“划分性的”。那么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可以推断——有一种技艺能够涉及上述所有的技艺类型,它的名称很显然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让一切都可以二分的“划分术”。
那么划分术也理所当然地具有层层的二分性,首先,依照客人所言,我们能够很轻易地将其分为:其一,把相似的东西分开之术;其二,把优劣不同的东西分开之术,亦即净化术。为了使我们能够快速找到划分术与智术的相关性,我们暂且抛开一些与之相去甚远的分支,从而能够快速奔向主题——智术很显然是属于劣中取优的净化术。此外,相对于针对身体的净化,理性告诉我们,针对灵魂的净化才更能通往智术的大门。对于那些无知的青年,通过采取教育术中的教化术对他们进行提问,最终能够排除臆见。这种辩驳是所有智术中最正统而高贵的,我们姑且把它也归入智者所具有的属性中。至此,柏拉图用来描述智者属性的词都已如数罗列在上面了。然而,仅仅用多个属性无规则、无章可循地堆砌出的几个词语来定义一个名称,难免会遭到有学问的人的耻笑。因此,客人通过对前面几种属性的高度概括,同时进行了多重论证,终于使智者的真正定义终于浮出水面:那些在语言和思想中制作影像的、亦即制作假陈述和假判断的人,才是智者的真实属性。
4 结语
智者学派在古希腊时期十分活跃,雅典为其主要活动场所。柏拉图始终对这类人的哲学思想持批判态度。在柏拉图看来,真正的爱智者是那些从事思考真理和实在的人,只有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真正的哲学家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所以,柏拉图眼中,只有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才是爱智慧的人,他不必宣扬自己有多么崇高智慧,依然能吸引无数真正追求真理的青年们;而那些智者学派却无时不刻不去想着如何使自身“显得”有学问,并打着爱智慧的旗号,耍着狡猾的手段,用不实的、他们所谓的真理,向无知的年轻人贩卖“德性”教育。
虽然我们能够看出,柏拉图笔下的智者十分不堪。但是,不得不承认,智者学派的批判和探索精神,为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打破了传统宗教神学,通过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确立了人的地位。同时,从智者学派发展起来的辩论术,让人们学会通过辩论的方式说服公众,流传至今依然适用,且更加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文杰译.柏拉图,智者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詹文杰.真假之辨:柏拉圖《智者》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晨(1993-),女,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