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分析

2019-04-20马梦薇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垃圾分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地区在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农村生活垃圾很多没有进行回收处理就直接进行焚烧或填埋,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浙江省金华金东区的琐园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了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垃圾分类模式,较成功的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本文通过总结琐园村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难点,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途径,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经验总结;琐园村

1 浙江金华金东区琐园村基本情况介绍

琐园村位于浙江金华东郊澧浦镇北1公里处,现有住户460几户,人口1200多人,拥有诸多古建筑。开始整治环境前,琐园村环境脏乱差,2014年,实施垃圾分类后,村里加强了对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环境好转起来,村里的古宅子、老建筑也恢复了生机,古村落的美重新显现出来,2015年琐园村成功申报了AAA景区,2016年琐园村开门迎客,一年门票收入大约300万元。

浙江省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推进是琐园村开展垃圾分类的背景。浙江省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2012年主要是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但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急剧增长、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的下降,2013年后,浙江农村垃圾处理迎来第二阶段即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力求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减少垃圾的处置量,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目前金华等地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区域全覆盖,其他地区也在依照政府规划稳步推进。

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琐园村也是按照常规的四分法,把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它四类,但农民普遍反映弄不明白垃圾分类的标准,使垃圾分类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琐园村干部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与农民探讨,提出将农村垃圾分类标准改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这样无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都可以理解,垃圾分类的工作得以进行下去。

2 琐园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

2.1 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垃圾分类标准

传统的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对分类者的文化素质要求水平较高,要求分类者要明确了解四类垃圾所包含的内容。而农村的村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并且很多是老人和儿童,按照传统的分类标准不仅每家每户要配备四种分类工具,而且要准确的按照标准分也很困难。而“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分类标准的接受人群就从年龄到文化程度都大大扩展了,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琐园村每家都有两个垃圾桶,绿色的桶装可腐烂的垃圾,灰色的桶装不可腐烂的垃圾。村里的垃圾运输车也是由两个箱体组成,一半装可腐烂的垃圾,一半装不可腐烂的垃圾,然后统一运到村里的阳光堆肥房,在那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2 利用农民的荣辱感制定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农村的居民都属于同姓宗族群居,即使不属于亲戚也是很多辈都一起居住的老邻居,彼此熟悉,利用这种情况,对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分公示,通过公众舆论让他们彼此监督,促进垃圾分类的实行。琐园村每户的垃圾桶上都有二维码,村干部扫描二维码后对该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拍照打分,然后上传系统,村民都可以查询。每个季度,还要根据垃圾分类情况在村里进行评比,垃圾分得好的家庭可以上村里的笑脸墙,得到美丽家庭示范户的称号,还会发肥皂、毛巾等进行物质奖励,而分得不好的农户也要上村里的促进户名单,这样垃圾分类与每个家庭的荣誉息息相关,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1]

2.3 合理有效的垃圾终端处理方式

70%可腐烂的垃圾运到村里的阳光堆肥房,阳光堆肥房利用好氧堆肥的原理,通过太阳能采光板加温,在室内安装透风口、淋水喷头等进行供氧加湿,并在地面铺设了收集垃圾渗漏液的下水道,在可腐烂垃圾倒入后再添加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高温堆肥。[2]经过两个月的阳光发酵,这些可腐烂的垃圾就成了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可以省去农民部分购买肥料的开支并且位于村庄内部,随取随用,方便经济。阳光堆肥房的数量也是根据村内的人口数确定的,基数为2,大概每500人增加一个,尽可能的处理村内产生的可腐烂垃圾。另外不可腐烂的垃圾中有10%到15%是可以回收卖钱的,经过垃圾处理员的二次分拣回收处理,最终,只有15%至20%的垃圾需要进入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置,相比于之前的集中收集处理,垃圾的处置量大大减少。同时,垃圾的就地处理也减少了垃圾的转运费用和运输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

2.4 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

浙江省的農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4年以来,浙江省就在积极推行“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从2014年至今,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浙江已编制完成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行动规划》等文件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3]浙江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健全网络体系,层层推进,一级抓一级,建立市对县季查,县对乡、乡对村月查的分级督查考评制度,与年度考核和奖金挂钩。明确基层垃圾分类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各村通过村委会和村民理事会等机构想事、干事,把垃圾分类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同时强化资金保障,各县区结合实际安排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计划,及时拨付资金。琐园村在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村民不太理解,觉得旧习难改,为了说服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妇联主席对每家的垃圾分类情况拍照打分,做通了工作,加上笑脸墙的评比激励,村民渐渐接受和习惯了垃圾分类。

2.5 注重垃圾分类制度的可持续

一方面,金东区将垃圾分类的内容写入课本,将知识与实际结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垃圾分类的行为代际传承下去,还可以通过孩子带动家里的大人,使垃圾分类成为全民环保的行动;另一方面,2016年12月,金华市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2017年12月,《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由金华市人大常委表决通过,报省人大批准后公布实施,这意味着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也标志着金华农村的垃圾分类从制度化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4]将经验模式变成法律规范,垃圾分类就多了法律强制力去保障实施,促使垃圾分类的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2.6 垃圾分类全区域深层次覆盖

垃圾分类还实行门前三包,不管是厂区还是农户居住区,除了自家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还要保证门前区域的干净卫生,不能乱丢垃圾,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进行责任签订。探索对村内主要道路实行专人负责,挂牌公示责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在乡镇范围对各村进行评选,通过乡镇卫生办公室的明访、暗访,对各村庄的卫生情况进行打分,对于做的不好的村庄在全镇通报批评。金华农村的垃圾分类严格利用了我国的行政层级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和惩罚机制,使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的措施覆盖到农村的边边角角,也促进垃圾分类长期有效的实行。

3 琐园村实行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好处

首先,垃圾处置量大幅减少。实行垃圾分类后,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可腐烂垃圾在村内堆肥,可回收垃圾被回收卖钱,不用再清理转运,大大减少了需要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也使金华市的垃圾填埋场有效使用年限从五年延长到了十年。垃圾的就地处理还大幅降低了垃圾转运清理的费用,节省了人力财力。

垃圾分类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也使乡村经济得到了发展。琐园村实施垃圾分类以后,环境越来越好,成功申报了AAA级风景区,发展了乡村旅游业,以生态促经济,生动的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这也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治理好生态环境,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乡村观光业、民宿、农家乐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要对各家各户进行反复的监督、检查,加强了村干部与群众的沟通,解决了以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增强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也有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浙江金华农村的这种垃圾分类模式给全国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树立了一个典范,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给其他地区的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4 引入琐园村垃圾分类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简单的分类标准给二次分拣带来麻烦

琐园村的“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分类标准虽然使农户易于接受,垃圾分类的工作得以进行下去,但相对于传统的四分类法,分类过于简单可能给村内对垃圾进行终端处理的分拣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因为可腐烂的垃圾一般都是厨余垃圾,如瓜果蔬类、剩菜剩饭等食品类废物,而不可腐烂的垃圾则包括了传统分类中的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如果村庄较大,村内人口数较多,每天产生的垃圾较多就会使保洁员的二次分拣任务量巨大,并且除去可卖钱的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直接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4.2 不同地区适用的垃圾终端处理方式

阳光堆肥房是利用太阳能采光板进行加温,比较适合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在湿润多雨的地区就要考虑阳光堆肥房的成肥效果了。浙江目前在推广的另一种可腐烂垃圾处理方式是机器成肥,机器成肥是通过微生物菌和配套设施进行搅拌加热使有机类垃圾成肥,成肥快速并且质量较高,但购置和维护成本也较高,适合人口较多、垃圾量大,并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地区。除此之外还有酵素处理技术,对果蔬进行厌氧发酵,生成乳酸、酒精等。各地区应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终端垃圾处理的方式和设施配备的数量等。

4.3 垃圾分类处理的费用巨大,财政压力大

垃圾分类需要给每家每户配备分类垃圾箱,需要支付保洁员的工资以及垃圾转运和最后填埋焚烧处理的费用,还要建设阳光堆肥房等终端处理设备,资金投入巨大。使用机器堆肥的方式,每台机器每年的运行成本就要9.8万元,购置成本则更高。[5]尽管垃圾转运费用由县、乡、村三级承担,阳关堆肥房由市、区财政出资,有些地区也有村自筹和村民缴费等方式,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地经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仅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如果在不太发达的农村,政府要想做好垃圾分类从分类到处理的整套设施的建设则更加困难。

5 完善垃圾分类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社会资本的引入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前期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的花费占比较大,使得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而引入社会资本是缓解政府一次性投入不足的重要措施。但基础性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社会资本投资不易,因此政府要通过收费、享受政策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方式弥补乃至消除社会资本经营亏损,完善市场化环境,给予社会资本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做好区域垃圾分类处理规划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尝试公私合营的PPP模式。[6]

5.2 加快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垃圾终端处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培育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促进垃圾回收处理形成产业,对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对农村垃圾终端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努力解决垃圾分类推广中的规模和技术难题。另外,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垃圾分类处理的模式运用,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从事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引导居民按照新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处理。政府应该引导这类企业不断发展成熟,并通过试点带动作用,推广成熟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5.3 加強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目前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我们国民的环保意识还普遍较低,环保的自觉行动力不够,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空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利用基层群众自治,以村里的队、组,城市的街道、社区等为单位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文化橱窗等进行宣传,利用网络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推广,投放公益广告等,配合垃圾分类在城市和农村推广的进度增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熟知度,让垃圾分类走入学生的课堂,增加环保类知识在试题中的比重,促使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

5.4 逐步完善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

鼓励各地区寻找适合本地特征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逐步推广,并不断形成法律规范,将垃圾分类的经验模式制度化、法律化,确保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和实施。完善从国家到各个地方的政策法规,明确各个领导层级的职责,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落实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垃圾分类回收中的具体责任和作用。对于消极应付、不能把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的地方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6 结语

垃圾问题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金华金东区琐园村推行垃圾分类的成功之处在于结合了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模式,尽管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做法如因地制宜的分类方式、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各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相关经验发展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模式。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在发展成熟后应适时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开展市场化运营。

参考文献

[1]垃圾分类,减量为宝[EB/OL].2018[4.02].央视网焦点访谈http://tv.cctv.com

[2]吕月珍,潘扬,孔朝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浙江模式”调查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12),254-259.

[3]浙江垃圾分类处理做得很有效垃圾咋分类村村都知道[EB/OL].2017[1.02].浙江新闻http://zjnews.zjol.com.cn

[4]王瑞良:垃圾分类金华模式推进农村绿色革命----从金东试点向全国推进[EB/OL].2019[1.01].广众网新闻https://www.jinhua.com.cn

[5]垃圾分类,浙江凭啥领跑全国?[EB/OL].2018[1.22].加百列生物http://www.gabriel-gp.com

[6]張黎.德国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6),5-8.

作者简介

马梦薇(199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苏州大学本科生,研究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垃圾分类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对两例使用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