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考古文物对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作用

2019-04-20崔江美子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墓宝鸡青铜器

崔江美子

摘 要:对于中学生而言,文物是学习历史最直观的资料,文物自身的神秘色彩和历史价值也使中学生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地方考古文物因为文物自身的魅力、最真实的文化发掘现场、文物展览活动的组织而从教育、观察、引导等方面对中学生学习、探究历史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考古文物;学习兴趣

1 地方考古文物自身的魅力引发的好奇心

位于宝鸡市扶风县的世界佛教圣地法门寺,珍藏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佛骨舍利出土之前的故事也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有传说称法门寺真身宝塔下有一个地宫,在地宫里金碧辉煌,一池水银泛着点点星光,池上有金船漂浮,船上有一精致棺椁,椁中所供即为佛骨。这一传说为这枚舍利平添了些许神秘。抗日时期爱国将军朱子桥欲修复宝塔,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却未曾打开。文革动乱时浩浩荡荡认为造反有理试图破除迷信的红卫兵在铁锹离地宫大门仅一锹之隔时却扬长而去。若说朱将军未挖开地宫是爱国之心的话那这些红卫兵中途停锹则是一种神秘的偶然。再者佛骨问世当天是夏历四月初八同释迦牟尼诞辰为同一天,此中巧合同样充满神秘。

不仅是因为文物就在身边,更是因为文物本身的神秘色彩,所以我们才会有想要探寻事实的好奇。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才会主动的了解和接触,因为主动接受所以才会发现历史的底蕴和乐趣。

学习知识的持久性更多的是因为有趣和长知识。2018年4月宝鸡市政府举办了以“看中国,来宝鸡”为主题的宝鸡发展大会。这个主题来自一个出土于宝鸡的国之重器--何尊。何尊以铭文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二字闻名遐迩,“何以为尊,我有中国”是对其地位的解读。当你信步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盉还映着龙腾虎跃凤呈祥,秦公镈还奏着春秋的故梦,折觥还盛着西周的美酒,虢仲鬲中还煮着甜糯的粳米。难道不会觉得有趣,不会觉得增长见闻吗?就这样,我们在国宝之光的映照下成长,我们的自信映着国宝的荣光。

2 地方考古文物现场给中学生带来的震撼

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村的秦公一号大墓是宝鸡市中学生都曾参观过的秦王墓园。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学史上五个之最:1)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2)墓内殉人186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3)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4)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5)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

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五个之最,而是一个特别的导游;一个一线的考古现场;一个没有开发的展厅。

我曾经三次到访秦公一号大墓,对于“黄肠题凑”、石磬可以说是熟悉了。但吸引我多次到访的除了文物自身的魅力还有一位导游大叔--赵大叔。

赵大叔与其它景区的导游不同,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大墓的发现者之一,亲历了大墓的发掘过程。为了讲好关于大墓的前世今生,他自学了大量历史资料,主动请教考古队的老师、参与编辑了介绍秦公一号大墓发掘的书《秦公一号大墓》。他的讲解有史实、有故事、有生活、也有思考,他让我们看到,只要投入热情和精力,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每一次参观,他都会在结束的时候给参观者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参观者带着问题回去、带着答案再来。

这里全景展示了秦景公墓葬,来到这里你会惊呀于棺椁数量的巨大、惊叹于秦王的残暴、惊服于秦国匠人的礼乐艺术。那166个装盛殉人的箱匣就在那里密密麻麻的安放着,让人心惊神摇。

那72个装在箱子里的人是谁?她们是被毒死后装入箱子殉葬的吗?那94个装在匣子里的人又是谁?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到底发生过什么?墓园里还有一个车马坑没有开发,如果有一天,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保护文物的方法,我们将尽力还原历史上的那一天。

最真实的考古现场,给了我们书本上感受不到的震撼和思考。当我們看到墓园、摸到墓匣、触到五花土,我们拼命的想像秦景公的模样。真想穿越到秦国,和他来一场关于葬俗礼制的对话。有的同学说“如果能穿越,我要回到公元前537年以前,到秦景公治理秦国的39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可以,让我好好与他来场辩论。他的朝堂之上礼制奉常是个什么模样?”也有位异常冷静的同学说“在古代,有的朝代后宫嫔妃和王孙贵族是以殉葬为荣的。这里面也许有的人是心甘情愿的,也有的人也许是受了家族顶礼膜拜后毅然赴死的。总之,我们得结合当时人们对殉葬的认识来看待这件事儿。”

秦景公的卒年及治国时间,就这样被轻轻松松的记住了。他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数字、人名,而是一个想好好与其一辩高下的对手。面对这个一线的考古发掘现场,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和思考。也许,现场对于争议没有现成的结论。但是这场关于殉葬者心态的辩论却深深的留在了我们记忆里。我们各持己见的收集、学习、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在下一次的争论中一决高下。文物发掘现场让所有与文物相关的人、朝代、礼制、艺术、文化都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一线的考古现场,给了我们许多可以讨论的话题,给了我们许多可以辩论的知识点,给了我们学习、探究历史的动力。那个两千多年前的人,你等着,我必来会你!

3 地方考古文物所带动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学习、实践场所

在宝鸡,全市中小学都会组织师生去青铜器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因为青铜器是宝鸡的象征,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宝鸡悠久历史的见证。2018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到105万,其中学生65万人,假期学生志愿者45人。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有“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大学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青铜器博物馆为中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博物馆管理、探索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文物所带动的文化活动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了一扇窗。

很荣幸,我也是假期志愿者中的一员。在这里指导老师教会了我背诵各展馆的解说词;在这里我更长时间的驻足在每一个国宝面前,畅想一下她的前世今生;在这里我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青铜器博物馆不仅使宝鸡中学生通过活动生动而直观的学习了历史,更使得宝鸡中学生主动的探究、研习了历史。甚至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更多对宝鸡文物古迹感兴趣的游客。

在清脆的礼乐声中,周礼的谦恭尊老敬长等品德已经融入生命,种种历史的印记已经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承袭着。“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家乡在宝鸡,这里的文物历经千年,这里的人对历史、对文物、对礼制有着丰富的积淀。从文物自信到文化自信,宝鸡人的风骨是刚正、顽强、宝鸡人的气概是豪爽、通达。

从回望到热爱、从热爱到传承、从传承到发扬。历史给了我们经验和思考,感谢文物保护工作者让我们通过文物对话千年。保护好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民族文化、了解先人智慧。国宝会说话,她在用精美、神秘、实用告诉我们从前种种,研习历史、探索传承,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4):30-30.

[2]吴思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2008.

[3]周雄飞.藏书与读书[J].当代矿工,2013(10).

猜你喜欢

大墓宝鸡青铜器
国别成谜的纪王崮春秋大墓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启动考古发掘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认识“晋式青铜器”
陕西蓝田支家沟西汉大墓考古 西汉鄂邑长公主墓探谜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