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原则
2019-04-20马超
摘 要:本文讲述了博物馆宣教活动的定义和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该活动组织原则,通过以队伍建设为原则、挖掘宣教资源为原则、创新宣教方式为原则,旨在促进博物馆宣教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原则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人们生活的形式发生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型文化传播团体,其中以博物馆宣教活动为主,实际工作中,遵循一定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要功能,此外,博物馆管理人员要提升重视程度,通过各种方法做好宣教活动。
1 博物馆宣教活动介绍
1.1 内涵
博物馆宣教活动的本质是以陈列的产品为对象,结合宣教的目的,对其活动进行加工等处理方法,挑选最适合的形式,通过解说员艺术的讲解,将其内容带有感情的向参观者转达,传达宣教活动体现的高尚精神,激发观众心灵生的共鸣。另外,宣教活动不单单是讲解这么简单,还需要有效的指引,将参观者在视觉上获取单一的感性知识,升华为对陈列物品正确的思想感悟,变成参观者自身理性知识,提升其对展览物品背景知识的掌握,进而激发其内心的感情,这样才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最终完成其向参观者传递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1]。
1.2 重要性
博物馆工作中,宣教活动是基本的工作,有很强的社会教育作用,可以将社会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殊阶段的发展,博物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宣教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该活动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但是实际活动情况上分析,博物馆宣教工作有很强滞后性,这是因为社会发展迅速,宣教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创新,阻碍了社会教育工作的进行。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和方法,从多个方面进行革新,根据其组织原则,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
2 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原则
2.1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原则
首先,提升讲解人员专业素质。博物馆宣教活动的组织涉及到的人员和部门较多,工作量很大。單位要将人员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按照岗位要求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其中讲解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实际工作中,令其参与到文物展览和陈列工作中,从资料的整理、故事编辑和讲解词创作等全过程的体现,让讲解员对自身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将其作为真正的研究员,而不是单纯的“传声筒”。工作中可以因人而异的讲解,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其次,建立志愿者机制,博物馆中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宣教活动的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志愿者在宣教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对进行宣教工作有重要意义,志愿者参与宣教活动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博物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令其活动变的丰富多彩。最后,壮大宣教队伍。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中,除了有本馆人员和志愿者,还需要调动社会潜在力量,为宣教活动添砖加瓦。如博物馆可以在本地的中小学选拔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口才能力强的学生建立“小小讲解团”,利用声情并茂的声音为观众进行讲解,提升其继续听下去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这种形式既壮大宣传队伍,又让在校学生有所锻炼,两全其美。
2.2 以挖掘宣教资源为原则
首先,博物馆创新工作观念,编辑文物背景故事,吸引观众注意,博物馆主要职责为文物的收藏、保存、展览和宣教等,面向社会所有人士,创新背景故事,不但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还让更多的成年参观者对其背景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都是记载历史的重要物品,工作人员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考证,将内在信息挖掘出来,充实资源。通过文物资源的深度挖掘,编辑故事,需要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将其重要责任扛在身上,以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研发其成果。宣教活动主要通过探究成果,挖掘好的文物故事,进而推进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的顺利进行。其次,创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博物馆可利用多地联合的形式进行宣教活动,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满足不同年龄和阶层的需求。以重庆市为例,有抗战教育博物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十多个大型博物馆,多年前就打破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其资源串联起来,通过红岩文化品牌,进行整体宣传教育工作,并制作现场情景剧,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播放,让全国人民不但认识重庆,重点认识各大博物馆,增加参观人数。最后,利用社会力量。例如上海市陈云纪念馆,为了更好的宣传陈云同时生平事迹,该博物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宣传。为了让参观者全面掌握陈平对艺术事业做的贡献,推广相关戏曲广播剧,邀请附近居民免费畅听,接触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人们更加熟悉陈云。充分利用宣教资源原则,利用社会力量将非物质文化转接到博物馆宣传工作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耳目一新,起到更好的宣教效果。
2.3 创新宣教方式为原则
首先,创新阵地宣传。博物馆进行相关工作时,以人为本,将人作为主要对象,结合参观者真实情况和需要,穿插传统和现代化讲解形式,进而激发参观者听的兴趣。保证各个年龄段和层次的观众都喜爱。讲解是宣传教育活动主要使用方法之一,因此要创新形式,例如有的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唱歌跳舞等形式,向观众灌输重要观念,这种形式有很强的娱乐性,深受其喜爱。另外,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进行时,可结合我国教育部门,讲解和教材有关的内容,如上海鲁迅纪念馆,将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文中和鲁迅有关的文章进行整理,派专业讲解员到学校中讲课,深受学生喜欢,提升学生感悟。其次,走出博物馆。近几年,我国党和政府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将文化成果共享。博物馆不能再恪守成规,要走出去,面向更多的人们服务。如农民和军人等,到农村和军营中,为更多的人们做宣传教育。这种形式对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要求更多,不是进行一次就结束,而是要长期进行,做好重要文物的运输和保存工作,主要专题做成展板,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其该有的社会效益。贯彻党的文化共享政策,响应党的号召,贴近人民群众。最后,创建官网平台,利用信息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网络,经常利用微信和QQ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博物馆的宣教活动面对的对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互联网使用主要使用人群[2]。博物馆也要与时共进,充分利用网络,创建社交平台,重视其信息发布、更新和与参与者的互动等管理,保证新闻更新的时效性和宣传内容的合法性,与参与者进行互动沟通,激发阅读者浏览的欲望,通过网络向其进行宣教。
3 结论
综上所述,博物馆进行宣教活动时,要想有更好的效果,就要对其含义有充分的认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下面几点原则进行工作:第一,创建宣教组织队伍。第二,深度挖掘宣教资源。第三,创新宣教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升宣教活动组织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蜜.关于我国人文艺术类高校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思考和建议[D].厦门大学,2017.
[2]史卓文.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新机遇[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26.
作者简介
马超(1989-),男,汉,上海市,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