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2019-04-20郑钰凡
郑钰凡
摘 要:现代社会大环境下,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影响了传统型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将图书馆建设特色化才是图书馆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途径。本文简要论述了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推进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化;服务建设
1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通常是纸质版的图书文献资源库,资源有限,不够系统全面,更新速度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出现,社会进入到了网络信息资源大共享的时代,传统形式上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转变和特色化图书馆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图书馆特色化的意义、馆藏特色化和服务特色化这三方面简要论述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
2 推行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意义
2.1 必要性
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蜂拥而至,难辨真伪,其中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是时效性短,真实性不够可靠。帮助大众整合分辨真实有效的信息便是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一大必要。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需要从新出发,做出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如何完善馆藏与服务是一大难题。如何从众多信息中进行筛选,整合真实有效的信息服务于大众,使大众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所谓特色化建设即要明显区别于传统形式上的图书馆,这不仅仅体现在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还需要服务的特色化。针对高校来说,在这个剽窃、抄袭屡见不鲜的时代,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及时性十分必须。因此,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有其特色化建设的必要。
2.2 特殊性
就特殊性而言,主要指的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与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是,高校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学生老师提供知识需求。但比起之前的知识需求发生了转变,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界限已不再那么明显与确定,渐渐地学科交叉型研究越来越多的出现,一项科学研究往往是融合了不同的技术手段,跨越了几个学科。另一方面,顺应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需要的人才已经由专业型人才慢慢转变成综合型人才,面对这种现实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培养计划下的学科调整,将部分专业性学科进行整合,因此,针对不同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有其特殊性。
2.3 可行性
讨论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可行性,首先,网络信息化技术便为其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现在,大多数高校或机构都设置了校园局域网,图书馆拥有自己独立的管理系统,再通过广域网连接国内甚至国外的各个信息网点及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个由点及面的广泛的网络。其次,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系统相对连接却又彼此独立,馆藏方面出现资源相同却彼此不共享,资源缺乏也彼此不共享的局面,造成了信息资源甚至是物质资源的浪费,在十几年前就有了打破这种传统模式开放办馆的理念,但这个局面到了今天却依然没有改变,共享不意味着模式完全相同,各大图书馆依然需要拥有各自的特色,只是在资源方面做到共享,合作中各自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展现自己的优势。
3 图书馆特色化建设实施
3.1 资源特色化建设
1)文献资源建设。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即资源特色化的实质,它要求对一特定群体对象拥有着系统全面的馆藏资源,而不是只涉猎一二就等同于拥有其对应资源;其次馆藏特色应具备针对起码一项学科或项目的系统的、专业的文献资源,该特色资源应该把它发展为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在这一方面“精”要优于“杂”,最好这一特色能与当地或本校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使该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基于利用率考虑系统性、特色化才能应用于实际。另外,随着载体的多样化,馆藏结构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除了纸质版资料,相应的电子资源也应得到相应的扩充,利用网络科技优化结构,使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网络全球化的出现对传统型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以往信息资源交流慢不系统的缺点,它使得全球的资源信息快速交流共享。因此图书馆做好共建共享体系以及自我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工作,应注重时效性以及准确性,不单单是作为资源交流的中转站,还应该加强自己的数据库建设,可以是自我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拥有自己的特色化资源。
3)人才资源建设。人才资源的建设,往往首要想到的便是图书馆员,其实除了图书馆员读者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当中来,包括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达到图书馆与读者的双向优化。另外关于图书馆员的培养,应当充分考虑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合理投入,做好引进、培训及挖掘其潜在能力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做好人才的利用。比如退休高级人员的选拔和使用,毫无疑问,他们是这批人员拥有巨大的才能与潜力。他们是宝贵的财富。
4)设备资源建设。设备资源是指包括建筑、器材等一系列的物质资源,这一类资源的配备往往是根据自身能力弹性建设的,在结合自身情况的条件下使各设备资源发挥其作用。设备的配备应该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例如一些网红图书馆,过分追求于外观建筑,追求外在的美观,其实不必追求表面的“高大上”,要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提高空间利用率、安全性等其它实用价值。将资源进行合理性优化,例如优化计算机设备、检索系统,真正的做到为读者服务才叫做真正的高大上。
3.2 服務特色化建设
1)服务特色化建设的意义。图书馆特色化服务的开展,对于图书馆来说,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利于图书馆形成自身特色,增大受众面积,有效扩大图书馆收益。资源是无限的,但图书馆的容纳量和投入成本却是有限的,保证在一定经济成本下,进行特色化建设,提高了图书馆效益。对于阅读者来说,特色化服务的开展,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建设性理念,以读者为主体,做到了真正的服务于读者。例如,电子资源和实体资源的分区服务,资源的有效分类管理,专业化资料的系统配套服务,这一切方便于读者快速、准确、系统全面地查找是建设图书馆服务特色化的意义。特色化服务需要具有差异性与独创性才能保证真正的特色服务,要开展真正具有自身特色,有价值的服务。另外,特色服务还应具备前瞻性,特色化当然需要不同于其他才能形成特色,但具有长远的目光才能保证特色化图书馆的持续性发展。
2)服务特色建设实施。自动化服务就意味着读者能够利用现代科技设备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助式搜索,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料。自主化服务首先需要以完善的资料分类系统,防止读者搜索资料过程中进行模糊搜索。另外根据地方特色,图书馆可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专业服务,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可以定期组织进行特色活动。或者可以举办文化、政治、学术交流会,或在图书馆内进行科技培训,也可与地方大公司或优秀产业联合举行特色产业相关技术的培训。图书馆充分扮演好带动地域性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角色。
4 结语
在一定层面上,图书馆的发展和优化标志着一个地域或学校机构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它是资源交流、集中、发散的结合点。因此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开展十分有必要性,只有跟随时代,做出改善,才能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图书馆资源建设简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01):57-61.
[2]李艳玲.试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及特色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01):65-67.
[3]徐璟,韩丽.图书馆特色化建设新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4(05):36-38+50.
[4]徐燕.试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现代经济信息,2009(03):95-96.
[5]张辰.简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0(01):38-39.
[6]张晓波.试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林区教学,2008(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