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中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4-20崔愚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崔愚

摘 要:中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担负着维持人类健康和发扬中医事业的艰巨任务。为着之后工作的特殊性,也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并且作为被患者所信任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变得至关重要。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在这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不少问题出现。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的对策显得尤为可贵。另外,作为学生中特殊的群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医院校学生,在对外界事物和信息的接受上也和其他学生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这方面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对待。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中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大体系中是一颗螺丝钉,这颗螺丝钉要钉得牢、钉得稳,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要有坚实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对思政工作会议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善于发现梦想、激励梦想、成就梦想,指导学生把个人小梦想与中国大梦想,个人发展与学校、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

1 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1 以学术为重心,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1)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的指导和评审,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校大学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等工作,成立学生大创基金指导小组,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定期开展“学术讲堂”系列专业知识讲座。将社团活动与学术大讲堂紧密结合,成立具有中医院校專业特色的学术社团。定期组织学术类社团活动,诸如伤寒交流会、宋词鉴赏、针灸推拿操作训练等,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开展优秀学生“面对面”学习经验交流会,树立学风建设典型,选取各年级优秀学生典型,深进入宿舍为新生传授学习经验,引导新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1.2 以品牌项目为载体,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将专业学习、志愿活动、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形成院校两级品牌活动。学校打造“中医传承班”品牌工程。传承班云集中医名家,专家教授言传身教,坚定广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更好地推进师承教育育人体制,加强同学们对于求学之道、为医之本的认识,为中医学院全体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精髓奠定了基础,激励他们争当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可以侧重加强“中医名师堂”建设工作,激励学生不断磨砺自身意志,寻求更高层次的身心锻炼,争做高素质人才的“预备队”,在“勇于争先,拼搏进取”的励志征途上完善人生。

1.3 以安全为底线,确保学生工作稳定

1)做好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和咨询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深入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排查力度,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形式,及时准确掌握心理、学业、经济困难三类特殊人群的状况,排查需重点关注学生,通过心理辅导、思想引导、学业督导等形式制定帮扶政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贷、助、补工作。在经济上帮扶的同时,坚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逆境中奋起。一方面,对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心境低沉的贫困学生特别留心关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自强自立报告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实现“自助_助人“的飞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3)加强宿舍安全检查力度,建立网格化信息联络网。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宿舍管理体系,将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教师检查与学生干部检查相结合,下大力度整治学生宿舍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脏、乱、差情况,将学生宿舍安全卫生与评优评奖相挂钩,治理“重点检查宿舍”、“限期整改宿舍”。

1.4 以培养为中心,全面做好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

1)扎实做好毕业生考研、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毕业班老师要定期走访实习医院,与实习单位携手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考研、就业意向,做好情绪稳定和正确就业思路引导工作,通过多渠道为学生寻找就业信息。要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面试技巧、考研辅导等活动。要坚持开展用人单位回访和毕业生调研工作,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同时确保签约率和考研率逐年呈同期上升趋势。

2)打造具有中医药院校的素质育人品牌工程。培养学生“责任、坚韧、克己、奉献”的拼搏精神,建立十大育人思政体系。

3)切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特色与感恩奉献教育相结合。坚持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载体,带领院团委组织各个层面的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举办“中医疗法进社区”活动,遍及周边社区。亦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展、关注自闭症儿童、走进太阳村等志愿活动。

2 未来几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2.1 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法,继续发挥以勇搏班为载体的素质育人方案在实践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创新和探索学生第二课堂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领悟和实践医学生的价值和责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基地,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2.2 实施提升专业学习主线工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训练营”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参与面,自主扶持并培育学生科技实践项目,建立创新项目延续培育成创业训练项目的的长效培养机制;“以赛促创”,重点打造“双创”工作品牌,吸纳社会力量为大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的平台;开展新生“职业导航”,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目的性,帮助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了解专业、认知职业;推进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体制与管理机制的有效运作,开展“六个一”工程,即“读一本好书、听一次报告、撰写一份心得、申报一项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一次互评交流,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中的拔尖人才,选树典型。

2.3 实施大学生健康成长工程,确立深入细致的安全稳定底线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和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宿舍安全监督机制,制定预案;将宿舍安全和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未来五年工作重点,将常态化学生活动、专业思想教育、传统文化培养融入宿舍建设月;建立班级-宿舍-学生干部-重点人网格化信息管理体系,加大心理咨询工作;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学生分类、痕迹化管理。

2.4 实施素质引导工程,构建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线

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导,分年级、分专业、有梯度的科学设计;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将学术大讲堂、临床实践活动、“中医疗法进社区”、传统文化展等活动与社团活动充分整合,真正实现学生被动与主动的角色转化;全员开展临床能力竞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实际效果。

2.5 实施助学励志工程,认真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资助体系建设,实现助学与励志的统一,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

2.6 实施规范管理工程,积极促进学生工作正规化、科学化

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目标管理,完善学生工作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奖惩措施,保障学生的陈述和申辩权、被告知权等。

2.7 实施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廉政建设,制定“高进、精育、严管、优出”八字方针,全力推进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与交流,加强工作研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2.8 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加强品牌创建工程,推进学生工作不断创新,认真实施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品牌带动战略,坚持品牌项目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与学生工作整体品牌相结合,品牌项目质量与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在原有“中医传承学术文化月”的基础上,实现创先创业工作品牌、传统文化建设品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带动和提升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社会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诸多挑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进一步专家化。这种专家化建设在现今的世界发展背景下是必要的,需要教育者自身与国家政府积极努力,加强教育者自身建设,提高专家化进程,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综合的用各类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载体、不断创新,才可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真实功能,从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倩蕾.夏文芳.徐丽等.高等中医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醫药管理杂志,2013(07).

[2]林彬.潘伟增.刁衍斌.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对中医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2(02).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