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之策
2019-04-20陈平瞿梦易周俊楠
陈平 瞿梦易 周俊楠
摘 要 校园欺凌是一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它不仅会对被欺凌者产生巨大的身心伤害,也会对欺凌者本人、进而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不良影响。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国家等不同层面进行综合设计,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小学校园欺凌 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74
Abstract Bullying on campus is a kind of bullying behavior, which not only causes great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 to the bullied, but also affects the bully himself and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lly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comprehensive design from students, teachers, parents and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bullying; countermeasures
小學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先导,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品德形成、能力提升、身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奠基时期,从根本上影响着他们整个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在今天,我国小学教育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导致上述理想目标的实现出现偏差,难以顺利而有效地达成。其中,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就是一个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所谓校园欺凌,也称校园欺负或校园暴力,它是一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挪威学者奥维斯(Dan Olweus)最早对校园欺凌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欺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1]根据校园欺凌的手段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和心理欺凌三类,其中身体欺凌和语言欺凌是直接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心理欺凌则是间接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2]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消极的、负面的,只有全面分析和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表现,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校园欺凌进行预防和治理的科学有效的应对之策。
1 小学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
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危害是被欺凌者,当然也会对欺凌者本人,进而对教师和学校表现出不同的危害性。
1.1 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被欺凌者多为弱者,他们性格内向、怯懦,不擅于与人相处,学习成绩不好,个子矮小、身体瘦弱,在性格、人际交往、学业、体格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一方面,校园欺凌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例如,殴打等直接欺凌行为,不仅威胁了被欺凌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让被欺凌者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使得被欺凌者产生恐惧心理;而辱骂、起绰号等间接欺凌行为,虽然没有对被欺凌者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但是会威胁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使其自尊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可能会患抑郁症,甚至会走上自残、自杀的道路。可见,无论是直接欺凌还是间接欺凌,都会不同程度地危害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的成长。
另一方面,被欺凌者多为群体中的少部分的个体,在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是被欺凌者默默忍受欺凌所带来的身心伤害,加剧被欺凌者自身的缺陷,使得被欺凌者性格更加自卑、内向,更加不合群,学习成绩更加差;其二是被欺凌者对强者的欺凌进行模仿,被欺凌者对比自己更加弱小者进行欺凌,如高年级同学欺凌低年级同学,弱者欺凌更加弱小者,原本的被欺凌者变成了欺凌者,加剧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校园安全。欺凌行为给被欺凌者带来的上述两种情况,如果长此以往,就极有可能会使得被欺凌者的认知发生错误改变,从而对被欺凌者产生更大的危害。
1.2 对欺凌者的危害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多为强者,具有力量、智力等优势,如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等。在实施欺凌行为时所带来的优越感往往会助长欺凌者的欺凌行为的发生,它对欺凌者所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两点:其一,持续、反复的欺凌行为会使欺凌者形成恶劣的行为习惯,使得欺凌者具有攻击性且无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制力下降;其二,欺凌者长期欺凌行为会造成欺凌者的内心狂躁,不利于欺凌者的心理健康。
欺凌者的狂躁心理、攻击性行为会使得欺凌者在群体中处于不利地位。群体中的其他人受欺凌者不良行为的影响对欺凌者产生刻板、负面的印象,通过将自身情况与欺凌者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欺凌者产生避而远之或趋势逢迎或批判指责的价值取向。欺凌者因其欺凌行为在班级成员中的负面印象,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不利于欺凌者在群体中建立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影响欺凌者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欺凌者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1.3 对教师的危害
校园欺凌事件也会对教师产生严重的危害。校园欺凌事件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同时,校园欺凌事件也会对班级产生危害,它会影响班级同学的团结,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危害班级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若教师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不当,将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动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教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不仅需要花费精力,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不仅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具有教育意义,而且需要妥善与家长沟通交流。如果不能与家长很好的沟通交流,容易使事态恶化,导致家长将校园欺凌事件的责任全部归咎为教师或学校,严重影响学校的工作秩序以及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对学生关心爱护,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出自于教师内心对岗位、对学生的爱。但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教师需要处理的校园事件也就越来越多。教师在处理校园事件时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久而久之,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影响他们对工作岗位的正确认知、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进而还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1.4 对学校的危害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校园中,而校园中有众多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学生会围观、直面这些校园欺凌行为。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等尚未成熟,并且模仿和学习的能力都很强。在旁观校园欺凌事件时,小学生往往容易不自觉的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加剧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影響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恶化学校的育人氛围,不利于学校任务和目的的顺利实现。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学校的多方面可能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校园欺凌事件对学校的教育“软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它不利于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不利于积极和谐、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校园欺凌事件的经常发生,也会给学校带来负面的社会形象,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招生、运营与管理,从而使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2 小学校园欺凌的应对之策
小学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其危害也表现在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其预防和治理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提出应对之策。
2.1 学生要增强自律和自爱
小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容易产生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正确健康的认知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欺凌者而言,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常常三五结伴围殴一个同学,对其进行拳打脚踢,辱骂侮辱等。对此,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这些欺凌他人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从而承认错误,形成一种自律意识,自觉抵制欺凌行为,及时远离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他们有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当别人对自己有欺凌行为时,他们往往任人欺辱,不会反抗。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多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当别人欺凌自己时,他们应当学会反抗,学会保护自己,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总之,小学生应当增强自律、自爱意识,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这样大家才能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共同成长与进步。
2.2 教师和家长要强化责任意识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肩负起责任,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从而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远离欺凌行为。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3]学校应当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积极开展思想品德相关的教育活动,形成小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避免小学生走上暴力甚至犯罪的道路。另外,教师还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干预不良行为的发展趋势,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家庭教育也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不应当有吵架等的暴力行为,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也不应当随意打骂孩子,而应该以平等的教育方式,以朋友的身份来教育孩子,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并引导他改正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父母产生害怕甚至恐惧心理,不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其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2.3 国家要加强监管力度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它在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尤其是小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到一些暴力影片、书籍,暴力电子游戏等的影响,模仿其中人物的暴力攻击行为,并以此为乐趣。”[4]这必然会对小学生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国家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坚决严厉打击向小学生售卖涉及暴力相关信息的书籍等行为,并加强预防机制,防止小学生因这些不良信息而产生欺凌行为,为小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
国家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社会大众自觉抵制金钱至上的物质利益的诱惑,激励经营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因为金钱而蒙蔽了自己的良知,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还应当净化社区文化环境,提升市民的精神品质。现在很多社区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的欺凌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学生造成了心理阴影。因此,国家应加大整顿力度,减少社会上暴力事件的发生,从而给小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从而远离校园欺凌行为的侵害。
参考文献
[1] Olweus D.Aggression in the schools: bullies and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peer groups[J].The psychologist,1991(4):243-248.
[2] 袁翠清.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2-86.
[3] 朱双燕.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理工大学,2010:22.
[4] 潘云梦,卜建华,张宗伟.当前校园欺凌现象行为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