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

2019-04-20黄燕芬

科教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

黄燕芬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月,国务院提出公费师范生的概念,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教育的具体办法,公费师范生培养成为当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师范院校应当理清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注重生源选拔等方式,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 免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59.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07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puts new demands on talent cultivation. In January 2018,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public fe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July 31, 2018,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a document specifying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ublic education of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f public teachers and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main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in normal colleges. Normal colleges should clarif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imeliness of public-funded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era by reforming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focusing on student selection.

Keywords Internet +; free normal students; public-funded normal students

2018年7月30日,國务院办公室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原有履约任教服务期10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互联网+”时代,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必然应当因时而变,才能培养面向未来的教育人才。

1 当下师范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的欠缺时代性

“互联网+”时代,融合了互联网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方式催生了大批新兴就业机会,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时代的变化,既要体现专业性,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当下我国的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基本沿袭“苏联模式”设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与方向专业课程三大块组成的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等内容,缺乏时代感,针对性也不强,不利于“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与能力,也没有突出师范院校鲜明的师范特色,难以承担培养“互联网+”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1.2 教学改革缺乏实效性

自2000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八轮,用学术界的话来说,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课改深水区”。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各地中小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激发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情与动力,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各地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却相对滞后。虽然各地各级师范院校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忽视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单向地、直线型的知识输出活动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的师范生,很难适应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3 教学实习缺乏有效性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伯利纳所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必不可少的环境,通过教学实习,学生深入到教学一线,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将大学课堂上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课堂中,再通过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技能。因此,教学实习是培养优秀师范生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师范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然而,当前我国各地的师范生教学实习形式多样,开展较好的学校自学生大二学年开始就陆续安排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参与教学实习,但也有部分师范学院的教学实习集中在大三下或大四上学年,实习时间较短,安排集中,形式单一的现象较为突出,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实习缺乏有效性。

1.4 免费定向培养与功利性报考的冲突

免费师范生是国家支持师范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始于2007年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十年来,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累积招收免师生10.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的毕业生在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为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补充了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免费师范生一般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和用人单位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去定向的乡镇农村小学工作一定的年限,这一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的问题。免费培养是指省(市)财政解决学生就读期间的学费与住宿费,同时还补贴一定的生活费,这一措施吸引了部分家庭困难学生报考。免费与定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工作,是国家有力推动农村扶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但另一方面,定向与免费也让部分学生报考时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部分学生的报考动机是毕业后有一个带编制的固定工作,而不是因为对这个职业有着强烈的主动意识和深厚的感情。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期间吃住不愁,毕业工作不忧”的思想,学习动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师范院校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 “互联网+”时代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产业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借助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慕课、微课和公开课让人们在家就可以学习。“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行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探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1 调整课程设置,突出时代性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陈旧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转型面临的根本问题,相关师范院校依然沿袭“苏联模式”设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应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实现教师教育的二次转型。首先,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的“老”格局,从教师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增设相关课程内容。例如不分学科增设类似“教育教学社会文化基础”的通识课程,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课程中渗透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重视教育实践环节,让见习、实习和研习贯穿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将知识内化,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真正培养出熟悉基础教育并受用人单位青睐的未来教师。

2.2 革新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性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思维方式的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的革新与转变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师范生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要做好专业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设置以实践为导向的师范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理论——实践交融”的课堂教学实践,既坚持了师范专业学生学科专业的“基础性”,又坚持了实践导向的“师范性”,有效的促进了师范学生理论与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互通与互融。这要求转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充分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小组合作教学等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科教学论这类课程可利用学校的设备和场所多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讓学生通过远程互动平台远程观摩中小学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再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案例讨论法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反思、质疑、协作的教学能力。

2.3 改革教育实习,突出应用性

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指向人的劳动,对劳动者本身的素质要求极高。教师职业与其他一般职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具有情境性、互动性、教学相长、逐步养成的职业,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练。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既具备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又有一定的实践锻炼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走上三尺讲台挥斥方遒。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展教育实习改革,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教师联合组成。实习分散在每个年级阶段,分为见习期和实习期两大部分,见习期观摩为主,实习期实践为主,最后根据实习期表现,由实习学校、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资格认定部门共同给予实习成绩,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真实了解“教育”的实践机会。还要利用实习管理平台对学生及导师进行系统的管理,做好学生的实习电子档案袋。这样,分散在每个年级阶段的教学实习也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消化的机会。

2.4 注重生源选拔,尽量避免学生功利性报考

师范生从“免费”到“公费”,履约任教时间从十年转变为六年,寓意着我国年师范生培养内涵的转变。为了避免学生在报考师范专业时的功利性倾向,高校要注重招生选拔工作的针对性,要选出对政策认可度高、报考功利性低,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在毕业后回到农村工作的学生,才能保证生源质量。例如,重庆市在开展农村小学卓越教师招录工作中,通过大力宣传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卓越教师的政策、提前批次录取、定向区县面试、定向区县与学生以及学校签署三方协议等形式,逐步提高生源质量。最后,针对学生就读期间动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与定向区县共同构建开放灵活的全科教师职前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引入退出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 结语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革新。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阵地,公费师范生是我国为了提高师范生生源,吸引更多乐教活教教育人才的重要举措。师范院校应深刻理解、把握《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内涵,做好公费师范生培养的人才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智超,杨颖秀.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分析及现状调查[J].教育研究,2018.5:76-82.

[2] 万爱莲.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变迁研究[J].教育评论,2016.5:25-28.

[3] 潘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焦点问题及对策研讨[J].教育发展-究,2017.24:21-27.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