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策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满意度的作用分析
2019-04-20杨敏
杨 敏
(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胎儿在胚胎阶段发育缺陷造成的心脏以及大血管异常,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始终处于较高的状态,但是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该疾病通过科学的干预可以得到治疗,心脏接入治疗成为该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操作更加简便,并且整体的恢复较快,但是该治疗的并发症较多,患儿在术后需要配合进行科学的治疗,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促进患儿康复[1]。本文研究主要围绕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综合护理策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满意度的作用,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基础研究资料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患儿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法,两组例数相同(对照组n=48,观察组n=48),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25±3.17)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3.31±3.13)岁。分别对两组患儿各项情况指标进行比较,两组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儿入院后结合治疗流程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术前需要为患儿家属进行科学的指导,将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进行缓解,并且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如患儿年龄较小,可在术前将其抱入至手术室提前熟悉环境,安抚情绪,转移其注意力,消除恐惧心理;如患儿年龄稍长,则可采用做游戏等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对其情绪进行稳定,逐渐的消除其负面情绪。同时则需要家长进行配合,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患儿,加强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度;在术前2d时间内对患儿进行训练,包括于病床上进行大小便、备皮以及过敏测试等,做好治疗的准备工作[2]。②患儿因为年龄较小,需要加强术中护理各项措施,在进行局部麻醉后对患儿的表情等进行详细的观察,采用更加亲切、符合患儿年龄的语气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对手术室中的温度进行控制,患儿因为年龄较小,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保持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血气指标、意识和皮肤温度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③术后需在基础护理条件下增加体位等护理,患儿因为年龄较小,在体位上需要增加监控时间,并进行静脉补液,对于滴速的调整需结合患儿年龄确定,并嘱咐家属适当给予温开水等,促进造影剂排泄。及时给予患儿家属床上活动指导,患儿因为理解能力,因此需要家属配合,可进行适当运动,但需关注切口变化,防止出现切口开裂。术后需要24h全面监控患儿心率等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采用满意率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结果以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经过综合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接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科学的护理对患儿的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护理进行更加科学的规范,通过上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经过综合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通过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全面护理,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年龄,结合年龄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使得患儿在护理中得到更加妥善的照顾;同时综合护理中增加了对患儿情绪的安抚,使得患儿家属更多的参与到日常护理中,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患儿的治疗依从度,使得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4]。
综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患儿的恢复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患儿后期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维持较好的护理满意率,提升护理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