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应用分析
2019-04-20吕亚
吕 亚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股骨粗隆骨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早期手术治疗可早期指导下床活动而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1]。而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2]。由医生和护理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对患者进行术后及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指导,观察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72.3±3.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4.1± 2.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诊断为股骨粗隆骨折,均在全麻下行髓内钉固定术;③能配合完成正确的康复锻炼。排除标准:①既往患者的肌力评估<4级者;②伴有精神障碍者;③患有影响活动的疾病及并发症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化护理执行,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执行早期康复护理,①疼痛管理:多模式镇痛的运用可保证患者活动时无痛或轻微疼痛。②功能锻炼指导:术后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进行训练,主要包括术后清醒即可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咳嗽运动及足部踝泵运动,术后24小时即可 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72小时后可进行全关节活动,锻炼强度为10个/次,4次为一组,每个持续3-5s,一天5组,并在1周左右利用助行器下床活动,从不负重-部分负重-全负重逐渐过渡,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术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进行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示形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度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度术后第三天 术后一周观察组 42 5.2±2.0 1.3±0.6对照组 42 4.8±2.2 3.4±0.3 t值 - 0.436 5.695 P-0.634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s)
±s)出院前 术后3月观察组 42 48.56±2.68 76.34±2.67对照组 42 42.67±3.22 70.12±2.76 Z-4.75 -5.12 P 0.00 0.00例数 Harris评分(x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n(%)]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观察组的Harris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患者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股骨粗隆骨折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伤后没有正确处理或术后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髋内翻、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早期的规范化康复锻炼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包括早期的床上运动,患肢的负重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肿的吸收消除肿胀,减轻疼痛[3]。疼痛的减轻可增加患者髋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的锻炼,从而有利于髋关节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