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分析
2019-04-20陈佳凤
陈佳凤
(丰顺县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300)
小儿是小儿常见疾病的一种,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1]。明显症状为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本文总结小儿肠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挑选我院104例小儿肠炎患者,挑选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将患者均纳入本研究。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3.01±0.59)岁;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3..02±1.13)岁。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上分析,两组表示出P>0.05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微弱,可比性强。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肠炎的幼儿[2];②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类疾病的家族病史者;②过敏体质的患儿;③躯体功能障碍的患儿;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1.3 方法
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等内容。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包括①基础教育:针对小儿肠炎的基本信息对患儿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②饮食教育:针对患儿身体状况对患儿家属进行选育,指导患儿家属针对患儿的情况予以饮食方面的建议,告知患者家属患儿腹泻时吸收消化能力会有一定程度下降,若进行禁食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应耐心指导家属使用正确方式进行喂食,告知家属母乳喂养的方式对预防腹泻有重要作用,鼓励家属食用母乳对患儿进行喂养,减少奶粉的喂养比例。告知腹泻期人工喂养患儿应喂养腹泻期奶粉,从而减少乳糖不耐受。③心理护理: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感,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通过游戏等形式多和患儿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尽量提高患儿依从性;④预防式护理: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患儿进食应注意加强手卫生,进食前、进食后应清洁双手,餐具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1.4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了解。
1.5 统计学方法
取得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评分、住院时间由(±s)展现,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由%展现,组间运行x2检验,若体现为统计学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94.37±1.25)分,远高于对照组的(88.06±1.57)分,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t=21.3253,P=0.0000),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远低于对照组的34.78%,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护理后,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35±0.27)d,远短于对照组的(4.18±0.51)d,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t=21.5084,P=0.0000),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3 讨 论
大多数肠炎是感染病毒或细菌所引起,其中以病毒最为多见,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星状病毒等。分析小儿肠炎的诱发机制,可能与幼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一旦受到刺激,极易产生应激反应有关[3]。
健康教育护理是针对患儿及其家属的一种护理方案,旨在提高患儿依从性及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疗效的提高。肠炎通常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及大便性状可做出初步诊断。此项试验中,护理后,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在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情况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肠炎患儿的护理中,结合健康教育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与李如会等[4]人的研究内容相符。
综上所述,在肠炎患儿的护理中,结合健康教育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