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模式对IBD缓解期病人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作用分析

2019-04-20余文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胃肠道

周 佳,余文琴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本文通过在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护理期运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分析护理效果,为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案,研究证明具有推广价值,详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年龄25~52岁,平均(38.5±1.2)d;观察组25例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6~54岁,平均(40.1±1.3)d。将观察组中25例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中25例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归纳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一般性护理,监测患者生命健康指标与心理健康;

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鼓励患者描述问题,然后医护人员建立护理目标,与患者共同执行,护理疗程结束后由患者给予医护人员反馈。

1.3 评价方法

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IBD-SES评分,获得统计结果表格,包括压力与情绪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病症管理、缓解期管理四个指标;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效果良好、效果一般和无效,总有效率=(效果良好例数+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IBD-SES评分情况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使用x2检验(率,%),可信区间是0.95,当P<0.05时表示所采集的数据有意义。总有效率=(效果良好例数+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

2 结 果

观察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IBD-SE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还未有证据证明抑郁情绪与IBD有明确的联系,但根据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理健康的患者在缓解期中所用时间更长[1]。中枢神经是脑-肠轴这一网络系统的一部分,与胃肠道可以相互影响,抑郁和焦虑情绪可以使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促使神经突触释放大量神经递质[2],这些神经递质会导致免疫系统激动,促使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将受到削弱,使得胃肠道益生菌位置移动,破坏了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和酸碱平衡,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下降,形成炎性症状,造成胃肠道溃疡[3]。胃肠道的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和脑-肠轴传导至大脑皮层,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4]。自我效能的判断可以体现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这一主观判断与情绪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关联,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可以较好地把握情绪和驾驭环境,倾向于挑战困难,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效能较低的患者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失败经历,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问题与挑战困难,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阻碍病情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会使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健康信念降低,对生活失去希望。

表1 两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比较( ±s,n=25)

表1 两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比较( ±s,n=25)

组别 压力与情绪管理 医疗护理管理 病症管理 缓解期 管理观察组n=(25) 64.2±0.9 68.4±1.6 55.5±1.4 45.3±2.1对照组n=(25) 75.6±1.2 59.8±2.3 46.7±1.7 31.4±1.5 t 38.000 15.347 19.979 26.971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护理效果比较(x2,%)

所以综上所述,在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治愈信心,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疗效,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病情恢复状况有明显改善,研究证明在炎症性肠病缓解期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胃肠道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