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0尹宝珠钟梅芳周玉兴李楚凌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个体化

尹宝珠,钟梅芳,周玉兴,李楚凌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东莞 523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计算机分组的方式被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n=30):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为5岁,年龄最大为63岁,年龄平均值为(32.43±18.26)岁;根据患病耳听力损失程度划分,轻度听力损失患者耳9例,中度的11例,重度到极重度的10例。

观察组(n=30):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65岁,年龄平均值为(31.67±17.15)岁;根据患病耳听力损失程度划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8例、12例。

以上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存在的差距不显著。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突发性耳聋患者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为患者完善入院指导、实施用药操作及饮食支持和针对疾病护理措施为患者家属开展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病历。责任护士与护士长等对所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属的护理需求等制定护理计划。

(2)第一时间与患者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获取患者的信任,掌握其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心理问题等;鼓励患者主动向家属及医护人员吐露内心情感,并且充分地尊重及保护患者的隐私,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释放与心理负担的减轻。

(3)通过多媒体宣教系统,将疾病的可治愈性、医院医务人员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以及治疗仪器与方式方法先进等告知患者,将以往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向患者介绍。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积极性。

(4)为患者开展按摩护理,使用双手的拇指按压患者的双耳屏,手指在枕部,以手指的末节开展轻柔旋转与按磨,每次按摩时间为10分钟,对患者的听会穴与听宫穴以食指揉捏,对翳风穴以拇指揉捏,每次揉捏3分钟,早晚均开展一次按摩护理。

(5)睡眠质量对病情康复意义重大,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将白天睡眠的时间减少;睡觉之前避免开展剧烈运动或者饮用浓茶、咖啡等,可用热水泡脚,将身心舒缓。

(6)当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并且病情有所好转以后,可对其开展出院巩固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宣教有关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保持高质量睡眠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每周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急性应激反应情况——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涉及7个项目,分值为0-21分,得分越低则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用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得分越高则越差。

记录并分析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听力以及听力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以“%”与均数±标准差分别表示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X²和t检验判断两组数据是否具有显著差异。若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比对差异明显且具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分析表1数据,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SASRQ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 且P<0.05,两组患者的两种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对比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急性应激反应情况(分)

2.2 分析表2的数据,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听力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少。

表2 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3 讨 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中最受患者与家属欢迎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重视对患者本身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干预,重点干预疾病所产生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应激[1-2],对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严格的遵循,并且对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进行积极的改善,以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医务人员的好感提升,进而将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对疾病治疗有辅助性作用,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3]。除此之外,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打手势及写字等途径耐心的解决患者的问题,并向其传达正确的信息,使其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以此将和谐的护患关系建立[4]。

在本研究中,由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SASRQ评分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实施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急性应激反应,对其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由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证明观察组护理后听力效果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听力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可见,在临床中为突聋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听力损失的恢复,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及损伤。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