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手术后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4-20宋洁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二聚体预防性颅脑

宋洁芳

(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颅脑外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产生的损伤,在损伤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呕吐以及昏迷等症状[1]。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方法来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患者机体局部血流速度缓慢,术后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生理痛苦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压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手术后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次研究引入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其与常规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78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39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45±3.89)岁,研究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19±4.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纳入患者家属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护理人员严格监测患者的身体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刻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研究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使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来评估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等级,对于等闲等价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格外注意,对其进行重点护理。(2)肢体活动护理。手术后,帮助患者尽可能舒适的采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护理人员要每天帮助患者进行四肢按摩,并且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锻炼,每天锻炼四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3)机械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穿戴下肢弹力袜,将其小腿的压力保持在最大压力值的70%~90%,将其大腿的压力保持在最大压力值的25%~45%[2],压力递减可以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诉其与下肢深静脉相关的医学知识,包括病症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方法,提高患者家属的重视度。并且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穿戴宽松的衣物,注意平时对患者下肢的按摩,有效促进下肢血液流动。并且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有无发热、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7d以及14d的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并且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

手术后7d以及14d,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D-二聚体水平(μg/L) 血小板计数(×10)7d 14d 7d 14d研究组 39 276.84±48.97 226.19±37.82 333.55±68.49 321.89±64.75对照组 39 309.49±62.37 257.21±45.66 372.48±74.81 364.29±72.18 t-2.5713 3.2674 2.3971 2.7307 P-0.0121 0.0016 0.0190 0.0079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计2例,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计7例,发生率为17.9%(7/39)。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2=8.049,P=0.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手术后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血液粘稠度变高,从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临床主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预防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通过护理人员和机械的共同努力,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引入预防性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预防性护理在手术后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可以有减少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在手术后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二聚体预防性颅脑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