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
2019-04-20陆益敏
陆益敏,俞 钰*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糖尿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年群体,属于代谢性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趋向年轻化,极易引发糖尿病足和神经病变[1]。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病情发作很难有效根治,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实现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展开服药治疗之外,还应予以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选取7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分别采取传统护理与多样性护理,后者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4月糖尿病患者74例,纳入标准:均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存在精神障碍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具体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均37例。常规组:男女比例20:17,患者年龄范围44-76岁,平均年龄60岁。干预组:男女比例19:18,患者年龄范围43-78岁,平均年龄60.5岁。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展开传统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详细讲解临床治疗方法,告知患者血糖控制重要作用,指导患者血糖监测;整个治疗期间,对于患者提出问题应认真解答,避免患者存在疑惑等。干预组患者应用多样性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按照患者病情变化,选择多媒体设备展开疾病知识讲解,此过程可利用播放视频和图片等形式进行,引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保证患者每日认真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结果数据[2]。(2)用药指导,根据患者复诊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法,用纸条记录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于患者按照纸条内容服用药物,以促进患者顺利治疗。(3)运动指导,按照患者年龄和病情等资料,向患者科学制定运动方案,如打太极和羽毛球等,运动时间应控制30分钟左右,最佳运动时间为餐后1小时,如果患者年龄偏大,需要由家属陪同,避免造成膝关节损伤[3]。(4)心理疏导,经长期治疗,患者依从性会持续下降,使患者存在抗拒治疗心理,应强化护患沟通,整个交流过程,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告知坚持服用作用,同时引导患者参加社区活动,定期展开交流会等,均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保证患者临床疗效得到全面提高。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通过SPSS 21.0软件处理,FPG水平、2hPG选择±s表示,组间t检验;并发症发病率、护理依从性选择%表示,组间x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FPG水平、2hPG水平
分别护理后,常规组FPG水平、2hPG水平均高于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患者FPG水平、2hPG水平对比[n、±s、mmol/L]
表1 患者FPG水平、2hPG水平对比[n、±s、mmol/L]
组别 例数 FPG水平 2hPG水平常规组 37 9.33±0.52 10.37±0.48干预组 37 6.23±0.74 7.79±0.53 t 20.8490 24.9473 P 0.0000 0.0000
2.2 患者并发症发病率
常规组并发症发病率27.0%,较高于干预组2.7%,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n、%]
2.3 患者护理依从性
常规组护理依从性67.5%,较低于干预组97.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当前,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仅能通过持续治疗控制血糖,属于医疗人员重点研究内容。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患者依从性不断下降,因此,向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予以护理干预,可巩固疗效,如多样性护理方式属于新型护理,除了需要加强常规护理之外,还应按照“以人为本”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展开护理工作,尽量满足患者不同需求,从而养成正确生活习惯,实现病情有效控制[4]。
综上所述,多样性护理方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可以降低整体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较高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