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分析
2019-04-20郑明娟
郑明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产科,江苏 苏州 215001)
妊娠糖尿病属于妊娠期合并症,于临床中较多见[1]。妊娠糖尿病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此病会严重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若不能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此病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对患者身心健康十分不利。有学者认为,影响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因素与运动量、饮食习惯等相关,因此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2]。为了探寻高效、合理的干预措施,本文主要研究2016年5月-2019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常规饮食运动管理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调整饮食运动护理,同时对护理效果予以评价、分析,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5月-2019年4月。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成2组,即参照组、观察组,各40例/组。
参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31.26±5.81)岁;体重60-85kg,平均(72.56±8.69)kg;BMI20-31,平均(25.52±3.83)。
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0.90±5.23)岁;体重62-85kg,平均(73.62±8.47)kg;BMI22-31,平均(26.36±3.52)。2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对比,p>0.05,可作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检测,符合妊娠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3];②年龄≥20岁;③宫内妊娠;④均按时接受产前常规检查;⑤孕周于24-28周范围内;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⑦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者;②中途退组者;③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④妊娠前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疾病者;⑤拒绝动态血糖监测者;⑥未按时接受产前常规检查者;⑦严重神经疾病、语言交流障碍,无法配合此次研究工作者。
1.2 方法
对参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运动管理,饮食控制:提供的饮食需按照糖尿病饮食标准来定,能量供应标准为33kcal/kg,4餐/d,能量分配:早餐占10%,午餐占30%,晚餐占30%,睡前占10%。钙摄入量≥1200mg/d,同时补充叶酸,以及维生素;运动疗法:坚持每天运动上、下肢,3次/w,25min/次,运动量在可耐受范围内。在常规饮食运动管理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其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予以监测,饮食能量分配需依据患者劳动强度以及体重等实际情况加以计算,同时安排合理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对患者存在的饮食误区、运动误区,予以一一指出,为其制定科学、合理、可接受的饮食运动方案。间隔24h将动态血糖监测仪取下,并将信息输入,从动态血糖图谱中,护理工作人员可对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并根据血糖峰值、谷值水平,对食物种类、餐次和餐量作合理调节;血糖谷值水平低出正常范围者,需提前进食;血糖峰值过高者,需减少餐量,并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峰值血糖水平高出正常水平者,指导孕妇适量运动。经监测72h后,图谱上血糖水平不稳定者,需合理延长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使用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经护理24、48、72h后的血糖峰值、谷值浓度、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并作比较。
1.4 数据处理
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n(%)]表示。若P值<0.05,则代表2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餐后血糖峰值浓度
于干预24h后,2组患者血糖峰值浓度间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h、72h后,观察组血糖峰值浓度依次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不同时间组间餐后血糖峰值浓度情况对比(±s)
表1 不同时间组间餐后血糖峰值浓度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n) 24h 48h 72h观察组 40 9.22±2.06 7.46±1.59 6.23±0.87参照组 40 9.19±2.10 8.97±2.04 8.30±1.92 t-- 0.064 3.692 6.211 P-- 0.949 0.001 0.001
2.2 不同时间血糖谷值浓度
干预2 4 h 后,2 组血糖谷值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h、72h后,观察组血糖谷值浓度依次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不同时间组间血糖谷值浓度情况对比(±s)
表2 不同时间组间血糖谷值浓度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n) 24h 48h 72h观察组 40 7.39±2.15 6.08±1.41 6.03±0.74参照组 40 7.35±2.18 7.16±2.07 7.11±1.34 t-- 0.083 2.727 4.462 P-- 0.934 0.008 0.001
2.3 日内血糖波动幅度
观察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渐下降趋势,参照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数据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如表3:
表3 组间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对比(±s)
表3 组间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对比(±s)
组别 例数(n) 24h 48h 72h观察组 40 4.23±1.01 3.02±0.40 1.86±0.11参照组 40 4.17±1.02 4.10±1.03 3.87±1.01 t-- 0.264 6.182 12.513 P-- 0.792 0.001 0.001
2.4 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00%、10.00%,均低于参照组发生率,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相较于参照组新生儿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如表4:
3 讨 论
于妊娠期,体内胎儿对营养需求逐步增加,需从母体中,来获得自身所需葡萄糖,这使得大部分孕早期女性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是在孕中期、孕后期,肾小球过滤率、肾血浆流量均增加,而未增加对糖的再吸收量,使得孕妇机体代谢出现紊乱,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出现妊娠糖尿病[4-5]。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导致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普遍偏高,进而对其身体的组织、血管、神经均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新陈代谢系统,以及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颇大危害,与此同时妊娠糖尿病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若不能对患者实施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血糖水平的持续较高会导致患者出现胎膜早破、尿路感染、巨大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主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来稳定血糖可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需对其应用合理、科学、高效的饮食、运动方案,以达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6]。本次研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作科学、有效的调整,对患者病情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研究得出,经干预48h、72h后,观察组血糖峰值浓度、血糖谷值浓度均低于参照组的血糖峰值浓度、血糖谷值浓度,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渐下降趋势,参照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数据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00%、10.00%,均低于参照组发生率,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相较于参照组新生儿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说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研究可行。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可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浓度以及谷值浓度、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减少患者剖宫产、尿路感染发生几率,以及新生儿巨大儿、低血糖风险概率,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改善妊娠结局,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