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决裂》拍摄前后

2019-04-20杨庆华

传记文学 2019年4期

杨庆华

2018年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立60周年。很多人印象中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几乎都来自1970年代的故事片《决裂》。

1958年,江西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江西“共大”设有总校和分校,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按照农、林、牧生产的工种和工序组织教学,编写教材,面向广大农村和城镇招生。这种办学方式,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1961年7月30日,毛泽东给江西“共大”写信,信中说:“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青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该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毛泽东的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七三○指示”。

1960年代,江西“共大”成为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引起国内外的关注。1974年9月,江西“共大”总校的胡春潮与江西省文化局的周杰根据江西“共大”的创办过程和办学方向,合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决裂》的初稿。12月,胡春潮和周杰在北京完成剧本的修改稿。最初剧本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江西“共大”的创业史,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存在于教育战线上的两种办学方针、两种教学方法的斗争。

曹仲平:“既然是大学,总有一个标准吧。”

龙国正:“当然有,各个时代,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标准,都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曹仲平:“难道说我们在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

龙国正:“我们的学校是无产阶级的,可教学还是资产阶级的一套。”

曹仲平:“国家已经迈进了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代,经济建设需要专家,需要高精尖的人才。”

龙国正:“要专家,也要高精尖人才,得首先是红色的,无产阶级的。”

曹仲平:“你张口闭口就是红色的,无产阶级的,难道他们会跑到外国去吗?”

龙国正:“何必跑到外国,按照你的教育思想,他们在中国就可以搞出个资本主义来。”

(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4年12月修改稿)

《决裂》剧本创作于1974年,正是“批林批孔”如火如荼的时候。《决裂》虽然是以1950年代末江西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背景,但剧本中加入的一些内容显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如反潮流、白卷英雄,等等。《决裂》剧本从选题到定稿,得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室的支持。当时故事片生产刚刚恢复,可供拍摄的剧本极少,《决裂》写的江西“共大”是毛泽东肯定过的,政治上保险。1975年4月,《决裂》剧本完成第四稿。此时,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对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教育领域是整顿的重点。针对教育领域的现状,邓小平提出尖锐批评。在这种形势下,北京电影制片厂几个老导演看过《决裂》剧本后,出于谨慎拒绝拍摄这部电影。恰在此时,刚刚拍完《侦察兵》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李文化看到了《决裂》的剧本,主动请缨。

李文化回忆说:“1975年上半年,听厂里说,有个投稿剧本基础不错,一些导演看过,但都不愿意上。我去找汪洋厂长要来剧本,当天就一口气看完了。剧本写的是江西创办‘共大’的事,‘共大’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明确表态的,大方向正确,艺术上也不错,有生活色彩。我很有积极性,厂里也愿意让我上。”

《决裂》摄制组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葛存壮是最早进入摄制组的演员,并担任演员组组长。

葛存壮在影片《决裂》中饰演孙子清,据他回忆:“我看了剧本后有一个思想,觉得剧本主题是歌颂劳动人民上大学。开天辟地从未见过,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起初,李文化让我演副校长曹仲和(注:《决裂》1975年修改稿将曹仲平改名为曹仲和)。后来编剧胡春潮和我接触后,向导演建议:‘老葛演孙子清更合适。’就这样,我的角色调换过来。孙子清有戏,有演头,有趣味……”

《决裂》剧本

确实,《决裂》中最有趣味的角色就是大学教授孙子清,影片中孙子清讲“马尾巴功能”的一场戏是“文革”电影中少有的富有喜剧色彩的桥段。

畜牧兽医系教室里,讲桌上有一只石膏马。孙子清用一种带韵律的声调朗朗地讲着:“前几天,我给大家讲了马的呼吸系统、马的消化系统和马的骨骼特征。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马尾巴的功能……”

窗外突然传来牛的叫声。

孙子清推开门。大叔牵着牛堵在门口。孙子清眉头一皱,大声地:“老大爷,你怎么把牛牵到这儿来了?

大叔满怀希望地:“老师,我是山边大队的。队里这头牛病了,想请老师给看看。”

孙子清不耐烦地:“我们这儿是学校,快把牛牵走,牵远一点。”说着,返身进教室,把门关上。

大叔从教室后面的门走了进来。

孙子清正在黑板上画马尾巴:“好,现在我讲马尾巴……”他突然看见了大叔,有点生气地说:“老乡,你,你怎么跑到课堂里来了!……我们这里是大学,不是兽医站。你快走吧!”

……

孙子清看看手表,走上讲台继续讲课:“现在,我们接着讲马尾巴……”

徐牛崽忽然举起一只手。

孙子清脸一沉走上前,恼怒地:“你站起来说。”

徐牛崽从座位上站起说:“我提个问题。学校是不是准备派我们到内蒙去养马?上课都几个月了,你总是讲马。可我们这儿马很少,特别是山区更没有马。就连这匹既不会叫也不会跳的石膏马,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再说,你讲的我也听不懂。”

同学们哄然大笑。

孙子清左右环顾,怒冲冲地:“笑什么!”马上又做出有涵养的样子,边走边说:“越是听不懂,学问就越深,那就更应该学。”他走上讲台,拿起一叠彩色的马类图,“你们看,中国的蒙古马,非洲的斑马,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马,我们都要讲到。懂吗?坐下。”

徐牛崽仍然站着:“我的意见还没有提完。我建议改变课程,少讲马,多讲点猪和牛,完了。”

孙子清:“既然你不愿意听课,你可以出去!”

徐牛崽申辩说:“我这是提意见。”

孙子清吼叫:“出去!”

徐牛崽粗声粗气地:“出去也要提意见!”说完,愤怒地离开教室。

孙子清气呼呼地说:“大家坐好。下面我们接着讲马尾巴的功能!”

(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葛存壮演了几十年电影,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这段“马尾巴的功能”。他分析说:“孙子清是大学教授,或许还留过洋,因为戏里他提交教学大纲时说过汲取了国外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我就产生了这个念头。他是个好人,但教育思想落后,来到‘共大’后对龙国正的下田上课、凭手上的老茧录取学生看不惯。他是一个被批判的人物,在新的环境中老观念使他成了被讽刺的对象,马尾巴功能一场戏,就成了讽刺喜剧。我是喜剧正演,认为情节安排到位了,越是严肃认真地去演,其喜剧效果就越强烈。我从规定情境出发,从人物思想感情出发,不刻意耍噱头……”

《决裂》中最有演头的角色是孙子清,最没演头的角色是地委副书记唐宁。饰演唐宁的是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温锡莹。

温锡莹回忆说:“演《决裂》,(唐宁)这个人物什么作用也没有,就是一个抽象的书记。观众都记得马尾巴功能。这个书记不是一个具体的书记,而是一个抽象的书记。这个剧本看过以后,我认为上不了什么层次。当时北影让我上这个戏,我就来了。”

温锡莹饰演的地委副书记唐宁在影片中就是一个抽象的人物,一个抽象的党的化身。让我们回顾影片结尾唐副书记的出场——

唐副书记走上台,深情地望着台下的群众。群众急切地等待唐副书记的讲话。唐副书记又环视了四周的群众,然后用宏亮的声音向大家宣布:“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特大的喜讯,七月三十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共产主义大学写了一封信。毛主席高度赞扬我们共大,肯定了我们的大方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同志们,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最初的《决裂》样片中有毛主席给江西“共大”信的全文。1975年12月6日,文化部电影局审看《决裂》样片时,提出:“毛主席给共大的信,没有全文发表过,在银幕上全文出现是否合适?”根据电影局的意见,影片上映时删掉了毛泽东信中的其他内容。

影片《决裂》中饰演校长龙国正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郭振清。龙国正是男一号,影片中龙国正找到被勒令退学的江大年一场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龙国正在竹林里大步流星地奔走,竹叶投下的光影从他的脸上不停地掠过。

广阔无垠的天空,缀着朵朵白云,在开阔的山坡上,龙国正呼喊着:“江大年——”

群山响起回音:“江大年——,江大年——”

龙国正沿着一条曲折陡峭的小路,跑上山顶,站在一块岩石上,大声呼叫:“江大年——”

回答他的是松涛和山谷的回响。

龙国正汗涔涔的脸上流露出几分焦灼的情绪。他疾步如飞地在长长的独木桥上走着。

他走过那座做过招生站的祠堂。

龙国正急匆匆走来,他突然煞住脚愣住了。

铁匠铺里,江大年正高高地举起铁锤,仿佛要把全身的力量都砸下去,一锤又一锤,发出振人肺腑的响声,江大年咬紧牙关,铁一般的脸上显得刚毅有力。

龙国正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招生时那敦厚、朴实的青年工人形象,又仿佛看到一个敢于反抗旧教育制度的坚强战士,他激动地喊:“江大年!”

江大年扭头看见龙国正,如同见了久别的亲人,眼泪夺眶而出,喊着:“龙校长!”

龙国正张开双手,迎着大年边走边喊:“大年!”

江大年急奔过来,叫着:“龙校长!”一头扑在龙国正身上,哭了起来。

龙国正眼眶润湿,他抑制着内心的激动,深情地望着江大年,拉着他的手,说:“大年,走,跟我回去上大学。”

(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这场戏是在井冈山外景地拍摄的。郭振清朴实无华的表演极富感染力。

“拍摄现场静寂无声……戏中的演员留下了滚滚热泪,在一旁参加摄制工作的其他同志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摘自北京电影制片厂《决裂》创作组、摄制组:《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上——摄制影片〈决裂〉的体会》,原载《人民电影》1976年第1期)

多年以后,郭振清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演过的角色中最满意的有两个:一个是《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一个是《决裂》中的龙国正。

郭振清说:“1975年下半年,葛存壮来长影,拿着剧本到我家说:‘大郭,北影要上一部戏,李文化导演想请你扮演男主角龙国正。’我连夜看完剧本,很喜欢,有激情,歌颂毛主席肯定的‘共大’嘛!龙国正也有色彩,我愿意演。”

《决裂》原稿的名字叫《万代红》,后改名《决裂》。剧作者最初的立意是共产党人要和教育思想的传统观念的决裂。1975年剧本修改稿将主题改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彻底决裂。原稿中校长龙国正和副校长曹仲和的思想分歧系人民内部矛盾,修改后升级为敌我矛盾,将原稿中龙国正和曹仲平办学方法之争改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会议室里,党委会在进行着。

曹仲和把一叠考卷丢到桌上:“请看,这就是他们的白卷!”

龙国正看着白卷,不动声色,异常沉着。

曹仲和站起来,故作姿态地:“这个决定,我请示了专区赵副专员。”说完,悠然自得地坐下去。

余钢“蹭”地站起来气呼呼地说:“你们搞突然袭击!考试的时候,李金凤她们在哪儿?在贫下中农的田里,这些白卷能说明什么问题?”

龙国正:“不,这些白卷很说明问题。在这些白卷里,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同学们的汗水,有贫下中农的几万斤粮食。同学们做得好!做得对!”

曹仲和憋不住又站起来:“对?对在哪里?我们这儿不是农场,不是生产队。”他走到桌子另一端,声嘶力竭地喊:“同志,我们是大学!既然叫大学,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龙国正义正辞严地反驳:“办学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拿这十五名同学来说,按照我们的标准,这些同学是好学生;按照你们的标准,却把他们赶出校门。这又怎么能统一呢?”

余钢理直气壮地:“什么统一的标准!说穿了,就是你们借考试之名,把教育革命中敢于斗争的好同学排挤出去。”他气愤之极,用力在桌子上一拍,站起来:“难道这不是对工农同学的迫害吗!”

《决裂》剧照

曹仲和像被针扎了一样,跳起来:“你,你,你这是污蔑!”

余钢:“这都是事实!”

龙国正:“解放前,谁打击、迫害工农?是地主、资产阶级。今天你也这么做,你站在什么立场?你代表了谁的利益?你代表的正是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饰演曹仲和的演员是来自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陈颖。据她回忆:“这部电影宣扬凭手上的老茧就能上大学。我演曹仲和校长,反对凭老茧就能上大学,认为凭老茧上大学不科学。《决裂》是在井冈山拍外景,和(江西‘共大’的)工农兵学员有接触。电影边拍边改,有几个地方改动挺大。”

《决裂》剧本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国务院科教组、北京市委大学组、朝阳农学院、江西“共大”等的意见。

1975年6月4日,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筹备组对《决裂》剧本第四稿提出几条意见:

一、 仍然存在真人真事问题……这一稿虽然将江西省委抹去,但仍写的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新发生的事情,而文化大革命前全国只有江西省办了这样的学校,这是众所周知的。读完剧本,很容易联系到江西的共大以及旧省委。

二、 只写文化大革命前,不能深刻地表现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剧本反映的时间是一九五八年夏至一九六一年春……可是剧本中的唐副局长,显然是省教育局的副局长,却被作为正确路线的代表者来歌颂,但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决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坚持的,这实际是肯定了旧省委,从而美化了修正主义路线。应该看到,正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教育革命才能得以发展,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决裂》剧照

三、 在宣传党的教育方针问题上,既不强调要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又不反映“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而单纯强调了生产劳动,本末倒置。为什么要创办共大,共大的办学方针是什么,共大和旧大学之间在哪些根本问题上实行决裂?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剧本不仅要有所交代,而且要反复宣传。可是,目前的文学剧本只写了共大一个分校的办学过程,贯穿全剧的中心矛盾主要是生产劳动和学习文化的冲突,而在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又很少涉及政治思想斗争。我们说,社会主义大学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必须从招生开始就实行政治挂帅,把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放在首位,“阶级教育、党的教育工作必须大大加强”。在这一点上,剧本的差距是很大的。

四、 一号人物龙国正的形象不高大、不典型、缺乏艺术感染力。作者在刻画龙国正的形象时,更多地强调他的“龙卷风”性格特征,而没有把他放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去塑造,去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并且是有缺陷的……

此外,剧本中有些关于学文化知识内容的描写也是欠妥的,它直接贬低、损害了龙国正的形象……如,他对关门办学是欣赏的,夜晚当他看到一个个亮着灯的窗口时,竟“独自甜蜜蜜地笑了”。这一点,他和曹仲和是一样的,剧本在其后描写道,曹仲和对于课堂里学生们鸦雀无声的情景也是“显得十分满意的”。(摘自吴迪:《中国电影研究资料1949-1979》下卷)

1975年7月,国务院文化组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生产座谈会,提出“正确而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当前故事片影片创作中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正在井冈山拍摄外景的《决裂》摄制组,根据故事片创作会议筹备组的意见和故事片创作会议的精神,对《决裂》剧本作了重大改动,将剧本的主题确定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只有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旧教育制度宣战,同反映传统的所有制关系的旧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能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把这场革命进行到底。剧本中“教改”一场戏,最初编剧是根据江西“共大”自给自足,“不花国家一分钱”的特点,在结构矛盾冲突时,侧重写“插秧”与“上课”的矛盾,表现龙国正为了不误农时,要求停课,把学生拉到田里插秧。创作组在修改剧本时,认为原稿中这场戏矛盾的焦点离开了教育革命的根本,没有抓住两条教育路线斗争的实质:

《决裂》剧照

这样写虽然符合特定生活的真实,但是没有把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因而不能体现教育革命的深刻意义。通过对教育革命更深入地调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作品必须跳出真人真事的局限,要站在整个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对生活素材进行典型概括……(北京电影制片厂《决裂》创作组、摄制组:《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上》——摄制影片〈决裂〉的体会》)

后来这场戏就改为“小课堂”与“大课堂”的争论。

曹仲和:“老龙,你为什么老把学生弄到田里去呢?”

龙国正:“我找你就是要谈这个事。现在是春耕大忙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应该结合农时搬到田里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产实践中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曹仲和:“你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几粒谷子!”

龙国正:“这不是几粒谷子的事。”

曹仲和:“为什么你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眼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呢?”

龙国正站了起来:“不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教育革命的大问题呀。老曹,你让同学们穿着鞋袜,在课堂里植树,在黑板上种田,学农不务农,学农不爱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怎么能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呢?”(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为了拔高主题,《决裂》创作组对原剧本结尾作了重大改动,特地增加了一场戏——

礼堂里,钱组长主持会议,他大声喊叫:“请大家坐下来,坐下来,现在开会!社员同志们,今天我们开个批判大会,批判共大学生李金凤。安静一点,安静一点!因为李金凤反对工作组,破坏‘三自一包’的政策,特别是反对赵副专员,反对赵副专员就是反对专区,反对专区就是反党!”

……

龙国正镇定而有力地说:“李金凤不是反对党,她是反对那种自称为共产党而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她不是反对专区,而是反对专区里面那些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人物。她这样做,正是热爱党,维护党的利益,说明她有高度的党性。她是我们共大最好的学生!”(摘自《决裂》电影文学剧本1975年12月修订稿)

1975年10月,《决裂》拍摄完成。12月6日,文化部电影局审看《决裂》样片,意见如下:

该片通过共大松山分校的创建过程,表现了五十年代末期教育战线一场两个阶段、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坚持毛主席教育路线的革命闯将龙国正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歌颂了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主题思想很好,战斗性强,现实意义强。在艺术上也是比较好的。动人的戏很多,大部分场景采用外景、实景拍的,效果不错。导演、摄影都是新手,但狠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文化部存档资料,摘自吴迪:《中国电影研究资料1949-1979》下卷)

1976年元旦,影片《决裂》在全国公映。尽管如《决裂》导演李文化所说:“拍这部片子与‘四人帮’、‘四人帮’的爪牙的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决裂》所反映的政治倾向,使之成为“四人帮”配合形势进行反击的一发炮弹。

“四人帮”垮台后,影片《决裂》受到了批判,但没有被划入“阴谋电影”的行列。《决裂》创作组和摄制组的大多数主创人员也没有受到牵连。毕竟1976年的春天,创作者们尚不能认识到这部影片对于人们的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时过境迁,《决裂》拍摄30多年之后,当年影片的几位主创人员这样反思那段历史——

葛存壮:“拍《决裂》时,摄制组全体人员都是为了歌颂毛主席肯定的‘共大’,意愿是好的。虽然影片受到了极“左”思想的影响。‘共大’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类型的学校,《决裂》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定影片。‘共大’半工半读的性质,从农村招学生,根据劳动需要,学习农林牧副知识,是很实际的。那时建国不久,国力不强,不可能有那么多正规大学吸收农民子弟受教育。毛主席肯定它不无道理。影片的问题在于,硬是要把技术学校拔高为本科大学……《决裂》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拍摄完成的,我认为,对《决裂》的是非评论应该和对于历史上存在的‘共大’的认识区别对待。‘共大’还是应该肯定的。

郭振清:“用今天的眼光看待历史,影片所表现的过去的那一段是扭曲了。对知识分子讽刺打击,我都不赞成。但是,像‘共大’这样的办学精神是永恒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现在还在讲,各式各样的职业学校就是一例。‘共大’这样的农业技校,为广大农民子弟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条件,是十分实际的。这样的学校今后还应继续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