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型微课《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的制作
2019-04-19王作为
王作为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演示型微课的《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了制作该类微课的基本技术和创作流程,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对教与学模式的改变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教学中运用微课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影响。
关键词:微课;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07-0068-04
微课创作的背景
《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是广东科技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涉及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防治方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病毒是抽象的,无法观察、触摸到的虚拟的计算机程序。
按照以往的做法,学生可以先通过文字阅读理解,再经过教师的讲授,展示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图片、声音、视频,但学生最后的理解只能靠个人的领悟和想象,对该课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因此,笔者尝试把该节课内容做成演示类的动画视频,把计算机病毒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生动的动画角色去表达,如病毒的入侵方式、病毒的隐蔽方法、病毒的感染都可以通过类似电影镜头的形式呈现。最终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微課,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
微课设计的思路
1.微课录制技术的确定
本节微课采用的制作技术是录制PPT课件,将嵌入有课程讲解配音的动画演示过程录制成流媒体视频。与常见的PPT录屏讲解不同,笔者使用了多个动画方式的演示,目的在于把计算机病毒的抽象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制作PPT课件时就将所有的角色元素做成了全自动播放的形式,这有别于传统的边讲解边翻页的录制方式。
2.微课课题内容的筛选
确定了微课的制作技术形式后,笔者开始考虑如何筛选课程内容,尽量把章节冗长的情境导入部分舍去,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动画演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和防治知识通过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视频重新表达。
教材内容按照微课的剧情需要做大量修改后,就要开始考虑把精简后的教材内容转变为剧本文字。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看不到,摸不着,怎么演示呢?笔者考虑到它的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就采用了多种卡通形态的类生物病毒素材为代表,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可视化方法,将计算机病毒的多个特征,感染计算机的过程,如何防治的问题演示出来。
3.微课素材的准备
本节微课的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就要开始准备对应环节的素材,以下是对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素材的处理过程。
(1)文本素材的处理
教材中的文字很多,章节故事情境的引入、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描述、病毒特征、防范和治理知识、杀毒软件的介绍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删减,以满足微课视频剧本的需要,对于教学重难点,文字表达最后只精炼成几句话。
(2)图片素材的处理
图形、图像是制作微课必不可少的素材,如情境的背景图、人物造型、界面设计、按钮制作等都需要大量地使用。在微课视频中,图像是学习者非常容易接受的信息,最容易帮助学习者理解抽象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
教材中只有三幅杀毒软件的图片,这对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概念、特征,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搜集相关合适的图像素材,如卡通版的电脑、病毒、杀毒软件图标等。
(3)动画素材的处理
在本章节中,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方式等需要借助动画演示来提高微课视频的表现力。通常动画有多种类型,较常用的有GIF动画、Flash动画、3D动画等。微课中,笔者主要使用Flash软件制作了计算机病毒特征及杀毒软件扫描病毒等几个动画。由于要嵌入到PPT课件中,所以转成了GIF动态图像的动画方式。
(4)语音素材的处理
在微课中,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字幕配上标准的普通话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在一些角色演示过程中加上合适的音乐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该微课的声音素材有背景音乐、字幕配音。背景音乐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文字配音可以通过麦克风录制的方式合成。
微课制作过程
1.编写剧本
笔者结合微课剧情的需要,在对计算机病毒知识及防治的知识点上,对教材中的文字做了一定的修改。例如,笔者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知识点文字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2.制作PPT演示课件
剧本完成编写后,笔者根据稿本的各个环节,搜集了对应的图形、图像、音视频等素材后,就着手进行PPT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病毒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制作PPT课件时用类似生物病毒的卡通图片代替,这样就可以在课件中使用各种动画效果来模拟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感染,攻击计算机,对软、硬件进行破坏的各种生动效果(如图1)。
制作PPT课件时,由于涉及的角色和动画命令很多,在编辑动画命令和选择元素时很容易混淆和出错,因此每次都要打开动画窗格和选择元素窗格,通过选择窗格的小眼睛按钮的开启和关闭,这样就可以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当出现大量元素需要制作动画时,该项功能也尤其重要,它可以排除大量元素间的干扰。动画窗格的意义是可以调整每个元素的进、退场顺序及动画效果等,这对于编辑每一页面元素的自动化播放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如图2)。
3.制作动画辅助演示
微课中,笔者使用Flash制作了动画,插入到PPT课件中,如在计算机病毒概念的阐述中,有一个具备讲课动作的教师,这是使用了Flash绘制基本动作,通过逐帧动画生成的动画,卡通教师增加了微课的趣味性。
4.录制字幕音频
使用PPT做好课件,就可以直接生成.wmv视频文件了,这时就可以录制同步配音了。该环节的难点在于如何使讲话的配音与字幕同步,这需要比较仔细地调整语速,最好能有两台计算机协同操作,一台用来自动播放视频文件,另一台使用专业的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进行人声录制,这样既互不干扰,又能比较准确地做到时间上的同步。
这种音、视频分开录制的方法,录制出来的音频如果出现杂音,还可以使用Adobe Audition进行降噪,使录制出来的音频比较完美。最后,选择一首纯乐曲作为微课的伴奏,配音与背景音乐一起播放,再录制一次就可以得到最终的音频了。
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背景音乐和字幕配音的音量一定要和谐,在讲话配音出现的时候音乐声音要尽量偏小。
5.生成微课
视频、音频制作好后,就可以进行最终的音、视频合成了。笔者使用会声会影,在素材库中导入做好的视频、音频、部分照片。在微课的开始和末尾,需要加入片头、片尾,最简单的做法是选用课件的第一張和最后一张图,写上课题名称、作者、年级、教材版本等基本信息,如果有多个音频,需要单独控制它们的音量和出场时间,最好分开多几条音频轨道,如图3所示。
微课的应用效果及反思
笔者在讲授本节新课时,先进行简单的引入,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该章节的相关知识,最后使用局域网共享文件的方式,把《计算机病毒知识与防治》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完教材内容后,再观看微课的演示。
在微课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班级对比、学生调查问卷、课后与学生的谈话等方式展开探究,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微课学习的9个班级里,有93.5%的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因此,使用微课进行学习,是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的,它增加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多变,无论是进行协作学习、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它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第三,强化且提高了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上,大部分内容是学习各种软件,做各种练习,模仿实践。使用微课学习法,可以让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对看不懂的操作反复观看,多次模仿练习,直到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突破学习瓶颈后,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信息素养也会逐渐提高,后续再做其他拓展性的练习就会游刃有余了。
结语
微课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引导地位,特别是刚刚开始实施微课教学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因事因人做出合理的调整。利用微课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种媒介,意义深远,如何让这一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发挥更大作用将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4-6.
[2]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3-34+70.
[3]李克东.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EB/OL].http://www.docin.com/p-1199857000.html,2016-01-17.
[4]金陵.微课程教学法:资源建设的新思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力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