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9李莉

新课程·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

李莉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与情绪状态给予更多关注与调动的行为,以让其在进行理性认知的同时,产生愉悦的感性情感,进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对课堂的热爱与其自身健康积极人格的形成。它经过罗杰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系统理论建构和在国内外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而成为对学生进行学科与生命一体教育的科学“教书”“育人”模式。其尤其体现在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小学生教育中,且在以抽象理性为标志的数学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言行举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因素是一种创意性地对感性、理性这两种构成人思想情感发生形式的融合且以前者促进后者的教学方式,即“以文促理”。其通过教师言行举止的情感带动来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对数学本身魅力和美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实施,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动手的实践这三方面来发挥作用。

一、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谐愉快氛围构成的基础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且其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在此学情背景下,教师的语言、神情,甚或目光对学生情绪情感的调动和影响都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为总目标的数学课堂,教师行为的得体、态度语言的温和、幽默、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平等、积极的教学热情等则成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的前调,亦是关键。

例如:在“长度单位”一节的教学中,在学习完厘米、米的长度单位之后,我向同学们提问:“黑板长400( )。”让学生补齐数据单位。这时,我会望向教室内的所有学生,公平地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有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400米。”听完我吃惊地说:“诶呦,不得了,老师竟然每天在一个相当于操场跑道那么长的黑板上写字,老师实在是太厉害了。”并且我边说边举起米尺丈量黑板,等丈量到第四米时,黑板没有了多余的尺寸,这时,我突然回头,面带微笑而不言语,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就是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单位之间的转化,应该是400厘米,而且我的笑容和突然回头的举止,会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感,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犯错误的同时,让其在老师的亲切和幽默中释放自己的错误压力,寻求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数学本身的魅力——学科本质能指所指的渗透

除却教师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带动作用,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在本质上是自己和学科知识之间的一种对话互动,也即让其领悟到数学本身的美与魅力,这才是促进其长久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而数学的魅力在于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等,其中易于学生感知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其情感享受的模块则在于具有能指性的数学符号之美与其所指性的生活运用之简。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节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以图画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南瓜”“两袋饼干”“三块年糕”“四个梨”“五个苹果”,让其在通过色彩鲜艳的形象图景唤起其生活经验的同时,我向其提问:“如果妈妈要将其送给一个住得很远的亲戚,在邮寄之前,需要写信通知那个亲戚”,妈妈在写信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些东西的数量呢?这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画一个南瓜、两袋饼干……”;还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用小数棍代替画图,如画一个小数棍代表一个南瓜,画两个代表两袋饼干……”针对此,我提出:“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但是还有一种更简单方便的表示方法:数學中的‘1、2、3、4、5,用此来表示1个南瓜、2袋饼干……”学生在对比中领略到数字所指的简便性魅力之后,表示出惊奇、好奇的表情。然后为了帮助其进行符号记忆,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自由的想象,如:“1”独立顶天地等,让学生在感性的想象中促进对数学数字符号美的领悟。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自主动手思考的实践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除却教师富有吸引力的引导之外,还应在于使其体会到在自主的思考和实现中得出的自豪感与趣味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其积极的情绪情感。这一点符合小学生具有较强自主性的身心规律,同时对其数学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一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视觉欣赏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即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对称、平移、旋转物体和现象,如戏剧脸谱、剪纸、蝴蝶;升旗时旗帜的运动、列车运行;方向盘转动、旋转门、水龙头转动等。然后为了让其在“自我制造”中,对这三种现象有更深刻的感悟,并在自主性的动手操作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以四人结组的方式进行了对称图形的剪裁制作和在方格纸中实地对其上的物体进行平移的实践。如学生在确定了“花朵”“人”等为剪裁物之后,尝试着两次折叠剪两个相同图案,三次折叠剪三个相同图案……最后不仅得出了美丽的“连体”图形,而且掌握了实现对称法则的折叠要点,同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收获了思考、动手的乐趣,让其拥有了积极有趣的情感体验。

可见,教师、数学学科本身与学生主体是数学教学产生情感因素的三大来源,在此三个角度中根据学生实际去寻找具体的情感教学策略,将是更好实现“以文促理”“以感性情感促理性思辨”的数学学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慎龄,杨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36-337.

[2]吴健荣.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J].求知导刊,2015(24):9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数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