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与写的“消”与“长”

2019-04-19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文课写作者阅读课

聂闻

无论是谁,刚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没有一个人是会教语文课的,只是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之后,作为语文老师,找到了教阅读课的门道或感觉;而作文课呢,同样教几年下来,却很少能找到作文教学的门道或感觉。因此,对于阅读课和作文课,有了阅读课比作文课容易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阅读与写作各自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首先,阅读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衍生過程,而作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生过程,本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难易上的差别。

所有的阅读,文本是现成的,这就是一种“有”,而阅读过程,就是在已有文本的基础上,透析或赋予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所产生的信息,都是原有信息的附属或衍生。而写作文这件事呢?给出一个题目,在这个题目下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其实都是没有,需要写作者去想,去创造,这是“无”。想到什么,写出了什么,这是“有”。只要不是抄袭,所有写作文的过程,都符合由“无”到“有”这样一个创生的过程,因为写的过程,写出的内容都是写作者个人在这个题目下所想到的、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由“有”到“有”,相对来说,要容易些;而由“无”到“有”,就困难了许多。这是阅读比写作容易些的一个原因。此外,阅读的过程中,不需要劳神每个字如何来写,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布局,采取怎样的结构……这些通通都是不需要考虑的,关注的只是对已呈现的内容的理解与拓展,信息的吸收与获得;而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以上所有的问题,还要关注自己心里所想的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传达到位,以便能被他人理解。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知,写作文这件事本身要比阅读复杂许多、困难许多,因此,师生感觉阅读比写作文容易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其次,阅读在思维运转上是一种消极模式,而写作在思维运转上是一种积极的模式。

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我们惯用的一句话:“阅读,是输入,是吸收;写作,是输出,是倾吐。”这样的认识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并不表示有了输入(阅读),就一定会能输出(表达)。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人的思维虽然也在动,但是在跟着作者的思维在动,是一种消费式的被动思维,所以是一种消极思维模式;而写作的过程呢,是写者本人思维与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种表现式的主动思维,所以是一种积极思维模式。读书、看戏的人会睡着,但写作、唱戏的人从来不会睡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写作更易于培养人的积极思维;让人变得聪明起来;而阅读呢,如果只是一味地、不求甚解的阅读,没有有效的指导,没有明确指向的阅读,其消极性就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读了很多书,却对写的帮助或意义不大。因此,只有解决了阅读过程中“假”阅读的问题,才能一定程度上消解阅读自身的消极因素,转而积极地服务于写作,最终实现读写的融通与互促。

最后,阅读服务于联想,写作不可或缺的是想象。

阅读积累起的内化的作用、功用表现于联想。而写作最核心的内容是想象,要“想”写的这个“象”所具有的情境氛围、情节内容、动作神态、心情语言等,只有这些内容协调了,让人、事、物、景符合此情此景才有的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的真实(或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统一。

期望通过记忆的途径解决作文的事情,在我看来,多少有对写作本身规律的漠视与不尊重。因为记忆,解决的是积累的问题,是语文素养的成分。而写作,更注重创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过分看重仿与借,就是对作文的伤害。不是说积淀没有作用,积淀是为联想做准备,当积淀到了一定量的时候,面对一个话题,在联想思维的作用下,思维可以横纵延展开来,同样会出现创生的状况。但是,联想与想象相比,虽然都属思维的范畴,但前者是消极思维,后者是积极思维。

如果学习写作文时,就在积极思维上下功夫、着力,是不是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高效呢?

猜你喜欢

作文课写作者阅读课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白马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论写作(创作谈)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