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以《红楼梦》为例

2019-04-19梁小艳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红楼梦

内容摘要:以《红楼梦》为文本材料进行尝试性教学,试图从中摸索出有实际意义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整个名著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读质疑→精读答疑→研读解疑→重读表达,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终能实现良好的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整本书 《红楼梦》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不仅位居第一,而且还须贯穿于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1]。这意味着整本书的阅读,已经由传统的课外范畴转变为能登大雅之堂的“显性课程”了[2]。虽然整本书的范围甚广,有古有今,有中有西,有薄有厚,有通俗的[3]也有高雅的[4],既有只是一段时间里人们竞相阅读的[5],又有“一代接着一代的读者不断筛选”、不断阅读的[6];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核心部分或者说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历经考验”的名著[7],如果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就更是这样。

作为整本书的名著走进课堂,师生都会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仅“精髓”、“奥妙”难以领略[8],而且篇幅也大。如果没有“相应的思路、措施和条件”[9],如果“还停留于既有的只针对单篇课文教学所设计出来的那一套”[10],那就不可能有多大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汕头市东厦中学进行“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的背景下[11],笔者查阅了相关的理论著作,并以大学生[12]和中学生[13]认同率相对较高的《红楼梦》为文本材料、以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尝试性教学,试图从中摸索出有实际意义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构想

“阅读教学是诱导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生成与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寻求理解到自我理解的建构过程。”[14]《红楼梦》是由120回(篇章)联结成专书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多个人物、多个故事存在着显性关联,读者必须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作品内涵,而如果只阅读个别篇目章节,就难以把握全书内容。因此,在时间安排上,《红楼梦》阅读既要有課内教学,更要有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具体操作上,应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内教师指导和课外学生自主阅读相并行的模式。

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长篇体裁作品时,往往会由于各类辅助信息的缺乏而难以很好地理解作品,所以学生有必要先整体通读书目,再进行重点阅读。对于整本书内容理解起关键性作用的章节,教师要详细指导学生阅读,而那些跟主旨关系不是很紧密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略读。总之,在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原则。

整个名著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或曰“四个环节”:通读质疑→精读答疑→研读解疑→重读表达,各个环节均渗透着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虽然各个环节都是“导”和“读”的统一,但所“导”和所“读”的内容、方法则依进程而有所侧重,其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互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单一化的探究性阅读”转向“多维的、综合的探究性阅读”[15],把学生“引领至人类文明的高地,引领至精神世界的巅峰”[16],让他们“与古今中外的杰出思想者亲密接触”,能“用伟人的经验和思想看世界、看时代、看自我”[17]。

二.环环相扣的“四个阶段”教学模式

(一)通读阶段(7课时)

《红楼梦》结构宏大,韵味深厚,通读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调动起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能够使其真正进入文本并处于“持续阅读”状态,让学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痛苦地阅读着,而是真正有兴趣阅读,在持续默读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作品丰富的意蕴。

1.此阶段师生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教师导读:在阅读课上布置通读任务和内容,分阶段进行,并随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和效果;预设问题,启发思考;收集学生质疑问题,研究疑惑,补充相关知识。

(2)学生阅读:按章节分阶段阅读全书;阅读时作批注和笔记(主要涉及疑惑之处,阅读感悟等);总结阅读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无法解决处,自行查阅资料或求助教师。

2.此阶段具体导读过程如下

(1)通读目标:a.理清小说人物关系;b.弄清小说基本情节;c.初步思考

(2)通读过程分解:

第一部分(第一回至第五回)思考问题:a.明确甄士隐故事在全文的作用;b.阅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画出贾府人物关系图,明确人物关系;c.“葫芦僧判案”所隐射的社会现实;d.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荣国府大观园加以对照,思考时代的悲剧。

第二部分(第六至第十八回)思考问题:a.“可卿出丧”揭出贾府哪些人物的众生相;b.画出大观园的方位图;c.“焦大醉骂”揭出哪些社会污秽和罪孽;d.“识金锁”埋下了怎样的悲剧契机。

第三部分(第十九回至第五十四回)思考问题:a.请描述贾府鼎盛时期宴饮、结社等豪华场景;b.思考这些极盛场景跟贾府最后没落有何关联;c.描绘出宝黛爱情发展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五十五回至第八十回)思考问题:a.“探春理家”为何也阻止不了贾府没落的步伐;b.“试玉”情节是怎样为黛玉悲剧埋下伏笔的;c.为何说尤氏姊妹的结局为贾家灭亡提供了罪证;d.“死晴雯”、“逐芳官”、“嫁迎春”等情节,有什么暗示作用;e.贾府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抄检大观园”的悲剧结局的。

第五部分(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思考问题:a.明确贾府各个人物最终的命运走向;b.思考红楼爱情悲剧的根源。

第六部分(通读总结):a.呈现完整的人物关系图;b.熟练地口述书中主要人物的活动轨迹及性格特点;c.完整的故事情节概括;d.重要诗词的赏析。

(二)精读阶段(2课时)

这一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文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其内容包罗万象,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如果想让学生在通读一遍的情况下全部掌握,那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只能分专题进行精读。

在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时,就情节和主旨方面,笔者设置了两大主题:爱情主题和社会主题。就艺术表现方面,设置了一个主题:《红楼梦》的叙事技巧。

1.此阶段师生的任务如下

(1)教师行为:确定主题,荐读回目;预设问题,适时点拨;补充资料,辅助阅读。

(2)学生行为:围绕主题,精读重点;提纲挈领,记录要点;思考探究,提出质疑。

2.此阶段运作如下

(1)荐读回目,重点阅读

比如爱情主题,主要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情缘,以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姻缘。这两条爱情线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在学生初读《红楼梦》的基础上给学生推荐重点阅读回目,如宝黛爱情主要出现于第三、八、十八、十九、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五、五十七、七十八回等章节中,对这些与探讨本主题有帮助的回目进行重点阅读指导,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激发学生情感,创设研讨的氛围。

(2)创设问题,答疑解惑

在精读爱情主题和社会主题阶段,学生明确阅读主题之后,教师提出几个预设问题:a.宗法家庭的宝塔顶端人物贾母的象征意义;b.贾府的老少爷们;c.贾府“四春”命运分析;d.红楼三烈女——鸳鸯、司棋、尤三姐;e.贾府的丫鬟们;f.刘姥姥形象分析;g.抄检大观园;h.鲁迅先生曾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如何理解?

在探讨本书的艺术成就时,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a.请举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一二处并分析;b.本书叙述视角的策略。

在主题精读课上,教师提供给学生这些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深读与主题相关的章节篇目,去探究思考,去提出质疑。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担当的职责是导读者和答疑者。给学生预设问题,当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难处时,要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既不能过多地干預学生的阅读,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三)研读阶段(3课时)

经过通读阶段,学生基本了解了全书内容;在进行过有主题的精读后,学生对本书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思想意蕴、艺术手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所以,研讨阅读阶段,主要是以渐进的方式展开的。首先,学生在深度阅读阶段归纳记录的内容驳杂,程度较浅,这就需要对其展开初步探究讨论,再对教师预设的重点问题分小组进行探讨,最后全班进行深化总结。

在以上步骤的开展过程中,研读讨论环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也就很明确了,即在教师预设的情境问题探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论述的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批判性思维运用能力等。

1.此阶段师生的工作主要如下

(1)教师行为:提供辅助资料来源,启发学生自主搜集查阅;观察学生行为状态,适当进行过程评价;关注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状态。

(2)学生行为:加入小组,确定讨论主题;查阅资料,形成初步观点;头脑风暴,内化总结论点。

2.此阶段讨论的问题如下

(1)专题一“爱情故事”:a.宝玉黛玉木石情缘;b.宝玉宝钗金玉姻缘;c.主要人物性格特征;d.分析两条爱情主线结局的社会因素。

(2)专题二“家庭故事”:a.贾府的老少爷们;b.贾府的夫人小姐丫鬟们;c.探讨人物形象。

(3)专题三“艺术成就”:a.理清故事情节;b.“草蛇灰线”式的叙事特征。

(四)重读阶段(1课时)

分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对相应的讨论主题均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带领学生再一次回顾全书,对所研讨的主题进行资料补充,并帮助学生将讨论课中零散不成系统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深度思考并完成系统的书面报告。在这一环节,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重读全书的基础上,将口头表达转换为书面文字。

此阶段,师生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学生:重读全书,总结讨论;深度思考,下笔成文;组内自评,班内互评。

(2)教师:补充资料,启发研究;修改文章,协助增删;评定文章,选出每组最优。

三.结语

如前所述,四个阶段均从全书整体内容出发,构成通读→精读→研读→重读的纵向深入的渐进模式。其中,精读是核心环节,不仅巩固和深化通读成果,为研读阶段的主题讨论提供话题,还为重读表达阶段提供了指向。同时,重读表达是研读讨论成果的深入,将口头表达转换为书面表达。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最终能实现良好的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正如阿诺德·豪泽尔所说的:“伟大的艺术很少”“简单明了”[18],而《红楼梦》尤为博大精深,在人们“更倾向于‘平面的东西”的当下[19],其阅读教学之难可想而知。其中,仅通读阶段的课堂指导时间,笔者就用了七周计七节课,而后面的三个环节,也用了六周计六节课,其耗时耗力可想而知。然而,在这个过程里,从一开始的质疑反对到后来对每周一节名著阅读指导课的期待,从对文学巨著“枯燥难懂”的畏惧[20]到获得“感性美与理性美”[21]的愉悦,可以说师生都收获了很多。这或许可以说明年轻学生并非不喜欢名著,而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在很多很多的事上先做好”[22],是我们的“考试制度”抑制了他们阅读名著的积极性[23],是我们的学校及其教师还未为他们倾心地阅读名著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解决“图书来源”[24]、“多读书”以树立榜样[25]、“引领尽心”[26]和“心存‘梦想”[2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1.

[2]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3]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2-18.

[4]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0-20.

[5]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2):21.

[6]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3.

[7]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

[8]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9]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

[10]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5):29.

[11]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75.

[12]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下),2005(12):89.

[13]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59.

[14]储建明.关于阅读教学碎片化的改革建言(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06):7.

[15]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2-23.

[16]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5.

[17]姚佩瑯.例谈学校读书节的功用、运作及局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11.

[18]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19]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40.

[20]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21]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8.

[22]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7.

[23]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

[24]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25]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26]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88.

[27]张銮.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8(11):7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梁小艳,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续红楼梦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模式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