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名著阅读量、阅读认知与行为的调研

2019-04-19姚佩琅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教学理念

内容摘要:通过问卷,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进行调研。从调查结果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高中生有正确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认知,如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认为应该读原著、因“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读名著、希望名著教学进课堂等,而多数学生家长也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忧的是多数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离理想目标甚远,如读名著不做笔记、读名著从不与老师讨论、喜欢上网远胜于“看课外书”、读名著的数量太少等,此外,还有相当部分高中生读书从未有或罕有真正的“审美想象中”的感动。高中生的这种名著阅读期待、阅读认知与名著阅读行为、阅读结果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矛盾冲突,其对教育工作者阅读理念、教学理念的拷问,也反映出了这个群体正处于尴尬的两难抉择之中。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教学理念 阅读理念 阅读认知 阅读行为 整本书

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是笔者主持的一个项目[1],这个项目有一个内容,就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学情调查”。在此,将对学情调查的部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一.调研的时间、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研时间:问卷调查时间为2018年8月至9月。

2.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为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其中,高一级女生165人、男生157人,高二级女生159人、男生148人,高三级女生162人、男生158人。

3.调研内容:调研主要为“名著阅读量”、“与名著阅读有关的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的内容,问卷的设计为封闭式。

4.调研方法:调研方法主要为(1)问卷法;(2)分析法;(3)比较法;(4)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先后发放问卷949份,都收回,经核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放弃了选答。问卷调查的具体数据见文后表1和表2。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表1可算出,949位高中生阅读前12部经典名著共计3379人部,平均阅读率是29.67%。其中,高一级计1248人部,平均阅读率是32.30%,高二级计1169人部,平均阅读率是31.73%,高三级计962人部,平均阅读率是25.05%。由此可见,第一,初中生离经典名著相当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12部经典名著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或教材中推荐的读物,但其阅读率却不足三分之一;第二,高一级、高二级、高三级阅读率依次递减,表明近两三年初中生经典名著教育有所加强,也说明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果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阅读的话,那么,他们升上高中后一般也不会再去阅读。

从表1还可算出,949位高中生阅读后10部经典名著共计1076人部,平均阅读率是11.34%。其中,高一级计321人部,平均阅读率是9.97%,高二级计361人部,平均阅读率是11.76%,高三级计394人部,平均阅读率是12.31%。由此可见,第一,比起初中生来,高中生离经典名著更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后10部经典名著是原有高中语文标准或教材中推荐的读物,但其阅读率在读完高一的高二级中却不足八分之一,而在读完高二的高三级中也同样不足八分之一,只比低一级的学生増加了约半个百分点;第二,无论效果如何,不少初中生已有了“超越性阅读”[2]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读了一般情况下在高中阶段才会阅读或者说比较适合阅读的经典名著。

此外,表1显示出,具体的经典名著的阅读率有一定的性别差异。比如,在能給大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中位居榜首[3]且大学生“认同”率最高[4]的《红楼梦》,其阅读率高一级女生为16.97%,男生为15.92%;高二级女生为22.01%,男生为19.59%;高三级女生为22.78%,男生为19.62%。再如,《简·爱》《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泰戈尔诗选》《边城》等明显是女生阅读率高于男生,而《西游记》《水浒》《海底两万里》《堂·吉诃德》等则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率最低的两部经典名著——《谈美书简》的阅读率是1.47%,《培根随笔》的阅读率是0.95%。前者曾被学者批评为有“学理性缺失”[5]和“时代局限性”[6],在大学中文系学生中读过的人也不多[7];而后者则为世界级的大师之作,历来颇受好评。撇开差异性不谈,两者的共同点是比较抽象,都属于那种有理论色彩的著作,这可能就是其阅读率极低的原因。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偏于抽象的议论文在现有的高中语文体系中属于重要的文体,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后仍没有涉足有理论色彩的经典名著,或者说还感觉到其“枯燥难懂”[8]而拒斥,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还能算是有效益的?显然,这种状况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不得不面对“整本书”尤其是“学术著作”的“阅读与研讨”时会非常艰难[9]。

表2中的第1题显示,高中生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很有利”的占17.39%,“有利”的占61.12%,“不利”的占1.58%,“很不利”的占0.95%,“难说”的占12.33%,。其中,女生认为“很有利”的占18.72%,认为“有利”的占65.63%;而男生认为“很有利”的占15.98%,认为“有利”的占56.37%。由此可知,绝大多数高中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且女生比男生的认同率更高。

表2中的第2题表明,高中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的问题上,回答“老师要检查”的占26.24%,回答“为了写好作文”的占22.66%,回答“为了升学考试”的占30.77%,回答“为了提高文化素养”的占40.25%,回答“感兴趣”的占60.17%,回答“其它”的占9.80%。由此可知,高中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较为重要。这一点,与十几年前郑惠生的一项调查的结果[10]相近似。

表2中的第3题显示,高中生读名著时“经常”做笔记的占3.58%,“偶尔”做笔记的占49.84%,“从不”做笔记的占39.83%。其中,“经常”做笔记的,女生5. 14%,男生1.94%;“偶尔”做笔记的,女生56.79%,男生42.54%;“从不”做笔记的,女生36.42%,男生43.41%。由此可知,能“增进阅读效益”的做笔记[11]离高中生很远,相比之下,男生走得更远。

表2中的第4题表明,高中生“与老师讨论名著”,“经常”的占1.26%,“偶尔”的占29.61%,“从不”的占64.91%。由此可知,大部分高中生从不与老师讨论名著。那么,是他们缺少这一原本就有利于“教学”[12]的意愿吗?或者说是他们在读名著的过程中没有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吗?应该说都不是,而是一方面学生读名著的数量不是很多;另一方面许多老师读书少,读名著更少[13],其名著阅读及教育的素质普遍不高[14]。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没什么可以讨论了。此种师生之间不怎么讨论名著的情形,不仅使学生失去了掌握名著“奥妙”、“精髓”的机会[15],减少了“用伟人的经验和思想看世界、看时代、看自我”[16]的可能,而且在其对名著产生更多的“畏避情绪”的同时,也陷入阅读的另一个世界:读那些“无法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提升”[17]的读物,或“通俗”的[18],或“短命”的[19],甚或是具有“潜在负价值”的[20]。也就是说,师生少讨论名著的结果,必然是包括有说服力的推荐阅读在内的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变得少——曾有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时期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原因”中,“老师推荐”的比例占29.70%[21]。

表2中的第5题表明,高中生“与同学讨论名著”,“经常”的占3.37%,“偶尔”的占60.27%,“从不”的占30.24%。由此可知,虽然高中生与同学讨论名著远不够理想,但比起“与老师讨论”来,那还是好多了。

表2中的第6题显示,在以后的高中学习生活里,回答“多读经典名著”的占13.07%,回答“多读流行书籍”的占25.29%,回答“都多读”的占49.84%,回答“都不读”的占5.90%。其中,选择“多读经典名著”的,女生占8.85%,男生占17.49%;选择“都不读”的,高一级占2.17%,高二级占4.56%,高三级占10.94%。由此可知,第一,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读经典名著;第二,越接近于毕业考和高考,打算不读课外书的比例越大——只要是“整本书”,无论是“高值化”的经典名著[22],还是“削平了‘深度”的流行书籍[23],对于那些“把学习变为争取分数的一场战斗”[24]的学生来说,都同样是难以承受之重。

表2中的第7题表明,看完一部由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之后,认为“有必要”再找这部自己还没有阅读过的文学经典名著来读的占66.81%,认为“没必要”的占26.77%。其中,认为“有必要”的,女生占73.46%,男生占59.83%。由此可知,第一,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看完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后应拿原著来读;第二,女生认为应读原著的比例高于男生,这一点既和女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率高于男生相一致[25],也跟给女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经典名著在不同类别的书中所占的比例高于男生相吻合[26]。

表2中的第8题显示,对“老师会每周挤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和你一同阅读、讨论文学名著”的做法,表示“很期待”的占23.40%,表示“期待”的占43.10%,表示“无所谓”的占25.08%,表示“反对”的占2.32%。其中,高一级“很期待”的占25.47%,“期待”的占49.38%;高二级“很期待”的占27.04%,“期待”的占40.07%;高三级“很期待”的占17.81%,“期待”的占39.69%。由此可知,大部分高中生期待“文学名著阅读、讨论”进入课堂,成为“顯性课程”[27],只是随着年级的上升,“期待”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简单的数据,与笔者几年前的一个调查结果相符:“考试制度”是“目前制约着学生多读课外书的首因”[28],也跟十几年前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9]。

表2中的第9题表明,高中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类型”,“报纸”占15.49%,“杂志”占50.05%,“卡通书”占18.34%,“一般书籍”占65.12%,“理论专著”占19.92%。其中,最喜欢阅读“杂志”的,高一级女生占44.24%,高二级女生占62.89%,高三级女生占64.81%;高一级男生占35.67%,高二级男生占60.81%,高三级男生占32.28%。最喜欢阅读“一般书籍”的,高一级女生占81.82%,高二级女生占72.33%,高三级女生占67.28%;高一级男生占61.78%,高二级男生占58.11%,高三级男生占48.10%。最喜欢阅读“理论专著”的,高一级女生占13.94%,高二级女生占14.47%,高三级女生占16.67%;高一级男生占21.66%,高二级男生占23.65%,高三级男生占29.75%。由此可知,第一,与十几年前“杂志”排在高中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类型”中的首位[30]有所不同的是,今天排在“最喜欢阅读”首位的是“一般书籍”;第二,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更偏爱“杂志”,这一女性特点同样体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上——十几年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小学女生比小学男生更喜欢杂志”[31];第三,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更偏爱“一般书籍”,而高中男生比高中女生更偏爱“理论专著”。

表2中的第10题显示,高中生“经常”“为书中人物不幸遭遇流下眼泪”的占13.91%,“较少”的占40.04%,“极少”的占22.13%,“从未有过”的占18.65%。其中,“经常”的和“较少”的,无论哪个年级,女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而“极少”的和“从未有过”的,无论哪个年级,女生的比例均低于男生。这样的调查结果,与十几年前的一项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调查结果[32]很相似。由此可知,第一,在读书时只有约七分之一的学生常有“审美想象中”的感动,对“他人的不幸”容易产生同情心,而约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学生从未有过或罕有“审美想象中”的感动,对“他人的不幸”缺少同情心,这表明当今社会在实现“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这一特定教育目标[33]方面还任重道远;第二,女生比男生有更多“审美想象中”的感动,其“眼泪”既可视为性别特征所造成[34],也可看作是更有同情心的表现。

表2中的第11题表明,家长对于孩子买课外书,“很支持”的占24.87%,“支持”的占58.48%,“不太支持”的占7.27%,“反对”的占0.74%。由此可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后援作用的家长”[35]在总体上还是比较乐意于帮助孩子解决“书的来源”[36]问题的。而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在“接触经典名著的途径”中何以“中小学时期”学生“自己买”的比例会比较高的原因——有调查表明,“自己买”占26.67%,排在“图书馆借出”(27.27%)的后面,居五个途径中的第二位[37]。

表2中的第12题显示,课余时间高中生“最喜欢做的事”从高到低依次为:“听音乐”占68.07%,“上网”占61.01%,“睡觉”占60.38%,“看电视(或电影)”占57.01%,“跟同学、朋友一起玩”占51.63%,“聊天”占47.84%,“玩电子游戏”占 38.46%,“看课外书”占 38.25%,“运动”占36.46%,“帮父母做家务”占 27.08%,“上图书馆(或书店)”占26.98%,“复习功课”占23.17%,“逛街”占19.92%,,“其它”占15.28%,“谈恋爱”占8.11%。其中,排于首位的“听音乐”,女生比例为70.78%,男生比例为63.07%——这种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38];排在第2位的“上网”,女生占63.58%,男生占58.32%;排在第3位的“睡觉”,女生占66.87%,男生占53.56%;排在第7位的“玩電子游戏”,女生占22.43%,男生占55.29%。由此可知,高中生“最喜欢做的事”最主要为被视作是“有益身心”而应该加以培养的“听音乐”[39]、被视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拯救亦可伤害”[40]的“上网”和“玩电子游戏”、被视作是能缓解身心疲惫的“睡觉”等,而非“看课外书”。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结论主要如下。第一,初中生离经典名著相当远,高中生离经典名著更远;第二,带有理论色彩的经典名著阅读率最低;第三,具体的经典名著的阅读率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第四,绝大多数高中生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第五,“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是高中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最主要原因;第六,能“增进阅读效益”的做笔记离高中生很远;第七,大部分高中生从不与老师讨论名著;第八,高中生与同学讨论名著远不够理想;第九,高中生越接近于毕业考和高考,打算不读课外书的比例越大;第十,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看完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后应拿原著来读,其中,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第十一,大部分高中生期待“文学名著阅读、讨论”进入课堂,成为“显性课程”;第十二,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更偏爱“一般书籍”,而高中男生比高中女生更偏爱“理论专著”;第十三,在读书时只有约七分之一的学生常有“审美想象中”的感动,而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罕有或从未有过;第十四,家长在总体上比较乐意于帮助孩子解决“书的来源”问题;第十五,高中生“最喜欢做的事”主要为“听音乐”、“上网”和“睡觉”,而非“看课外书”。

从调查结果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高中生有正确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认知,如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认为应该读原著、因“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读名著、希望名著教学进课堂等,而多数学生家长也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忧的是多数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离理想目标甚远,如读名著不做笔记、读名著从不与老师讨论、喜欢上网远胜于“看课外书”、读名著的数量太少等, 此外, 还有相当部分高中生读书从未有或罕有真正的“审美想象中”的感动。

上述高中生的这种名著阅读期待、阅读认知与名著阅读行为、阅读结果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矛盾冲突,其对教育工作者阅读理念、教学理念的拷问,也反映出了这个群体正处于尴尬的两难抉择之中。

而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降临,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的基石”的“整本书”教学尤其名著阅读教学[41]已经正式地“课程化”。像这种情形,可以让教育工作者们走出两难抉择的困境吗?或许可以。

参考文献

[1]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75.

[2]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

[3]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7.

[4]郑惠生.“图像时代”大学生最认同的读物的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八[J].美与时代(下),2005(12):89.

[5]郑惠生.《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1-16.

[6]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0-13.

[7]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61.

[8]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9]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

[10]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97-98.

[11]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

[12](加拿大)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M].王威,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2.

[13]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21.

[14]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8.

[15]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16]姚佩琅.例谈学校读书节的功用、运作及局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11.

[17]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18]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2-18.

[19]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2):24.

[20]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6):35-41.

[21]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閱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5.

[22]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23]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41.

[24](苏联)B·H·斯列托夫.教育对话[M].//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培养孩子自信心.唐其慈,选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62.

[25]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2-90.

[26]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57-64.

[27]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28]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7.

[29]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6-108.

[30]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0.

[31]郑惠生.城乡小学生最喜欢哪些杂志和报纸——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87.

[32]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4.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4.

[34](日本)服部正.女性心理学[M].江丽临,莫邦伟,戴宝云,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179.

[35]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7.

[36]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6.

[37]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86.

[38]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8.

[39](委内瑞拉)“宇宙报”.六种爱好有益身心[N].参考消息,2002-12-09(6).

[40](美)斯科特·塞诺.捆绑的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M].江立华,孟卫军,龚蕾,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207.

[41]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说明:在调查过程中,得到笔者所在学校韩金容、王银鸿、黄少娥、梁小艳、姚静、柯丽文、李仪、肖杨杨、邵晓乐、张銮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统计过程中,得到上述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同学的细心帮助。特此致谢。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姚佩琅,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汕头市名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教学理念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模式解读策略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