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不只是“花样翻新”
2019-04-19邓文圣
邓文圣
选择0-5元之间的金额发微信红包,平均金额超过3元,每人奖励5元,否则所有红包被“没收”。这5元红包能被你收入囊中吗?
两个人在互不通信的前提下发1-20元红包。若总金额刚好等于19.99元,各被奖励20元红包,否则所发红包被“没收”。19.99元能恰巧凑到吗?
据钱江晚报报道,上述红包游戏都出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文华《基础博弈论》的课堂,这门开了整整20年的博弈论课程在近年玩出了新花样,颇受学生追捧。尽管报道已过去一年,但对照当下基础教育,蒋文华的课堂创新仍有不少值得借鉴。
大部分学生赞赏蒋教授的微信红包课堂,羡慕“别人家的老师”,认为课这样上才能吸引眼球,再生涩的课堂再难懂的内容也能变得通俗。是的,蒋教授在一定游戏规则约束下的“微信红包”课堂,并非是过去某些教师在课堂上讲笑话、扯闲篇式的调节气氛之举。所谓“思虑久后,睿自然生”,蒋教授是在发挥教育心理学中原型启发原理的积极辅助作用,让学生把抽象的博弈论建立在“现实模型”下,以求加深理解。
蒋教授的微信红包课堂,被学生戏称为“三墩最大的赌场”。其精妙之处在于,他突破了过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时的种种弊端,让学生的参与不再是被动的,或者是装给人看的形式主义,而是行由心生的、主动的、全心智的投入,无论是利益刺激还是趣味性,都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因此学生极易于从“玩”中真正领悟出“方法论”,而不是课堂上只有形式化的做作,主要知识点的理解还要靠事后的巩固复习、补充达成。
再者,蒋教授通过打开微信红包这个阀门,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不是仅仅想把课讲得通俗易懂,他有更深的追求。他要让过去教师授课的“深入浅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用蒋教授自己的话说:“当学生进入思考时,你能不能再给他一些思考,这体现出老师的功力。浅入浅出是不行的,你要深入浅出后,再引导学生去深入,把问题问下去。”也就是说,不只局限于让学生懂,而且让学生会问、会思考,做到《论语》所述的教学效果的最高境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也许有老师会说,蒋教授这种原型启发教学法,也不是什么特別的创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用。笔者相信,这些老师的话绝非诳语,的确有许多老师的花样课堂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由于技法使用得当,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前年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女神老师”袁晓庆的日语课堂,设计了一个蜡笔小新的软件抽奖界面,上课时她用抽奖软件抽点同学上黑板默写,学生不但不反对,还很兴奋地参与;有着31年教龄,并蝉联浙江工商大学两届“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导师”的詹真荣教授,他的思政课就像电视台,每周进行校园版《时事开讲》,人人变身时事评论员侃侃而谈……
不过,这些“别人家的老师”的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美美与共”,虽然令人羡慕,让我们听到了一阵阵教育改革的脚步声,但我们在有所感悟,甚至有借鉴的冲动的时候,请记住,不管花样如何翻新,课堂必须始终保持有根线牵住,不能失去了把控。
其一,创新课堂教学,可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抑或直接移植也无妨,但要读懂精髓。当前,各种教学模式即教学之“术”可谓是日新月异,“互联网+”理念下各种时髦的信息技术及设备之“器”也是层出不穷。但我们在学习使用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那些显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技巧,看不到这些工具和技巧背后的设计理念与价值追求。如果只是使用了各种“器”和“术”的形,换来的只能是表面的热闹,制造的也仅是虚假的繁荣,这样的“花样”课堂不要也罢。
其二,创新课堂教学,眼中一定要有学生,要顺学而教。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遵循规律,因时应势、因人施教。无论是技巧的运用,流程的展开,都必须顺势而为,适应学生的心理轨迹与发展态势,达成艺术性与规律性的和谐统一。譬如微信红包课堂对于大学生可行,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显然就不太适用,即使偶尔借鉴也得慎之又慎。因为课堂如果只顾翻花样,却违背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再精巧的设计,再新奇的技巧,最终只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
第三,创新课堂教学,不能只是邯郸学步,要融入自己的东西。诚然,创新要学习借鉴已有的经验和技术,但一定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表面看只是阐述了教学的变与不变,实际上也是精辟地道出了学习借鉴的真谛——要融入自己独立的思想。蒋教授以原型启发为基础的微信红包课堂,就是在充分领悟科学理论的同时,聚合、凝练成为了个人的特色,不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还以有效的操作实践支撑了理念的革新。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在依法治教的当下,创新课堂教学切莫忘记守法。曾有报道,生物课上老师让孩子带鲫鱼来校做实验,课后老师把实验用后的鱼送到学校食堂。本来是无关紧要的一件小事,然而被家长片面理解、在自媒体上传播后,竟引发了一场所谓侵犯学生物权的风波。近年来,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等,迫不得已收取点班费、订报费、环境清理费而受处分的学校领导、教师也不在少数。所以,蒋教授开微信红包课堂,就注意了避嫌在先,一是强调每个红包游戏并不强制学生参与,二是第一节课上就声明红包的结余处理方式,公开余额,透明处理。创新课堂,花样翻新可以有,但运用中要有法律意识,要尽可能将矛盾消灭于谨慎的思考之前。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大公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晁芳芳